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項族李元昊建立西夏,派兵侵宋。『戰爭造成宋夏貿易中斷,西夏無法支撐,元昊求合。』宋開放邊界貿易,給其銀、絹、茶以換取和平。
為什麼宋朝要給他們銀、絹、茶啊??
給他們自生自滅就好了啊!!
還浪費錢財~幫他們東山再起!!
這樣不就又威脅到宋朝了嗎??
2006-04-23 18:44:46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 3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可是等西夏稱不下去的時候,宋朝再把他們吃掉就好了啊~~還浪費錢= =..
2006-04-25 17:46:23 · update #1
而且宋朝後來還造成財政負擔耶~
所以一開始讓他自生自滅就好了啊!!
2006-04-26 17:41:48 · update #2
dinor45:
可是他們達成議和時,宋朝幹麻給他們銀兩?
還有宋朝如果給他們銀兩有什麼利益嗎?
2006-04-28 18:30:55 · update #3
dinor45:
妳的意見很清楚啦~~
了解啦!!
2006-04-30 16:47:33 · update #4
這件事情 其實跟范仲淹 很有關係 范仲淹 主張堅壁清野 朝廷大臣 呂丞相 卻主張速戰速決 但是宋軍不是西夏軍 的對手 還讓 韓琦 勉強出戰 死傷慘重後來 讓范仲淹 主 西北軍事 才造成 西夏無法支撐,元昊求合但是 後來 范仲淹 又被調走 人亡政息 其實 很多時候都是政治考量壞了大事 沒有為甚麼 就是黨爭 故意修理范仲淹 也害了宋朝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冬天,宋朝西北邊境局勢突然緊張起來,原本臣屬大宋居住在甘州和涼州(今甘肅張掖、武威一帶)的黨項族首領元昊自稱皇帝,建國號大夏,並且把國內15歲以上的男子都徵發爲兵,沿宋朝邊境部署了十萬人馬。 1039年,西夏軍隊進犯宋之邊境,次年正月,元昊大軍進逼延州(今陝北延安)。延州一帶地闊寨疏,兵力薄弱,又是夏軍出入的必經之地,元昊早就想拔掉這顆釘子。當時延州的知州範雍是一個志短才疏的膽小鬼。他一聽說夏軍來犯,嚇得緊閉城門不敢出戰,忙遣人去調援軍。不料元昊早巳在延州附近的三川口設下埋伏,援軍剛到就陷入重圍,死傷甚衆,緊接著一面包圍延州,一面將延州以北的36個寨堡全部蕩平,幸虧這時紛紛揚揚下起鵝毛大雪,元昊怕被風雪困住,匆忙撤兵而去,延州孤堡才未陷落。 在這樣嚴重的局勢面前,宋仁宗想到了范仲淹。將他召入朝,恢復了天章閣待制之職,讓他出任陝西路永興軍的知軍州事(今陝西西安一帶),後來,宋仁宗任命夏竦爲陝西經略安撫招討使,全面統籌邊防,任命范仲淹和韓琦並爲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分別負責延路(西北軍事區劃之一,治所在今延安)和涇原路(西北軍事區劃之一,治所在今甘肅平涼)。 范仲俺認爲,宋軍人數雖多,但缺乏強將精兵,戰鬥力差;西夏軍人數較少,但兵精馬勁,戰鬥力強,加上西夏境內山川險惡,沙漠廣袤,其都城又遠在黃河以北的興慶府(住院要夏銀川市)。所以,宋若興兵深入,糧草輜重的運輸,綿延百里,很容易遭到敵騎截擊,一旦糧餉接濟不上,就有被殲的危險,不宜採取深入敵境大舉進攻的方針。但是,夏國經濟力量薄弱,糧食不足,絹帛、瓷器、茶葉等都需從宋朝輸入,這又是它的致命弱點。只要宋軍實行堅壁清野的政策,努力修固邊城,進行經濟封鎖,同時精練士卒,在夏軍大舉進攻時,扼險堅守,這樣西夏軍無隙可乘,鋒芒受挫,西夏軍屢屢窮兵黷武,無功而返,本國的經濟就會十分貧乏,軍隊的鬥志也會逐漸消失,到那時就可迫其講和了。但是當時卻被不少人認爲是怯懦的表現,就連與范仲俺交情很深的韓琦也不能理解。韓琦主張堅決進攻。 慶曆元年(1041年)正月,陝西主帥夏竦又派尹洙去延州說服范仲俺出兵,范仲俺仍然執意不肯。尹洙見他堅持已見,不禁歎息道:“范公這就不如韓公了,韓公曾說過:‘大凡用兵,當置勝敗於度處’。”范仲俺一聽,立即反駁道:“大軍一動,關係萬人性命,竟可置勝負於度外嗎?金不敢苟同。”韓琦得知勸不動范仲俺,便貿然決定涇原一路自行出討。他調集了鎮戎軍的全部人馬,又臨時召募了1800名壯士,全交給副將福率領,出兵後,任福及諸將輕敵貪功,被一小股佯裝敗退的夏軍引誘,脫離了原定的行軍路線,深入追擊,當人困馬乏的大軍行至六盤山南麓的好水川口時,突然鼓角聲大作,伏兵四起,宋軍陷入了元昊的埋伏圈內,經過一場血戰,任福等諸將戰死,死傷萬餘人,僅千餘人力戰逃脫。之後,元昊兵指渭州(即今某肅平涼),但不迅速前進,以免孤軍深入,被對方切斷後路,夏辣見西夏示弱,就命駐渭州的宋軍主動進攻西夏軍,結果元昊看准地勢,將宋軍圍困在定川砦,斷水放火,宋軍全軍覆沒。定川砦戰後,元昊大軍便無所阻攔地直抵渭州,焚掠後還軍。 好水川和定川砦的慘敗,證明進攻方針難以收效,迫使宋仁宗放棄了進攻方針,改而採取范仲俺的守策。戰略確定以後,還必須有相應的措施來保證它的實行。於是范仲俺推行修固邊城、精練士卒、招撫屬 等相應的措施。 修固邊城就是在宋夏交界的前沿陣地修築寨堡,建立軍事據點。范仲俺的部下種世衡建議,在延州東北二百里古寬州的故壘上築城。這裏地處要衝,右可屏障延州,左可得到山西的糧食,北可以進圖銀、夏二州。 在范仲俺及其後任的努力下,不僅修築了新的軍事據點,而且還先後修復了永平、承平等舊寨12處;召回附近逃亡的蕃漢人戶,開闢營田數千頃,恢復了農業生産。夏軍私相告誡說:“別想打延州的主意了,現在的小范老了(指范仲俺)胸中有數萬甲兵,不像大范老子(指範雍)好欺負。”(即"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的典故。) 精練士卒,他認真檢閱了延州的軍隊,淘汰了一批怯懦無能的將校,選拔了一批經過戰火考驗的有才**人代替他們,他又淘汰老弱,選擇18000名合格士兵,把他們分成6部,讓每個將領統率3千人,分別予以訓練,改變了過去兵將不相識的狀況,臨戰時根據敵軍多寡,調遣他們輪流出陣抗敵。這樣,在范仲俺的率領下,西北軍中湧現出許多像狄青、種世衡那樣有勇有謀的將領,又訓練出一批強悍敢戰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這支軍隊仍是宋朝的一支勁旅。 通過實施以上的措施,扭轉了宋朝被動挨打的局面,使已經破壞的邊防重新又鞏固起來。邊境上流傳著一首歌謠說:“軍中有一韓(琦),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仲俺),西‘賊’聞之驚破膽。”而西夏境內由於長期用兵,物資奇缺,物價飛漲,百姓怨聲載道,無力戰爭。這樣,雙方從慶曆三年(1043年)開始議和,到慶曆四年正式達成和議。宋夏重新恢復了和平,西北局勢得以轉危爲安。
2006-04-29 23:07:25 補充:
政治跟基本國策 不是數學問題 而是妥協的藝術
宋朝方面的問題
1. 慶曆4年 范仲淹罷相 其實 我們知道 就算 范仲淹可以拖垮西夏 但是 西夏還沒有倒 范仲淹 就已經倒了 誰來執行堅壁清野呢
2. 要拖垮西夏 基本上 也要養兵 數十萬 堅守 7,8年 所費不貲阿 如果一年西北的國防支出 是150萬 而歲幣只要30萬 那何者划算呢
3. 如果 西夏狗急跳牆 決一死戰 甚至聯合大遼興兵 宋兵是否有必勝的把握呢
4. 黃河百害 唯富一套 河套銀川 不要逞強 基本上 可以自給自足 誰有必定拖垮西夏的把握
2006-04-28 08:04:1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wegar 5 · 0⤊ 0⤋
1.西夏是不可能自生自滅的別忘了它的地理位置是在黃河的西套一帶那裡素有塞外江南之稱所生產的糧食仍足以自給在加上漢朝唐朝等朝代的建設水利措施那裡更是富庶
2.之所以要每年給予歲幣是因為北宋打不過西夏的軍隊啊主要原因仍要歸咎於北宋的基本國策-----重文輕武與強幹弱枝
由於重文輕武使得人們只注重讀書而已不注重講武故北宋幾乎很少有明智的將領出現加上軍制的問題使得將領與兵員間彼此不熟識無法發揮軍隊的最大效力更別說皇帝還要從遠方親自指揮軍隊的一切了
強幹弱枝一向是中央的政策故地方上的軍隊都是些老弱殘兵全國的精銳軍隊都駐紮在中央附近當然無法敵得過西夏的鐵騎了即使派出了中央軍隊也不見得能打贏西夏軍隊因為宋朝在選拔兵員時有一些特殊的規定像是身材身高等等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就是選一些高挑身材瘦巴巴的人來當兵啦而這樣的軍隊又怎麼打得贏呢
2006-04-27 09:38:5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世民 7 · 0⤊ 0⤋
當時除了西夏,旁邊還有遼,那可是比西夏更強大的外族喔!!!
並且這些屬於遊牧民族的外族,要投靠另一個跟他們原本就不一樣的族群,也可以說是融合的很快!!!改個旗幟換個髮型或是裝飾物.....
這些平時經常因為草原或是地盤而互鬥的遊牧民族一團結起來!!
力量可是驚人的不得了!!!
而當時的宋朝,就是因為有錢,怕這些遊牧民族發狠了!!!
導致更多的土地必須受到異族侵略以及統治......
所以一直送錢出去~~乞求短暫的苟安~!!
而且宋朝國力這麼弱,但商業經濟力非常強......
友好國家不多交幾個怎麼行呢??
對自己也有好處阿!!!他們可是戰鬥力強的遊牧民族呢!!!
或許當我們受難時,他們可以過來幫忙打退敵人~~~
平時就以錢來把這些外族給餵飽飽的~!!讓他們乖一點!!!
要什麼就給什麼~~別發兵進犯就好!!!
2006-04-24 19:36:3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no nickname 5 · 0⤊ 0⤋
西夏如果無法繼續支撐下去,很有可能使出最後的力氣,奮力向宋朝展開攻擊
那宋朝就麻煩大了...
餓急了的猛獸是最凶狠的..
2006-04-23 19:26:5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