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一下,之前爭論中的第十顆行星
近幾年來有沒有什麼跟他\"\"是否為行星\"\"有關的消息??
因為我爬文之後沒有這幾年的東西~\"~是我沒仔細找嗎?
(如果只給未確定的第十顆行星的資料,是不會對我有幫助的...)

2006-05-01 19:23:21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一顆布丁 3 in 科學 天文與太空

補充一下
確定他大約直徑的正確時間到底是哪一年= =?

2006-05-01 19:25:33 · update #1

此問題內容之第十顆行星為2003UB313
並非之前的塞德娜...

2006-05-01 19:30:24 · update #2

7 個解答

給上位回答者 BEN發問者涵楓的補充你有沒有在看啊 ? 沒在看嘛~~~她已經特別補充了! 不是塞德娜!   不是塞德娜!  不是塞德娜!你還偏偏去回答塞德娜.....「啪啦!」(摔筆)--------------------------------------------------------------------------------------------------由於2003UB313是2003發現的新天體 , 所以有關於這顆天體的觀測 , 也都是這兩年才在做的這是2005年發表的資料http://www.tam.gov.tw/news/2005/200507/05072901.htm當初推測的大小比例 , 認為可能比冥王星大上700公里http://www.tam.gov.tw/news/2006/200602/06020301.htm而最近 ,  又發表的最新的觀測報告 , 同時也給予了2003UB313真正的名字齊娜(Xena)新的觀測報告 , 認為齊娜只比冥王星大100多公里 , 會有之前的觀測錯誤 , 是因為齊娜的表面反射率很高 , 所以顯得亮http://www.tam.gov.tw/news/2006/200604/06041601.htm
圖片參考:http://www.tam.gov.tw/news/2006/200604/2006-16-d-web.jpg
如果想獲得最新的天文消息可以加入http://www.tam.gov.tw/frame/news_frame.htm, 訂閱天文館的電子報 , 不定期的通知最新的天文觀測與活動

2006-05-02 15:26:40 補充:
城西兄...貼那麼一大篇,是不是想彌補以前錯誤的回答啊?

2006-05-02 06:04:1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隨風飄 6 · 0 0

Xena 不能算是她的真正名字吧
如果八月二十四日的草案通過
2003 UB313將有一個神名
而不是目前的暱稱Xena吧

2006-08-20 19:30:18 補充:
上面的文章我都在新浪網有看到
他貼的資料只是因為時間點的不同所造成的錯誤而已
SEDNA是在2004年發現的 這些文章是當時的報導 當然第十大型星的是在此時有炒過 但是後來不歸類成行星 畢竟SEDNA比冥王星小(PLUTO)而且他的軌道太過詭異 遠日距達1018天文單位
究竟算不算太陽系應該還有的炒 可能再行星定義新草案通過也不會被成認為行星
而2003UB313和2003EL61都是在2005年7月發布的 而我們現在炒的第十行星 是2003UB313,2003EL61形狀不為球形所以不適用新的行星定義 

2006-08-20 15:20:4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呵呵~~我蠻欣賞隨風飄的唷!
心理戰術嘛!!!!

2006-08-07 18:04:3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Tina 5 · 0 0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31207735
看看吧!! 或許對你有幫助!!

2006-05-04 14:17:5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2 · 0 0

我看的出來誰是用貼的~誰是有整理的...

2006-05-03 06:33:59 · answer #5 · answered by 一顆布丁 3 · 0 0

2003 UB313發現第十顆行星候選者2003 UB313擁有一顆衛星
圖片參考:http://www.tam.gov.tw/news/2005/200508/spacer.gif
 太陽系中究竟會有幾顆行星?九顆?八顆?還是廿顆?© NASA  自從2003 UB313發現的新聞公布以來(第十顆行星?天文學家終於發現比冥王星還大的庫伯帶星體天文速報2005.07.29),不僅是一般民眾對於它究竟算不算行星感到好奇,連天文學家都為此爭議不已。  猶記2004年3月賽德納(Sedna)發現之後,當時也曾引起一陣「究竟算不算行星」的攻防戰(),但終究因賽德納的體積質量比冥王星略小而仍暫列「小行星」之列。當時行星科學家Alan Stern曾在Sedna究竟算不算行星的爭議繼續 (天文速報2004.03.23)這篇新聞中發表他對「成為行星的條件」的看法。但這些看法並未引起天文學家的全面討論。  目前行星及各天體定位與命名問題的決定權,均在國際天文聯合會天體命名委員會,而行星系統的研究則有專屬的行星系統科學委員會。不過,這些委員會從不曾給予正式的行星界定值。不過,從去年開始,他們已展開熱烈討論,本來預定將在明年暑假公佈他們討論的結果。  2003 UB313的發現,再度危及了冥王星的地位,促使天文學家必須盡快決定行星的資格究竟如何訂定,可能在本週內便會有具體結果。規則訂定之後,可能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一是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將倍增,不再維持是「九大行星」;另一相反的結果是,不僅2003 UB313不能成為行星,就連九大行星中最小的冥王星也會被踢出行星行列成為小行星,屆時我們太陽系便僅剩「八大行星」。  冥王星發現於1930年,當時觀測儀器與技術均受到相當限制,因此普遍認為該處應該只有冥王星一顆天體。但隨著技術與儀器的進步,天文學家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地方發現愈來愈多的天體,天文學家將冥王星軌道以外的區域稱為{庫伯帶}。庫伯帶中少數天體的直徑直逼冥王星,2003 UB313更有可能超過冥王星。如果冥王星被定義成行星的話,那麼大約還有10顆左右的庫伯帶天體也夠資格成為行星。  不過許多天文學家反對這個觀點,有些天文學家甚至認為庫伯帶天體應該歸類為另外單獨的一群,舉例來說,界定的條件可以是:類木行星、類地行星都比庫伯帶天體大許多,而且所在位置的太陽系殘餘物質較少。如果委員會認為這個建議很合理,辣麼冥王星變將喪失它的傳統行星地位。,此外,另外一個讓持反對意見的天文學家有所爭議的狀況是:太陽系中除冥王星外的其他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積呼都位在同一平面上;但2003 UB313和其他庫伯帶天體的軌道面相對於黃道面(地球公轉軌道平面)的傾角範圍變化相當大,如UB313的軌道傾角便高達45度左右。  然而,2003 UB313的發現者Brown表示:究竟是不是行星,不能由天文學家自行決定,冥王星在我們的文化上均已承認它的行星地位,科學家還不明白「行星」這樣的名詞並不只專屬於天文學家而已。冥王星之所以是行星,是因為數千年傳承而來的「文化」認為它是行星,這種文化認同問題絕不會受科學家的界定而改變;而既然冥王星是行星,那麼他們發現的2003 UB313當然也是行星!  您贊成哪一邊的意見呢http://www.tam.gov.tw/index.htm

2006-05-02 11:22:40 補充:
(1) 第十行星候選者2003 UB313的直徑確定比冥王星大700公里

  自2005年公布2003 UB313這顆太陽系天體的發現之後(2005.07.29天文速報第十顆行星?天文學家終於發現比冥王星還大的庫伯帶星體),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如同風中之絮般搖擺不定,主因就在於2003 UB313的直徑「可能」比冥王星大,如果冥王星仍是行星,則UB313就必定為行星,如果不同意UB313為行星,則冥王星也不得為行星。

2006-05-02 11:23:07 補充:
(2) 現在,這個「可能」已變成「確定」!德國波昂大學(University of Bonn)和普朗克電波天文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Radio Astronomy,MPIfR)的天文物理學家們Frank Bertoldi等人,透過測量UB313的表面熱輻射,確定UB313的直徑為3000公里左右,也就是說,它比冥王星大了700公里,是1846年海王星發現之後,所發現的最大太陽系天體,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也將更艱困。相關論文發表在2006年2月2日出刊的自然(Nature)期刊中。

2006-05-02 11:24:23 補充:
(3) UB313與冥王星(Pluto)、冥王星衛星凱倫(Charon)、地球和月亮的直徑大小比較圖。與冥王星相同,UB313是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庫伯帶天體(Kuiper belt)之一,而其繞太陽的軌道半徑(38 AU~97 AU),幾乎是冥王星的兩倍遠,因此也是目前可見最遠的太陽系天體 ,繞行太陽一週需時560年左右。由於距離非常遙遠,因此先前的UB313直徑並不是直接測量,只是根據猜測的表面反射率和亮度來估算,因此不是相當準確。Bertoldi等人利用位在西班牙的IRAM30米電波望遠鏡,加上普朗克毫米總輻射熱測定計.

2006-05-02 11:25:01 補充:
(4) 測量UB313的熱輻射來決定它的直徑,甚至還可結合光學觀測資料後反推它的反射率。太陽系的天體表面反射率,從大部分彗星的4%到冥王星的50%,差異頗大。Bertoldi等人估計UB313的表面反射率應該高達60%左右,也就是說,照射在UB313表面的陽光,有40%被UB313吸收,另外60%被再度反射回太空中。

2006-05-02 11:25:33 補充:
(5) 約40年前由Kenneth Edgeworth和Gerard P. Kuiper提出預測,認為位在海王星軌道以外有許多小天體聚集成帶的地區,後來將之命名為「庫伯帶」。天文學家自1992年開始,已在庫伯帶中發現超過700個天體,天文學家猜測庫伯帶天體可能超過10萬顆以上。現在大部分的天文學家都認為UB313和冥王星都是庫伯帶天體之一,但UB313和一般正常的庫伯帶天體稍有不同,它相較於黃道面的軌道傾角高達45度,而且非常橢圓,有天文學家認為可能是受到海王星重力影響所致。

2006-05-02 11:28:28 補充:
( a1 ) 發現太陽系第十顆行星?

來自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Mike Brown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03年11月4日利用Caltech位在帕洛瑪山天文台的48吋Samuel Oschin望遠鏡首先發現了一顆直徑直逼冥王星的小行星(左圖綠圈中的星點),因其在畫面中移動的速率大於其他星體而發現,目前已將之命名為「Sedna」,意為加拿大印紐特原住民(Inuit)神話中的海神。Brown等人發現它的幾天之後,全世界的其他大型天文台(智利、西班牙、美國亞利桑納、夏威夷等)也陸續觀測到,而NASA的史匹哲(Spitzer)太空望遠鏡也已確認了它的存在。

2006-05-02 11:29:43 補充:
( a2 ) 自1930年代發現冥王星以來至今,Sedna是天文學家們在太陽系內發現的最大星體。 天文學家曾在2002年時發現一顆直徑約1200公里的小行星Quaoar;綜合了目前的觀測資料後,Brown等人認為Sedna的直徑應介在冥王星與Quaoar之間,大約落在1700公里左右。

2006-05-02 11:30:39 補充:
( a3 ) Sedna距離地球約130億公里(約90AU),直徑約1700公里,約為冥王星(直徑2274公里)的3/4,具有橢圓形的運行軌道,而且橢圓率非常高,繞太陽一圈需10500年左右,可能由似冰的岩石所構成。更讓天文學家詫異的,是除了Sedna的大小與冥王星類似之外,它還呈現紅色的外表,這是太陽系中除火星之外,第二顆顏色這麼紅的天體。

2006-05-02 11:31:14 補充:
( a4 ) 看來Sedna的各項特徵都合乎「歐特雲(Oort cloud)」的天體特徵。天文學家長久以來假設在離太陽約1000~50000AU的地方,有個由無數個小天體所組成的區域,稱之為歐特雲,因距離太陽實在太遙遠了,因此溫度應從不超過攝氏零下240度,因此歐特雲天體的主要成分應大都是冰,所以歐特雲應是長週期彗星的「家鄉」。不過,Sedna的距離比歐特雲應在的位置還近了10倍,Brown認為它應處在「內歐特雲區(inner Oort cloud)」,可能是在太陽系形成早期,有顆恆星從太陽系附近「晃過去」時,因其重力擾動而形成的。

2006-05-02 11:31:42 補充:
( a5 ) Brown表示:從地球看來,當時的這顆恆星可能比滿月還亮,而且或許有將近20000年左右的時間,都可以肉眼在白天看見這顆恆星呢!不過,這顆恆星的影響力可不只如此,因其重力擾動的結果,可能致使歐特雲區的彗星偏離原有的軌道而衝入太陽系內側,所以太陽系早期必定經歷過一場「彗星雨」的襲擊,但也或許因此而將生命體帶至地球,並發展演化至今。

2006-05-02 11:32:22 補充:
( a6 ) 一顆衛星,他們希望能藉由哈伯太空望遠鏡來驗證此是否為真。目前研究團隊成員之一已著手利用位在夏威夷冒納基亞山頂的8米 Frederick C. Gillett Gemini望遠鏡(可見光/紅外波段)來檢測Sedna的表面狀況。在未來75年內,Sedna將會愈來愈靠近太陽,直到過了軌道近日點後,才會開始另一輪10500年的繞太陽之旅。上一次Sedna回歸之時,恰逢地球最後一次的冰河時期;而待Sedna下一次在回歸之際,地球面貌必定又有很大的改變。

2006-05-02 11:32:56 補充:
( a7 ) Sedna的發現,將再點燃冥王星是否為一顆行星的爭論。近年來,天文學家們在庫伯帶(Kuiper Belt)的區域發現了其它大小近似的星體,例如:Quaoar 與 Varuna。但是,因為Sedna體積較大,距離地球更遠,因此,吸引天文學家們的研究興趣。國際天文聯盟(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將決定Sedna是否為太陽系第十顆行星。

2006-05-02 11:33:30 補充:
( a8 )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jpl.nasa.gov/releases/2004/85.cfm

http://science.nasa.gov/headlines/y2004/16mar_sedna.htm?list82093

http://www.nature.com/nsu/040315/040315-1.html

2006-05-02 06:15:58 · answer #6 · answered by 城西国際 6 · 0 0

塞德娜


美國天文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可能是太陽系第十大行星的天體。該天體是迄今已知的太陽系中最遙遠的成員。 
  天文學家提議將這個天體取名為“塞德娜”。傳說中,塞德娜是創造北極海洋生物的造物女神,生活在海底冰窟裏面。

  由於距離太陽極其遙遠,新觀測到的天體所處區域陽光少得可憐,估計溫度從來超不過零下240攝氏度,是目前太陽系中已知最為寒冷的所在。

  “塞德娜”觀測項目負責人、加州理工學院助教布朗等人分析,“塞德娜”尺寸約為冥王星的四分之三,極可能是自1930年發現冥王星以來,人類在太陽系中發現的最大天體。據推算,“塞德娜”圍繞太陽運行一週需要1.05萬年,與太陽的最遠距離有可能達到1300億公里,這相當於地球與太陽距離的900倍。另外,有間接證據顯示,該天體可能帶有一顆衛星。

  天文學家說,太陽系中新發現的這個成員,還有不少地方有待深入了解。初步觀測結果顯示,它是除火星外太陽系中顏色最紅的天體,但天文學家無法解釋其中原因。另外,天文學家對於該天體表面究竟有什麼東西,現在也毫無頭緒。



在19世紀末,很多天文學家推測海王星之外還有別的行星,因為測試海王星的軌道和理論算出的軌道不一樣。他們叫這顆星「行星X」,是未知行星的意思。

美國天文學家帕西瓦爾·羅威爾在1909年和1913年兩次尋找海王星之外的行星,但是沒有找到。1915年結束之後,羅威爾發表論文,寫出估測的行星數據。其實在那一年,他所在的天文臺照到了冥王星的照片,但是直到1930年才認出這是一顆行星。

可是冥王星的質量太小,無法解釋海王星的軌道。天文學家繼續尋找「行星X」,但是這個名字又有了第十大行星的意思,因為X是拉丁文的10。直到「旅行者2號」探測器臨近海王星,才發現海王星的質量一直算錯很多。用正確的質量,加上冥王星的影響,海王星的現實軌道和計算軌道一致。

按照行星軌道計算,和地球差不多大小的行星不可能在60AU之內(冥王星現在離太陽大約30AU)。如果確實有第十大行星,它的軌道會很傾斜,很可能是外星系的天體,靠太陽太近,而被太陽吸引入軌。

2005年7月19日美國科學家發現的2003 UB313推算比冥王星還大,被認為很可能是太陽系第十大行星。

此條目名稱因包含特殊的字元或語法而無法正常顯示。正確題名應為「2003 UB313」。2003 UB313 發現
發現者 米高·布朗,乍德·特魯希略,大衛·拉比諾維茨
發現日期 2005年1月8日
其他編號 (無)
類型 外海王星天體
軌道資料
紀元 2005年8月18日 (JD 2453600.5)離心率 (e) 0.4416129
半主軸 (a) 10,129.1 Gm (67.7091 AU)

近日點 (q) 5,655.98 Gm37.808 AU)
遠日點 (Q) 14,602.3 Gm (97.610 AU)
公轉週期 (P) 203,500 日 (557 a)
平均公轉速度 3.436 km/s
軌道傾角 (i) 44.177°
昇交點黃經 (Ω) 35.8750°
近日點引數 (ω) 151.3115°
平均近點角 (M) 197.5379°
   物理特性
直徑 at least 2390 km
質量 ?×10? kg
密度 ? g/cm3
表面重力 ? m/s2
逃脫速度 ? km/s
自轉週期 ? d
光譜類型 ?
絕對星等 ?
反光度 ?
表面平均溫度 ~? K
2003 UB313,被其發現者和NASA等組織,以及一些媒體稱為第十大行星,但是其官方身份並未被確認。它是一個柯伊伯帶星體,從推測所得,比冥王星為大。2003 UB313由 米高·布朗、乍德·特魯希略和大衛·拉比諾維茨在2005年1月8日,從一堆於2003年10月21日拍攝的相片中發現,並在2005年7月29日與2003 EL61一起公佈。2003 UB313於2005年7月位處於距離太陽97個天文單位遠的位置,而它的軌道極為傾斜,公轉週期為557年。它被分類為 scattered disk object (偏離地球軌道平面的星體)。 此天體並非行星X。行星X中的X的意思是未知而不是羅馬數字中的10。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行星X是冥王星。
  來自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ltech)的天文學家 Mike Brown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03年11月4日利用Caltech位在帕洛瑪山天文台的48吋Samuel Oschin望遠鏡首先發現了一顆直徑直逼冥王星的小行星,因其在畫面中移動的速率大於其他星體而發現,目前已將之命名為「Sedna」,意為加拿大印紐特原住民(Inuit)神話中的海神。Brown等人發現它的幾天之後,全世界的其他大型天文台(智利、西班牙、美國亞利桑納、夏威夷等)也陸續觀測到,而NASA的史匹哲(Spitzer)太空望遠鏡也已確認了它的存在 。

2006-05-02 04:30:57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1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