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標題所說滴~~
還有他ㄉ歌\"我的祖國\"的背景 資料.....
PS請多一點!!
2006-04-28 16:39:11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千羽 4 in 娛樂與音樂 ➔ 音樂 ➔ 其他:音樂
史麥塔納 Bedrich Smetana 1824-1884 捷克捷克音樂之父
史麥塔納生於1824年3月2日的史麥塔納是家中的獨子。當別的小孩還在「小貓叫,小狗跳」的稚齡時,他就已經能在弦樂四重奏團中擔任小提琴部,並獨自舉行鋼琴演奏會了。不過史麥塔納的父親始終認為音樂這行飯不是長久之計,因而雖然他給予了小史麥塔納早期的音樂啟蒙,卻一直不肯資助他兒子接續的音樂教育。不過史麥塔納也是那種「素有大志」型的音樂家,在沒有受過正規音樂教育的情形下,還是照樣作曲不誤,努力朝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一直到了19歲,史麥塔納才在父親的首肯下,接受到正規的音樂訓練,並以教授音樂餬口,但一直未獲得成功。之後他興起創辦音樂學校的念頭,於是寫信向當時的鋼琴大師李斯特請求援助,並將自己第一首作品題獻給李斯特。後來學校終於開成,也出了不少優秀的學生,如著名的德弗札克。史麥塔納對於捷克音樂的現代化,可說居於首功。在他的作品中,自然的將傳統音樂融入,作曲家佛漢.威廉士曾表示:「史麥塔納之受惠於民族音樂當屬最上乘的一種-潛意識的方式,他並不需要用到『取借』的方式,因為他承續著源遠流長文化傳統。」同年出任國民歌劇院指揮,1874 年因耳聾而去職並潛心作曲。1884 年 5 月 12 日去世,享年60歲。死後深受捷克人民懷念,因此每年 5 月 12 日布拉格均會舉行一場名為 " 布拉格之春 " 的音樂節 ,並以 " 我的祖國 " 一曲作為開場白,用以懷念這位捷克音樂之父。
優秀作品
交響詩 - 我的祖國 (Symphonic Poem, 'My Fatherland')
歌劇 - 交易新娘 (The Bartered Bride)
創作背景
原本為農村子弟的史麥塔納,基於對音樂藝術的熱愛,1843年決定前往繁華的布拉格發展自己的音樂事業。初期遭遇不順遂時,受到當時名噪一時的李斯特諸多資助與提拔,李斯特先進的音樂觀念影響他的美學觀,開創新音樂種子深植他的思想中。1848年所發生的的匈牙利獨立革命,更是帶給史麥塔納強烈的啟示,他認為捷克(當時的波西米亞)也應脫離奧地利獨立成為自主的國家。
此時,史麥塔納被太太的重病、四個女兒中的三名相繼去世等噩耗壞運纏身,為了改變運氣他決定舉家搬到瑞典哥廷堡(1856-1861年)。同時正式展開他音樂家的身份,身兼指揮、作曲家、鋼琴家多重身份。在李斯特鼓舞下寫三首交響詩(李斯特最擅長的管弦樂形式):「理查三世(Richard 3)」、「華倫斯坦的營地(Wallenstein's Camp)」、「哈孔伯爵(Hakon Jarl)」,同時紮下史麥塔納與交響詩的情感.因當時波西米亞的改革氣氛以及自身對祖國的愛,1862年史麥塔納回到捷克,決定投身致力波西米亞民族音樂的振興。但是也因此捲入當時波西米亞新、舊兩派的音樂論戰中,為他樹立樂敵不少。師承李斯特、支持華格納樂風的史麥塔納屬於前衛派,與上層中產階級以F. L. Rieger為首的保守派,有相當激烈的理念之爭。當時保守派的知名樂評家為Frantisek Pivoda,而前衛派的則是Otakar Hostinsky,前者譏諷史麥塔納的歌劇「達里伯」一無是處,但後者卻提出180度的論點,慷慨地稱史麥塔納為「捷克音樂之父」。無法置身論戰風暴之外的他,的確引來不少困擾。雖然如此他依然戮力寫作國民歌劇,1966年接掌布拉格國民歌劇院指揮更讓他佔了職務之便,可以實踐歌劇的創作理念,他一生共寫有以下九部歌劇:布蘭登堡人在波西米亞(1863)、交易新娘(1864)、達里伯(1867)、黎布瑟(1868-1872)、兩寡婦(1874)、吻(1876)、秘密(1878)、魔鬼之牆(1882)、中提琴(1884未完成)。其中歌劇「黎布瑟」被認為是「我的祖國」前身,在Supraphon可以找到全劇錄音。
1874年史麥塔納開始創作「我的祖國」,但是他當時已經耳疾纏身,十一月完成第一曲「巍峨的城堡」時總譜就記載著深受耳疾所苦,接著完成第二曲「莫爾島河」時則雙耳全聾,該曲僅花三個禮拜便全部完成。六首連篇一直到1879年完成第六曲,才算大功告成。在情感上表達他對祖國河山的依戀與昇華,而創作技法上則充分展現新音樂理念的實踐。關於史麥塔納的耳疾,雖有記載是因反對者打擊而悲憤耳聾,但依資料來看應是因為梅毒引起的併發。雙耳全聾後的他,也被迫辭去布拉格國民歌劇院指揮。不過從「我的祖國」開始,也就是史麥塔納耳聾之後、去世之前的十年,才算是進入他創作的最高峰,多部歌劇以及細述耳疾與一生命運之苦的e小調弦樂四重奏「我的生涯」,都是這個時期所完成的作品。史麥塔納以降的捷克音樂傳統,則由他的學生德弗札克、楊納捷克所繼承。
2006-04-29 08:11:5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To be or not to be 。 6 · 0⤊ 0⤋
台灣首家合法娛樂城開幕囉!
體育博彩、真人對戰、現場遊戲、彩球
投注高賠率,歡迎您來體驗!
官方網站 aa777.net
2013-12-08 09:33:1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圖片參考:http://myweb.hinet.net/home5/selenaa/21.gif
歌劇 - 交易新娘史麥塔納早年在布拉格的發展並不順遂,且受到奧國的監控,於32歲時前往瑞典任教職和指揮後,才開始全面發展個人的音樂事業。6年後,史麥塔納回到捷克,此刻奧國國力大減,國民劇院亦成立,他便開始從事歌劇寫作,藉此激發捷克人民族意識,史麥塔納也因而被後世稱為捷克音樂之父。只是,史麥塔納在50歲時就染上聽力方面疾病,晚年全聾,除此,梅毒也同時入侵中樞神經,導致晚年的史麥塔納不能言語,最後被送至精神病院度過餘生。 「我的祖國」的6首樂曲從1874年至1879年間陸續完成,全曲描繪對祖國捷克的情感牽繫、以及對捷克歷史的沈思,而事實上,創作過程中史氏之病狀已日益惡化。目前,每年5月12日起皆會於布拉格舉行「布拉格之春」音樂節,擔綱的捷克愛樂必然在開音樂會中中演奏這首交響詩,其中一因,5月12日正是史麥塔納過世之日。 第一段「城堡」(Vysehrad,The High Castle),根據史麥塔那的標題敘述,主要在描寫詩人遠望雄偉的城堡,所發出之思古幽情。而在布拉格地區,「城堡」之位置顯著,遠望近眺皆可感受其雄峙,捷克作家卡夫卡亦曾以此為主題寫過一長篇小說。此樂段之「城堡」主題,為統一全曲之重要動機,起先以豎琴帶出,在穿插出「莫爾島河」流水般的音形後,力度增強,城堡主題遂由銅管嚴肅莊重地吹奏出,一面傳達這座城堡在捷克民族的象徵含意,另一方面也描繪一種深刻的悲涼歷史記憶。 第二段為本曲中最著名的樂段「莫爾島河」(Vltava,The Moldau),莫爾島河南北向穿越捷克,並流經首都布拉格市,是捷克民族的命脈。根據史麥塔那的標題說明,本樂段先分別敘述莫爾島河的兩個源頭,在匯流之後進入波西米亞平原,河寬漸寬,並平緩的經過布拉格市,與聳立的城堡邂逅。樂曲由長笛先奏出河流的動機,隨而將長笛分成兩部,象徵河幅漸寬,之後豎笛加入,表達另一支流的匯入。在進入布拉格市後,「城堡」的莊嚴主題再現。 第三段「女英雄夏爾卡」(Sarka),頌讚波西米亞民族傳說中的一名女性英雄。夏爾卡係波西米亞亞馬遜族領袖,因遭愛人背棄,因而誓言要對男性進行復仇,最後她以智取一群想沾染她美貌的士兵,獲得全面勝利。史麥塔那在此樂段中放入了更豐富的場景,有戰鬥、有酒宴、有勝利的歡呼,樂團幾乎進入了迷醉而瘋執的狀態。 第四段「波西米亞的草原與森林」(Z ceskych luhu a haju,From Bohemia’s Meadows and Forests),這是史麥塔那顛峰狀態時的作品,藉由愉快的節奏與流暢的旋律,史麥塔納描繪了祖國波西米亞的原野景象風光,之中有明媚的陽光、和煦的微風、生機盎然的森林、以及農民豐收的歡唱,全曲洋溢幸福與欣喜。 第五段「塔波爾」(Tabor),這是一段與捷克歷史甚具關連的樂段。在捷克歷史上曾有一名英雄人物胡斯(J. Huss),力主宗教改革,並倡議捷克民族意識,雖因此遭判刑,卻也激發捷克人之後的強烈民族情感。胡斯之勢力正起源於距布拉格南方約一百公里處之塔波爾,樂曲根據胡斯黨的讚美頌歌所寫成,敘述他們捍衛信仰自由與民族尊嚴的精神。 第六段「布拉尼克山谷」(Blanik),布拉尼克山谷為胡斯黨成員聚集之處,他們在此等待拯救波西米亞的命令,因此,樂曲開始,仍可聽見上一曲的讚美頌歌,隨而有一段鄉村風的旋律,但不久後讚美頌歌以進行曲形式出現,在迎擊敵人後大獲全勝,此刻,城堡主題再度加入,於凱旋歡呼中結束。
2006-04-29 12:19:3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娃娃 6 · 0⤊ 0⤋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dvd/dvdfile.php?item=D020009472#detail
裡面有很多關於他的資料跟一些簡介
內容太多 複製不完 ...
2006-04-28 17:31:4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