今天翻歷史課本的時候發現,春秋時代主要以車戰為主
而到了戰國時代卻換成了步卒、騎兵為主的戰鬥
這是為甚麼呢?車戰的優勢不是比較大嗎?
2006-05-03 07:53:10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SEVEN 2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中國古代將車用於作戰,成為戰車,始於夏代。古代按車戰之法,車上有披甲戰士三人,立於左的用弓箭,立於右的用長矛,居中的管駕車。從殷墟出土的戰車表明,當時的戰車是獨轅兩輪方形車箱,由四馬駕挽一車。每車乘載有甲士三人,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稱「車左」,又名「甲首」,即一車之首,右方甲士執戈或矛,主擊刺,稱「車右」,又名「參乘」,中間的甲士駕御戰車,隨身佩帶衛體短刀和劍一類兵器。這種形制,在夏殷之交就基本定型。西周時期,戰車的分類已很完善,並且規定每一乘戰車還要伴隨步卒三百人,作為護衛之用。 周代戰車可分為戎路、輕車、開車、革車和廣車等五種。戎路:為將帥或是國君的指揮車,車身結構與其它戰車並無兩樣,僅是一種品級標幟而已。輕車(又稱馳車):駕四馬,乘三人,適合往來馳騁,是一種攻擊型的戰車。闕車:負責警戒和補缺損的戰車。革車:是一種防禦性戰車,可用若干車輛聯結組成屏障,以阻止、遲滯敵人進攻。廣車:也是一種防禦性戰車,亦可用於進攻。 中國上古以迄春秋是歷史上的車戰時代。但到了戰國、秦漢時期,隨著封建制度的崩潰,加上人類文明的演進,戰爭也越來越龐大,以及北方胡人的威脅,原本造價昂貴,機動性低的車戰越來越不敷使用,數量眾多的步兵和縱橫馳聘的騎兵逐漸取代了龐大的戰車和車兵,戰車逐步退出了戰爭舞台,成為古代軍隊中的一支輔助兵種。 車戰之所以被步兵與騎兵所取代,主要是因為車兵比較適合在開闊平原作戰,在山丘之地的作戰上就遠遠不如步兵,而平原上的移動速度上也遠不如騎兵。因此戰車逐漸成為一種輔助型防御兵器。漢代衛青所用的武剛車,晉將馬隆所造成的偏箱車,所起的作用就都是一種輜重的運載工具和機動防御工事。例如李陵被匈奴圍困時,就以戰車作為臨時防禦工事,抵擋匈奴的騎射進攻。
2006-05-03 09:47:3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潛龍子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