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
1.秦漢兩代的三公制
2.唐代的三省制
3.宋代的多相制
4.明清兩代的內閣制
這幾個制度是什麼阿??
請懂歷史的大家幫我一下...謝謝

2006-04-26 13:13:54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Lilian 1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5 個解答

1.三公制
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西漢經今文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見三有事)。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西漢初承秦制﹐輔佐皇帝治國者主要是丞相(行政權)和御史大夫(監察權)。另有最高軍事長官太尉﹐但不常置。從武帝時起﹐因受經學影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稱為三公。
2.唐代三省制
隋至唐初﹐仍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後不斷變易﹐名稱繁多﹐不過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仍為常制。因唐太宗即位之前曾任過尚書令﹐其後不再設置此職。尚書省以左﹑右僕射為長官。中唐以後﹐左﹑右僕射如不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類的名號就不是宰相。侍中官位高﹐通常作為大臣的加銜。侍中如不帶“同平章事”名號﹐也不是宰相。除三省長官為宰相外﹐常以其他較低官員加以“參議朝政”﹑“參議得失”﹑“參知政事”等名號而兼任宰相。高宗以後﹐逐漸趨於簡化﹐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或“同中書門下三品”(後改為二品)為比較穩定的名號。唐代的宰相機構﹐初在尚書省﹐後改為中書門下﹐其後又設“政事堂”﹐使宰相集體議決軍國大政。中唐後﹐宰相制度遭到很大破壞﹐主要表現在﹕使相制的實行﹐即鎮守一方的節度使由於權重而往往被加以“同三品”或“同平章事”等宰相銜。館職侵奪相權﹐即以翰林學士加“知制誥”銜﹐起草機密詔令﹐有“內相”之稱。代宗時﹐又設置由宦官充任的“內樞密使”﹐專門職掌機密章奏﹐傳宣詔旨﹐並進而參與軍國大政﹐雖不是正式宰相﹐但權力極大。
3.宋代多相制
五代至宋神宗以前﹐雖仍設三省長官﹐但皆非宰相之職﹐在三省之外﹐另設中書內省於禁中﹐作為宰相的辦事機構﹐謂“政事堂”﹐又稱“中書門下”。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參知政事”為副相。宋神宗元年改制後﹐恢復三省制﹐以尚書左﹑右僕射為宰相﹐分兼門下﹑中書侍郎之職。至孝宗時﹐改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統領中書省﹐尚書省只領六部﹐奉命執行政務而已﹐廢門下省。至此﹐三省制名實俱亡。宋沿五代﹐設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關﹐其長官樞密使﹑副使與參知政事均稱執政官﹐與宰相同為宰職。仍以翰林學士掌管起草詔令﹐稱為“內制”﹔宰相所屬中書舍人或知制誥掌管正式誥敕﹐稱為“外制”﹐合稱“兩制”。
4.明清內閣制
明初承元制。隨著皇權專制的發展﹐洪武十三年(1380)﹐罷中書省﹐廢丞相﹐六部直接由皇帝統轄﹐傳統的宰相制度從此廢除。成祖即位﹐命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入閣參預機務﹐稱為“內閣”。入閣大學士逐漸又成為實際的宰相﹐號稱“輔臣”。首席大學士稱為“首輔”或“元輔”﹐餘皆稱“次輔”。此時﹐太監勢力日益擴大﹐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據有內閣之權﹐故有“太上內閣”之稱。
清沿明制﹐順治十五年(1658)改內三院為內閣﹐內閣大學士的職責大體沿襲明朝制度﹐但清初設議政王大臣﹐凡軍國重務均交其議奏﹐內閣大學士不能擅作主張。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選拔親信重臣為軍機大臣﹐掌機密重務﹐漸代內閣之權﹐內閣僅負責處理大量公開性的例行公務﹐形成軍機處與內閣的雙軌輔政制。乾隆初年﹐定軍機處為永制﹐廢議政王大臣。

2006-04-26 18:12:1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世民 7 · 0 0

推薦您前往黃金俱樂部遊戲網!

提供您詳盡的說明

您可以先進行遊戲下載:
網址:http://TS777.GAME.TW

誠心服務!會員溫馨!永久服務!
第一:全程直播遊戲的公平與公正性【亞洲唯一直屬會員代理】
第二:點數儲值和託售皆在十分鐘之內完成【全台娛樂城速度最快24小時不分周末】
第三:二十四小時專業客服務線上服務全年無休【大大小小問題都可以馬上做詳細解答喔】
電子機台.真人遊戲和你一同玩樂
麻將 百家樂 5PK 德州撲克 水果盤 賓果
輪盤 21點 10點半 骰盅 牌九 鬥地主 13支

全年網站優惠活動不間斷!
快去註冊會員!免費:http://TS777.GAME.TW

2014-10-06 12:51:4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中國清朝時期何來廷仗之說?

2006-05-01 08:52:4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3 · 0 0

回答者都已經回答的很翔實了,在下不再贅敘。
基本上這些個制度是屬於中國歷朝歷代宰輔制度的演進。從這個制度的演進腳步來看,相信大家可以很明顯發現到相權日趨式微﹝秦漢丞相是獨任制→隋唐三省長官、得以進入政事堂預聞國是者,皆為宰相。宰相變成多頭馬車→明清內閣不過聊備顧問性質。與秦漢宰相職權相距豈止千里。﹞;君權則日益吃重﹝先秦帝王與三公坐而論道,君臣的分野差距不大→兩漢君王制訂朝儀,使君王地位提高→兩宋時代君王把宰相在朝堂上的座椅撤去,使宰相在朝堂上也跟群臣一樣只能站著兢兢業業等候垂詢→明清君王設置廷仗,臣僚惹君王不悅,往往遭受打、殺,簡直視臣僚為僕役﹞

2006-04-28 07:41:51 · answer #4 · answered by 王子聃 7 · 0 0

三公包含丞相-行政權.御史大夫-監察權.太尉-軍權,是丞相受到絕對尊重的時代
三省分尚書省-執行,中書省-制定決策,門下省-駁議詔書,權力均分,又不專制,是 頗受好評的制度.屬多相制.
宋代將相權中的財政權分離以便削弱相權實行君主專制 便出現三司使
內閣制算是宋朝專制的威力強化版,廢除丞相後只剩殿閣大學士可以"給皇上意見"君主擁有絕對的至高無上權利.

2006-04-26 16:10:56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