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韓非子好像很有名 我只知道他好像是法家的
想要問一下有關他的事??
還有哪些書有寫到他的事呢??

2006-04-27 04:51:54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我就係小蓉啦 1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4 個解答

我先糾正一下你的問題在回答韓非子不是個人而是書名韓非才是法家人物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          中國戰國時期唯物主義哲學家﹐法家學派的主要代表。          生平和著作 韓非﹐韓國人﹐出身於貴族世家﹐和秦國大臣李斯同學於荀況門下。他曾多次上書韓王﹐主張變法圖強﹐但未被採納。於是“觀往者得失之變”﹐著書立說。他的著作傳到秦國﹐得到秦王嬴政的讚賞。公元前 233年﹐韓非出使秦國﹐為秦臣李斯﹑姚賈陷害下獄﹐被迫服毒自殺。他的著作保存在《韓非子》一書中。          韓非繼承了荀況的唯物主義思想﹐作《解老》﹑《喻老》﹐解說《老子》一書﹐發展了老子哲學中的積極成分﹐對戰國後期複雜多變的現實作了哲學概括﹐形成具有特色的唯物主義思想體系。          解道 韓非哲學思想的最高範疇是“道”。“道”在老子哲學體系中﹐是指“先天先地”的最高實體﹐韓非對它進行了改造﹐使其具有客觀物質性的內容。他說:“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發生﹑發展的根據﹐它又體現在各種事物之中﹐制約著自然四時與社會人事﹐是體現在客觀事物產生﹑發展和消亡過程中的客觀規律。韓非認為人們辦事必須遵循客觀規律﹐說“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隨自然﹐則臧獲有餘”。韓非在承認客觀規律的同時﹐也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他說:“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無矢﹐恃自圓之木﹐千世無輪矣。自直之箭﹑自圓之木﹐百世無有一﹐然而世皆乘車射禽者何也?隱栝之道用也。”他認為一切聽任自然生成是不行的﹐必須利用或創造工具去改造自然﹐使之為人類服務。韓非在肯定人的能動性時﹐反對迷信天命鬼神的思想﹐認為龜卜和占星活動都不過是騙局。“越王勾踐恃大朋之龜﹐與吳戰而不勝﹐身臣入宦於吳﹐反國棄龜﹐明法親民報吳﹐則夫差為擒。故恃鬼神者慢於法﹐恃諸侯者危其國。”他指出﹐熱衷於宗教迷信﹐不思變革和進取﹐就會招致亡國的後果。

2006-04-27 05:55:2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Indigo Children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4-10-17 01:50:5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上面兩位,韓非子也能當人名,那是尊稱,不然請問有"孔子"這本書嗎?要轉貼,也要搞清楚文法~
資料你們都貼上了,我也不用錦上添花了~
只是看到補充一下~不然好像發問者是傻瓜一樣~

2006-04-28 19:30:5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自在心 3 · 0 0

韓非子不是個人而是書名 韓非才是法家人物 而法家也並非他所創唷
韓非子的法 在戰國末期已趨於成熟 為法家之集大成者 他前期就有管仲 吳起
商鞅 等等這些法家人物..
以下是我找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韓非,姓韓名非,韓國貴族,生年與血親已不可考。一般論其生年有二說:生韓釐王十五年,以韓非與李斯同學於荀卿為據証之;生韓釐王初年,據《田問》篇與《外儲說右下》參驗非與堂谿公同時,堂谿公又與韓昭侯同時。前者壽終年四十五十間,後者終時六十有多,何者足信,不能辨。另外,有日人學者謂韓非之父為韓王安,此說理據未足,不足信。韓非雖為韓國貴族,然並未掌權。約二十餘歲,與李斯俱事荀卿於蘭陵,此時,韓非對法術之學已有一定修養,故李斯自以為不及韓非。

  韓國國勢在韓非之時,已是風中殘燭。當是時,韓國貴族專橫,排斥異己,韓王不肖,賢人未進,非生於此,怨憤權奸。權奸之過在於結黨營私,蒙蔽韓王,外借兵權,內禁賢忠。申不害雖用術以治韓,然申子一死,術亡無存,韓國本弱,中興不振反更為弱,韓非有憤奸劫當道,對此怨憤難平。另外,韓國飽受合縱連橫的禍害,向秦則為馬前卒,抗齊則為車前盾,西有秦,東有齊,北有魏,南有楚,腹背受敵。合縱連橫使韓疲憊,奸臣當道使韓不振,內憂外患,朝攻夕伐,朝政日非。結果是韓淪為七雄之首誅,國除於秦王政十七年。

  可以了解,韓非對於說客、方士、儒學、權臣是何等的深惡痛絕。處於此等亂世,他自命為法術之士,曰「知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姦」。今韓非為法兼術,必強毅勁直而遠見明察,故不畏權臣,數度上書韓王安,欲求明法任術以駑勢。非雖為文雄詞偉句,然口吃期艾,內有饞臣,外絕友交,終不為所用,鬱鬱憤抒,著書以明志。

  秦王政十三年,書傳於秦王政,歎曰:「嗟夫,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應以取寵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孤憤》《五蠢》之所見,秦急攻韓以求非。韓非使秦見秦王,求存韓伐趙。李斯反對此說,自薦使韓,舉罪以留韓非。秦王允諾,斯使於韓而非留於秦。

  未幾,李斯未能得見韓王挾之以返國,返國又恐韓非賢高而代其位,因饞之「終為韓不為秦」,不如誅之。政允,李斯使人送藥至牢。至此秦王政方有所悟,急使人救非,惜非已死,為秦王政十四年。

  太史公歎「韓非知說之難,為《說難》書甚具,終死於秦,不能自脫。」然李斯之奸劫,韓王之無術,主法之深刻,戰國之攻謀,忠義愛國難行於世,讀其書有憤奸邪之禁極不止,有惡小人之毀法因私。

2006-04-27 07:22:31 · answer #4 · answered by UnDerTaKer 1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