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如題~~~~~
越多越好

希望各位大大能幫個忙>
先說謝謝囉^^

2006-05-01 17:04:05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 1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6 個解答

東周-春秋五覇以及數百個小國家

東周-戰國七雄以及數十個小國家

秦末-楚漢以及數十個小勢力

西漢初年-七國之亂

東漢末年-從黃巾之亂一直到晉統一

西晉-八王之亂

東晉-北方有五胡十六國

唐中期-安史之亂

唐末期-五代十國

元末-以朱元璋為首中原大約有大小二十多個勢力

明朝-整個明朝幾乎都在藩鎮割據,時常有藩王準備起義

清末-諸外國勢力瓜分中國領土,這不知道算不算"割據"

民國初年-袁世凱稱帝,三大軍閥,國民政府軍

2006-05-03 18:19:57 補充:
軍閥跟藩鎮不都一樣@@?哪個不是殺人圖天下??

2006-05-03 14:18:0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pretty boy 3 · 0 0

各位同好們之發問皆不錯

2006-05-05 19:14:4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威廷 2 · 0 0

民初軍閥割據
皖系----段祺瑞
奉系----張作霖
直系(前)---馮國璋
直系(後)---吳佩孚和孫傳芳
滇系----唐繼堯
桂系----陸榮廷.......以上是軍閥重要領導人
段祺瑞
(西元一八六五年三月六日~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日),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安徽合肥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生。祖珮,乃淮軍名將,祺瑞初隨祖讀書軍中,後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砲科,並赴德國學習。甲午戰後,袁世凱練兵小站,祺瑞佐之,與王士珍、馮國璋,並稱北洋三傑。武昌425&htm=05-043-2521革命軍.htm&nowpage=1 target=_self>革命軍起,祺瑞受清廷命第二軍軍統(軍長),兼署湖廣總督;旋率同各路將領四十餘人電請定共和國體。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祺瑞為陸軍總長;袁氏帝制自為,祺瑞稱病辭職;袁帝制不成,祺瑞又奉命組閣;袁死黎繼,祺瑞仍為總理,為對德宣戰案被免職;不久,張勳復辟,祺瑞再起,馬廠誓師討逆,自謂為再造共和。馮國璋繼黎為大總統,祺瑞為總理,因主張武力統一而一度辭職,北洋所謂直皖系之分野至是益顯明矣。但祺瑞參加歐戰之主張終告實現,於是大借日款,督辦參戰事務。歐戰結束,參戰督辦變為邊防督辦,軍權如故。民國九年七月直皖戰起,皖系失敗,祺瑞退居。十三年十一月二次直奉戰後,祺瑞為臨時執政,至十五年四月下野,自是隱居天津,潛心佛學,獎助青年而已。九一八事變後,日人欲擁之出,堅拒之。二十五年十一月二日病逝上海,年七十二。遺囑一切無所縈懷,惟期國家強盛。祺瑞天性強毅,於中國軍隊之近代化頗有貢獻,惜於革命潮流未能把握也。
張作霖
(1875-1928年),字雨亭,遼寧省海城縣人。出身行伍,清末為營長,後陞遷至統制。辛亥革命後先任師長、奉天督軍兼省長、東三省巡閱使等職。在張勛擁溥儀復辟時,他力助段祺瑞平亂,被授鎮威上將軍,曾兩次與直系軍閥吳佩孚等作戰,先敗後勝。1926年冬,他自稱安國軍總司令,繼而率師北京,自稱大元帥,進而掌握北方政權。1928年為國民革命軍所敗,於同年6月4日在出關返遼途經皇姑屯車站時,被日本人陰謀炸傷,後被運回大帥府(今張學良紀念館),臨終前留下遺言:「告訴小六子(張學良的乳名),以國家為重,好好幹吧!我這個臭皮囊不算什麼,叫小六子快回瀋陽。」說完不久就逝去了,享年54歲。
馮國璋
(1859-1919年),字華符,又作華甫,直隸河間(今河北河間市)人,故被世人稱作"馮河間"或"馮詩經"。27歲時入保定蓮池書求學,1885年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先後後淮軍洋槍隊教練官、中國駐日使臣裕庚的軍事隨員等職。1896年回國後,曾協助袁世凱創建北洋軍。辛亥革命後,曾率北洋軍南下鎮壓革命,任總參謀總長。1916年袁世凱死後,馮於同年10月出任副總統。次年張勛復辟失敗後,於8月任代理大總統。1918年被段祺瑞脅迫而下台,先後輾轉於河北故里與京津兩地。1919年12月28日,馮國璋病逝於北京地安門帽兒胡同的住宅,享年60歲。
吳佩孚
(1874-1939年),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早年中過秀才,因得罪了官府要人,被迫離家逃到北京。後投奔清軍第三鎮統制曹錕,以其才智和靈活,逐漸得到曹錕的賞識和重用,並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923年殘酷鎮壓京漢鐵路工人運動,是"二七"慘案的罪魁。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失敗。1926年又被北伐軍打敗,逃至四川。後輾轉於松潘、蘭州、包頭,1932年2月到達北平,過起隱居的"寓公"生活。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吳佩孚對日本侵華行徑是痛恨的。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消息傳來後,他絕食一天,以示抗儀。1938年6月9日,國民黨軍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聽說淹死許多日本人,他異常高興;後又聽說有140萬人無家可歸,他又為此失聲痛哭。侵華日軍卻扶持華北的偽政權,以達到"以華治華"的目的,企圖拉吳佩孚出山,遭到吳佩孚的拒絕。早在四川時,他曾寫了一副自輓聯: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
    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進租界,灌園抱甕,真個解甲歸田。
  1939年11月24日,吳佩孚在吃餃子時,餃餡裡的肉骨頭渣子卡在牙縫裡,疼痛異常,幾日後竟越來越嚴重了。12月4日下午3時,"學生"川本芳太郎攜領日本軍隊醫寺田及護士,由華北大漢奸齊燮元陪同來到吳宅。寺田檢查後,聲稱需立即做手術,在日本軍醫再三說服和齊的勸慰下,3時45分對吳實施手術.手術後吳立即陷入昏迷,當晚就斷了氣,享年65歲。
孫傳芳
(1885年–1935年),山東歷城人,民國時北洋直系軍閥首領之一。
1904年於北洋陸軍速成學堂後,以官費留學日本。1908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並加入同盟會。1909年回到中國,任北洋陸軍營、團、旅長。1921年任長江上游警備總司令。1923年,任福建軍務督理。1925年奉曹錕命進攻浙江,兼任浙江軍務督理。11月驅趕奉系,宣佈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自任總司令。
1926年北伐軍入江西,孫傳芳主力在九江被殲,孫向張作霖求救。1927年8月,乘寧漢分裂,蔣介石辭去國軍總司令職,率殘部再戰。於龍潭被何應欽、李宗仁大敗。1928年6月張作霖被炸死,孫部被晉軍收編。孫從此寄食張學良門下。1935年11月13日在天津佛教居士林被報父仇的施劍翹刺死。

2006-05-02 20:08:24 補充:
唐繼堯
唐繼堯 (公元1883~1927年)字螢賡,別號東大陸主人,會澤人,清癢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同盟會員。1909年回滇後歷任清陸軍督練公所參謀處提調、陸軍講武堂教官、監督、新軍管長。1912年率軍北伐,任貴州都督,次年調任雲南都督。19015年與蔡鍔等通電全國反對袁世凱稱帝,任護國都督兼第三軍總司令。1917年護法運動中任靖國聯軍總司令、元帥。1922年創建東陸大學,還支援趙藩等輯刻《雲南叢書》。1927年2月部將胡若愚、龍雲、張汝驥、李選廷等發動兵變,改組省政府。5月,唐病逝於昆明,葬於園通山。

2006-05-02 20:08:36 補充:
陸榮廷
1858~1928舊桂系軍閥首領。原名亞宋,字乾卿。廣西武鳴人。壯族。1882年(清 光緒八年)在水口關(今屬廣西龍州)投軍。1886年被裁汰後成為綠林頭目。 1894年冬接受清政府招撫後,歷任健字前營管帶、統領及榮字營統領等職。1907年參與鎮壓同盟會發動的欽廉防城起義和鎮南關起義,升左江鎮總兵。

2006-05-02 20:08:50 補充:
1911年(宣統三年)6月任廣西提督。武昌起義爆發,梧州、平南等地革命黨人紛紛起義。11月7日巡撫沈秉 宣佈廣西獨立,陸為大勢所迫,於11月9日在南寧宣佈承認獨立,出任廣西副都督。1912年任都督後,不斷網羅舊官僚、舊軍人,逐步擴充實力,形成桂系軍閥集團,並成為該集團首領。1913年討袁戰爭期間,支援袁世凱,派兵鎮壓柳州起義軍,殺害蔣翊武等革命人士。1914年被袁授為寧武將軍,督理廣西軍務。1915年12月電請袁世凱稱帝。後在蔡鍔、梁啟超等人策動下,於

2006-05-02 20:09:05 補充:
1916年3月15日宣佈廣西獨立,此前派兵協助雲南護國軍在滇桂邊境,同受袁指使進攻雲南的粵軍龍覲光部作戰。7月任廣東督軍。在此前後,以護國討袁名義,派出大批桂軍佔據廣東。1917年4月任兩廣巡閱使。護法戰爭爆發,派兵入湘同北洋軍作戰,所部在湘、粵護法部隊協同下,相繼佔領株洲、長沙、岳陽等地。桂系部隊控制湖南後,陸拒不執行孫中山繼續北伐的指示,擁兵不前,並向北洋集團妥協,使護法聯軍招致失敗。還指使桂系軍閥、廣東督軍莫榮新等阻撓、破壞護法運動,策動改組護法軍政府,排擠孫中山,終使護法夭折。

2006-05-02 20:09:19 補充:
1920年秋,發動粵桂戰爭,令駐粵桂軍向支援孫中山的粵軍進攻。次年,所部被粵軍陳炯明等部擊敗後,由南寧逃往龍州。1924年其餘部被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的廣西定桂討賊聯軍擊敗。8月通電下野,離桂去滬,後移居天津、蘇州。

2006-05-03 18:12:11 補充:
各位比我先回答的大大....問題不是軍閥嗎?
怎麼變成了藩鎮割據了......

2006-05-02 16:08:0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5 · 0 0

1.東漢末年黃巾之亂以後,加重地方刺史的權利(可自行募兵)...
2.唐代安史之亂以後,安史的餘孽,叛服不定...
3.五代十國,其實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
4.民國初年,袁世凱死後,各派系的軍閥爭權奪利.....

嚴格說,應該只有這些@@~

2006-05-03 23:39:19 補充:
我寫的很簡單,希望你們看的懂=.=

2006-05-04 18:01:23 補充:
近代史專家張玉法先生以中國歷史對"軍閥"的定義如下 : 1.有私人武力 與中央政府 若即若離的軍人2.有固定的地盤 或 流動性的地盤3.半獨立 或接近完全獨立的統治權4.進可以把持中央政府 退可以割據一方5.以武力為後盾 以保有或擴張自己的勢力

2006-05-01 19:58:1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天使之吻 3 · 0 0

1912~1928年由北洋軍閥控制的北京中華民國政府的通稱。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取得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3月10日在北京就職﹐又逼南京臨時政府遷往北京﹐這標誌著民國史上北洋政府統治的開始。北洋政府對外依靠帝國主義支持﹐對內主要代表國內封建勢力﹐以北洋軍隊為統治支柱﹐鎮壓人民﹐排斥異己﹐在全國建立起軍事化的統治。北洋政府與北洋軍閥各個派系的興衰關係很密切﹐以時間劃分﹐大致可分為袁世凱統治時期﹑皖系軍閥統治時期﹑直系軍閥統冶時期﹑奉系軍閥統治時期四個階段。

2006-05-01 23:06:16 補充:
http://140.128.103.1/web/Content.asp?ID=50859

2006-05-01 23:12:23 補充:
自唐中和四年(884)黃巢起義失敗以後﹐唐朝名義上還存在二十餘年。但早被削弱了的朝廷威權這時更加衰微﹐新舊藩鎮林立﹐戰爭不休。國家分裂的傾向日益明顯。那時﹐羅紹威據魏博(今河北大名北)﹐王鎔據鎮冀(今河北正定)﹐劉仁恭據盧龍(今北京)﹐諸葛爽據河陽(今河南孟縣東南)和洛陽﹐孟方立據邢(今河北邢台)﹑洺(今河北邯鄲東北)﹐李克用據太原﹑上黨(今山西長治)﹐朱溫據汴(今河南開封)﹑滑(今河南滑縣東)﹐

2006-05-01 23:12:50 補充:
秦宗權據許(今河南許昌)﹑蔡(今河南汝南)﹐時溥據徐(今屬江蘇)﹑泗(今江蘇盱眙北)﹐朱瑄據鄆(今山東東平北)﹑曹(今山東定陶西)﹑齊(今山東濟南)﹑濮(今山東鄄城北)﹐王敬武據淄(今山東淄博南)﹑青(今山東益都)﹐李茂貞據鳳翔(今屬陝西)﹐高駢﹑楊行密先後據淮南﹐秦彥據宣(今安徽宣城)﹑歙(今安徽歙縣)﹐劉漢宏﹑董昌據浙東﹐錢鏐據浙西(後又並浙東)﹐王建據兩川﹐王潮﹑王審知兄弟據福建﹐馬殷據湖南﹐劉隱﹑劉岩兄弟據嶺南。他們都力圖擴大實力。

2006-05-01 23:13:21 補充:
經過多年的相互兼併﹐逐漸形成了幾支較大的勢力。在北方﹐主要是以汴州為據點的朱溫和以太原為中心的李克用。天祐四年(907)﹐朱溫滅唐稱帝﹐是為後梁太祖﹐國號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五代時期自此正式開始。

2006-05-01 19:05:50 · answer #5 · answered by 世民 7 · 0 0

是要做作業ㄇ= =
提供一ㄍ
東漢末年時 董卓(比較著名)以及其ㄊㄉ人ㄉ軍閥割據
詳細請看網頁

2006-05-01 18:37:58 · answer #6 · answered by 瞇瞇眼 1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