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無明?難!可否從「十二有支」下手?該從何處下手?
既然無法直接從「無明」下手,從十二有支下手可以嗎?
若不可以從「十二有支」下手,懇請說明其原因是什麼?
若可以從「十二有支」下手,懇請說明其方法在哪裡呢?
若可以從「十二有支」下手,應該從何處下手比較容易?
=【十二因緣/十二有支】===
~~~~~~~~~~~~~~~
無明 <────┐
↓ │
行 │
↓ │
識 │
↓ │
色分 │
↓ │
六入 │
↓ │
觸 │
↓ │
受 │
↓ │
愛 │
↓ │
取 │
↓ │
有 │
↓ │
生 │
↓ │
死 │
└───────┘
~~~~~~~~~~~~~~~~~~~~~~~~~~
==========================
敬請前輩大德善知識指導開示。感恩!感恩喔!阿彌陀佛!
不才唱一首歌分享各位大德喔。嗓音不好,請多多包涵喔!
♫~♫~♫~♫~♫~♫~♫~♫~♫~♫~♫~♫~♫~♫~♫~♫~♫~♫~♫~♫~♫
~~~~~~~~~~~~~~~~~~~~~~~~~~
♪~茫茫的滄海間,何處是盡頭?
♪~苦難的人生,似永無止盡。
♪~何時才能得解脫?
♪~自性佛淨土,存在你我心中。
♪~依靠彌陀願力的引入,即得契入其中。
♪~心、佛、眾生,本無絲毫分隔,只因執迷分別。
♪~覺悟只需念彌陀。
♪~南無阿彌陀佛。念念啟發自性。
♪~南無阿彌陀佛。喚醒自性彌陀。
♪~南無阿彌陀佛。念念啟發自性。
♪~南無阿彌陀佛。依靠自性彌陀。
♪~南無阿彌陀佛。念念啟發自性。
♪~南無阿彌陀佛。念佛當下即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
♪~在心中,有一份愛,那是佛陀的關懷。
♪~他指引著我的心,讓我更堅定,去面對每一天。
♪~在心中,有一種愛,來自佛陀的關懷。
♪~讓我們把這份愛,用心來灌溉,一起去散播開。
♪~讓每個人都分享這份愛,讓每顆心都能夠平靜。
♪~用這份愛感動每顆心,將這世界變的更有情。
♪~讓每個人都分享這份愛,讓每顆心都能夠安寧。
♪~用這份愛撫平每顆心,將這世界變的更和平。
~~~~~~~~~~~~~~~~~~~~~~~~~~
♫~♫~♫~♫~♫~♫~♫~♫~♫~♫~♫~♫~♫~♫~♫~♫~♫~♫~♫~♫~♫
~~~~~~~~~~~~~~~~~~~~~~~~~~
♪~阿彌陀佛在心間,他教我不貪不厭。
♪~阿彌陀佛在心間,拋開紅塵多雜念。
♪~不管路艱辛,我願意去,
♪~邁開大步勇向前!
♪~不管路遙遠,何時到終點,
♪~我會完成這心願!
♪~阿彌陀佛在心間,我堅守這份信念!
♪~阿彌陀佛在心間,我堅守這份信念!
~~~~~~~~~~~~~~~~~~~~~~~~~~
♫~♫~♫~♫~♫~♫~♫~♫~♫~♫~♫~♫~♫~♫~♫~♫~♫~♫~♫~♫~♫
哇!不小心多唱好幾首了!真是不好意思喔!
謝謝前輩大德佈施喜捨寶貴時間。阿彌陀佛。
再次感恩各位前輩大德。阿彌陀佛。
恭敬合十。感恩喔。南無阿彌陀佛。
以下是不才平時喜歡哼哼唱唱的!阿彌陀佛!
就是這「阿彌陀佛」呀!感恩喔!阿彌陀佛!
...................... Together!.......... Go!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Come on!...... One more time!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Great!............. Keep on!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呵~呵~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4-21 03:05:06 · 11 個解答 · 發問者 surfing 2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關於此提問的相關問題,敬請參考下列提問。
感恩眾前輩大德善知識。感恩喔。阿彌陀佛。
問題:心經「行~多『時』」指「同時剎那的永恆涵義」嗎
位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042002182
再次感恩各位前輩大德。阿彌陀佛。
恭敬合十。感恩喔。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4-21 03:11:11 · update #1
教育有三個階段
分為小學.....認識基本文字.發音.身體初步協調控制為主
中學....有國中..高中.以加強訓練.熟悉為主
大學.....有大專.研究所之碩士.博士.鑽研變化.新知識產生為主
佛法有三乘學之教
小乘....以眼睛.耳朵去得知佛法為主...所以又叫聲聞乘....不會自己去說法或設法
中乘....以意識去分析佛法為主.....所以又叫緣覺乘......會自己去分析各種因緣的
變化和始末由來
大乘.....以願力去實行佛法為主....所以又叫菩薩乘......隨緣渡眾生...而超出三界
外.以出後再入世者為入地菩薩...未出世超出三界者.但有救世之心為發心菩薩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再教育體系當中..不讀小學中學就直接進入大學的
資質好的天才也只是縮短學校的時間而已
而不能憑空跳入博士階段
佛法也是一樣
基礎打好才能進入大乘境界
佛在愣嚴經中說道25種法門..其中最好修行..也最適合末法眾生的是觀音法門
觀音法門就是三乘教育
聞....為第一階段...要從文書當中的文殊師利菩薩去學習
或從行動當中的普賢菩薩去學習
而兩者為娑婆世 界的兩大法王子...未來接掌釋迦摩尼佛的世
界
思......為第二階段....要把所看所學的佛法參悟透徹..舉一反三..真正明白..而不是
像只會背食譜卻不會煮菜一樣..落於空談
修......除了在聞思境界的熟練以外.更要能精益求精..而推陳出新
在世間裏是小學教育的人最多.........博士就很少了
在佛法裏是聲聞最多.......................菩薩也很少了
所以動口的人比動手的人多太多了
修行一定要少動口多動手
原本是該自己參的.........既然問了...也不能不管
好了..切入正題
無明主要是依十二因緣而立論..所以必由十二因緣而解
佛經中其他地方多用[妄心]...[心]...等等名詞.不一定講或用無明兩個字
十二因緣的立論是這樣的......
1...無名...是因為有一個明明的覺知存在.卻一開始去分別有一個不能覺知的對等
東西..這就是愣嚴經中講的[[覺明為咎]].....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妄心
2....行.....一個妄心接著一個妄心...就是行的作用..若是只看一點而不做思考...也就
無從比較而有緊接著識的作用了
3.....識.....因為一個個的行的作用不止...就能再兩個以上的行當中...再一次的產生
差別...這個稱為識的作用了....而這三個步驟都只有作用...卻沒有名相的
4.....名色.....在一個個的識作用當中..再一次的產生分別心...也於兩個以上的識當
中..分別命名不同的色相.....於是就有了名相.如顏色..聲響.味道..冷熱....
等等
5.....六入.....在兩個以上的名相當中再起分別..能覺知的我和所覺知的分別應該有
差異的東西存在...所以訂定了有一個能接收的六根東西存在..眼.耳.鼻.
舌.身.意. ..等等
6....觸......在六根六色當中再起分別..認為有一個接觸的作用存在..而誤以為有觸覺
的作用了.於此稱之為觸法..從這裡開始有誤認實在的東西存在的錯覺
7.....受......在兩個以上的接觸當中再起分別..而誤認有感受的現象產生....而有不同
感受的差異
8.....愛.......在兩個以上的感受當中再起分別..而對一個有好感..一個有壞感...卻想
接近好的..遠離壞的....這就是愛的作用
9....取.......在兩個愛的作用當中.再起分別..有的愛維持比較久..有的愛維持比較短
想維持住這個現象...於是就有取的作用
10....有.....於兩個以上的取的作用再起分別..而誤以為一個實在存在的東西作用產
生了[[有]]的錯覺
11....生.....於兩個以上的有當中..再起分別作用..而產生了生命現象的錯覺..先有的
為先生.後有的為後生
12......老死.......於先生和後生兩個以上現象當中.再起分別..以為有不同的差異...生
久了叫老...不會老..或是變化的.就叫為死了
以十二因緣的這些步驟來看
都是分別的幾個過程而已
若是一一步驟當中分段不起...那叫緣斷不起
若是根本不起就為斬斷原始無明
故而無明要從十二因緣當中去參透
其他方法不是沒有...而是較難理解...
否則就叫斷論了
說是我在說..不知你理解多少...好好參吧
2006-04-22 04:45:32 補充:
至於[[時]]的部分
一切可說的都叫色法
那都是在色界裡頭
無色界的境界
佛曰不可說
禪宗不立語言文字
若是要超出三界
而不知道無色界的部分
又如何超出三界呢
若是主修聲聞覺二乘
倒也無可厚非
要修大乘菩薩境界
就必須六度萬行實證超脫
佛曰
個人吃飯個人飽
個人生死個人了
看你怎麼修吧
2006-04-22 00:13:1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森巨 3 · 0⤊ 0⤋
基本上以下我是亂想的,
只是想說佛理能怎樣與日常經驗相對應而無礙?
斷?滅?→ 空!是最好的路徑嗎?
圍棋?
破!解!→ 和局!
棋靈王漫畫中職業圍棋棋士,與人對奕可以精算到每一盤都以和局收場?
劫、尖、跳、角、拆、黏、提、碰、逆、攻、讓、假眼、定石、捨子.....生或死?
能贏而不贏不輸?實贏?遇強則強,遇弱亦強(高手最怕下棋白痴,不按牌理出牌)?
棋之至高境界?如何運用解釋佛法?我不知?
想法若不對,請釋疑。感恩。
2006-05-01 22:05:13 補充:
哦!好像還是落入一種【算計】呵?我再想想∼∼
2006-05-01 22:15:36 補充:
有棋友就很高興了,怎麼輸贏就怎麼高興。
2006-05-02 00:09:45 補充:
12有支怎麼沒【施】啊?
2006-05-02 00:13:41 補充:
圍棋還有【讓子】呢?
2006-05-02 01:53:41 補充:
無明
↓
行
↓
識
↓
色分
↓
六入
↓
觸
↓
受
↓
愛
↓
取施
↓
無有
死生
這樣會變成什麼?
還是可以再省略組合?
我亂想,請包含。
2006-05-02 18:58:45 補充: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此『時』與『照見』是否為「同時剎那永恆的、涵蓋超越一切的」呢?此『時』與『照見』二詞是否具有「超越一切的『永恆涵義』」之意?****同時剎那即永恆?---當珍惜?同時永恆即剎那?---應釋懷?同時珍惜與放下?---清淨觀.有與無同在.只是過往.流轉?溪水?水似水空自流?連當下捧起的水都已不是剛剛以為的當下?以為就是它其實原想取的早溜走?捧得的是一個不自覺的意料之外?
2006-05-02 19:00:14 補充:
心經,超越一切的『永恆涵義』真能如ben大德說的︰頓斷(一部份)一念無明種子及打破無始無明,唯未究竟。?還有什麼?---繼續亂想?我剛入門,有錯要教我哦。
2006-05-02 19:42:12 補充:
若視過往流轉來去自如清淨無礙,斷何所以?同時珍惜與放下?界限分寸在哪?凡人要用何法能達到此境界?-----人生既來之則安之?
2006-05-03 04:10:40 補充:
可能心經我該真正讀它,了解真正意思。每次都先用亂想的,真歹勢∼^^真來亂的?
2006-05-03 09:53:16 補充:
超越一切的『永恆涵義』--是無常 常?
2006-05-01 16:01:3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再想想 7 · 0⤊ 0⤋
觸受雖聖者難免
但是
愛取一定要避免!
六根對六塵生六識謂三合觸
六觸生三受
生起喜歡就是貪
生起不喜歡就是瞋
不苦不樂受而非正念正智捨心住就是癡
所謂捨心住正念正智!
緣起法則甚深甚難!
2006-04-24 18:37:00 補充:
續上:
依下二訣方能證得甚深甚難緣起法
輪迴方程式: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緣無明故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純大苦聚集」,則不生世間無見。(非無非斷)
解脫方程式:
如實正觀世間滅者:「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純大苦聚滅」,則不生世間有見。(非有非常)
2006-04-24 14:36:3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釋大懺 7 · 0⤊ 0⤋
http://www.deerbridge.idv.tw/埔里妙有講堂大勢法師對十二因緣有深入研究,且說法深入淺出意於了解。以下略做說明
老死憂悲苦惱因為何→生
生因為何→有
有因為何→取
取因為何→愛
愛因為何→受
受因為何→觸
觸因為何→六入
六入因為何→名色
名色因為何→識
識因為何→行
行因為何→無明
無明→行→識→名色(過去世)
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現在世)
有→生→老死憂悲苦惱(未來世)
2006-04-21 20:16:39 補充:
要斷無明,要從現在世六入觸受愛取有中下手六入內六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外六入-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色為眼所見,聲為耳所聞.....)六根觸六塵生起六識而能見聞覺知是為六觸,及眼觸、耳觸......因六觸而生感受,樂受生貪,苦受生瞋,不苦不樂生痴因六受而生愛著,樂也著,苦也著,不苦不樂也著因愛著而生執取,樂也執,苦也執,不苦不樂亦執(放不下呀)因執取而種未來世投生(有)因緣因有而往生後據緣投胎(生)生了就又再一次的老死憂悲苦惱......
2006-04-21 20:36:26 補充:
舉例明之:眼根看見一件美麗的衣服(色塵),生起眼識(這是一件美麗的衣服),觸動(根塵識和合為眼觸)我心受:不錯喔,好看喔,(樂受生貪)愛:貪著這件衣服取:此衣正適合我,我當擁有有:買衣服了生命中每一件事情,都是六入在觸受愛取有,所有因緣聚合的「有」都聚集在八識田中,往生之際現行,依業力強弱而投生何處。
2006-04-21 20:44:42 補充:
在舉一古德例證古有一大德法師,精進修行自知時至,往生前告知弟子,明日午時往生,若往極樂則寺鐘自響。法師依期往生,然寺鐘不響,弟子惶恐,求教於師叔。師叔坐於法師往生之處前望,門前桃樹一桃紅艷異常,大喊:遭了!師叔令途眾取桃,桃中一小蟲爬動,師叔將之捏死。忽然已往生之法師一聲嘆息,而後寺鐘響起。-----------------------解析法師臨往生時見桃子成熟(眼根+色塵+眼識=眼觸)法師平常即喜愛食桃(後有因),見此桃紅艷生起樂受念及此桃美味生起愛著→欲愛意欲品嘗此桃→欲取神識奔向桃子→欲有投胎為桃蟲→生
2006-04-21 21:02:54 補充:
幸而法師平常多積功德,貴人搭救,否則一入蟲胎,萬劫難復。慎之慎之如何斷?在根塵識和合觸時,如實了知苦樂不苦不樂受(味),正觀十二因緣過患→老死憂悲苦惱(患)→生出離心(離)買衣服荷包失血,穿幾次就壞了....太愛買衣服下輩子可能變服飾店老闆,還是在三世裡面輪迴..太喜歡喝咖啡了,聞到咖啡香就往那裡走,小心下輩子變成咖啡蟲......遇事時都能正觀過患,慢慢即「明」了→斷無明,
2006-04-21 21:05:58 補充:
無明斷則行斷(不造身口意三業),行斷則識斷(不起心動念),識斷則名色斷(不投胎)名色斷則六入斷(不生六根)六入斷則觸斷(根塵識不和合)觸斷則受斷(無苦樂不可不樂受)受斷則愛斷(無貪著)愛斷則取斷(無摭取)取斷則有斷(不造後有業)有斷則生斷(不入未來世)生斷則老死憂悲苦惱大苦聚集斷解脫了,但我還沒解脫,依然貪著,道理頓悟易,修行點滴難,互相勉勵囉!有朝一日萬一我貪愛摭取快變成咖啡蟲時,記得救我喔!我前面都漏掉大苦聚集,自己補囉。
2006-04-21 16:05:3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jj 1 · 0⤊ 0⤋
「華嚴經」云︰於諸行中植心種子.有漏有取.復起後有生及老死.所謂業為田.識為種.無明闇覆.愛水為潤.我慢溉灌.見網增長生名色芽.名色增長生五根.諸根相對生觸.觸對生受.受後希求生愛.愛增長生取.取增長生有.有生已.於諸趣中起五蘊身名生.生已衰變為老.終歿為死.於老死時生諸熱惱.因熱惱故,憂愁悲歎,眾苦皆集。
所謂【無明】︰於第一義諦不了故名無明.所作業果是行.行依止初心是識.與識共生四取蘊為名色.名色增長為六處.根境識三事和合是觸.觸共生有受.於受染著是愛.愛增長是取.取所起有漏業為有.從業起蘊為生.蘊熟為老.蘊壞為死.死時離別.愚迷貪戀.心胸煩悶為愁.涕泗咨嗟為歎.在五根為苦.在意地為憂.憂苦轉多為惱。如是但有苦樹增長.無我無我所.無作無受者。
如此了知,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因為隨事貪欲.與心共生。心是事.事是行.於行迷惑是無明.與無明及心共生是名色.名色增長是六處.六處三分合為觸.觸共生是受.受無厭足是愛.愛攝不捨是取.彼諸有支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為老.老壞為死。
由此世間受生,皆由著我.若離此著,則無生處.凡夫無智.執著於我.常求有無.不正思惟.起於妄想.行於邪道.罪行、福行、不動行,積集增長。
由此可知.無明,愛取不斷是煩惱.行有不斷是業.餘分不斷是苦。無明行乃至六處是行苦.觸受是苦苦.餘是壞苦。無明滅則行滅者是三苦斷。無明因緣能生諸行.無明滅行滅,以無無明,諸行亦無。總由迷本真智,號曰無明。
於無明中,因境六根識三事,而生五蘊。以五蘊對六根緣,生一切觸。總以意識為主.而隨根境識,能作種種生死業緣.但自了識心根境三事一性。一性者所謂無性。達無性理。
無明愛取三事不斷是煩惱︰就必須斷無明愛取,即無三世煩惱
行有二事不斷是業︰就必須斷行.了中虛無也,六根及境雖有,法眼常虛,行有二事即斷。
識名色觸受生老病死憂悲等,是苦道。就必須斷識性。
無明緣行,是當念中過去.是所緣前境.就是不可攀緣。
識乃至受是觀現在.識受是當念中現在 .就是不可起意識分別.也就是要能捨識性用根性。愛乃至有是觀未來.愛有二事,一、是念未來。二、是念中識受後,方計實有成愛染故。
總明十二有支共成三苦。。
一、是迷境攀緣不息是行苦。
二、受諸觸有受憎生苦。以受觸時即有苦.更加貪戀及以憎嫌.苦更加苦故。 那就不起分別,貪戀及以憎嫌即不存。
三、名色識取愛有生老病死,此是壞苦。但觀無明滅即行滅.即三苦斷。觀諸緣起.知無我無人無壽命、自性空,無作者無受者,觀諸有支皆自性滅,畢竟解脫,無有少法相生,離彼我想.離作者受者想.離有無想。如此捨識用根,從聞思修,動淨二相了然不生,生滅即無,寂滅現前。
請參照大方廣佛華嚴經合論60.更能全面了知。如參考資料。
2006-04-21 14:09:3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1)從「愛、取、有」下手,既順流而下,當可逆流而上。而且是現在可以【觀察】到的【煩惱】,【四聖諦】為基本步驟。
(2)末學理同但文筆實不如前輩們的好文章,懇請閱覽:
http://book.bfnn.org/books/0005.htm
2006-04-21 17:58:12 補充:
既名十二【因緣】而非因果,下手處從因或緣
2006-04-21 13:50:2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o_O) 4 · 0⤊ 0⤋
斷無明要從參禪開始,如此才容易斷。
從十二因緣斷無明,最多斷了一念無明的種子現行,仍未斷一念無明的習氣種子隨眠、無始無明,也唯有從參禪開始,才能頓斷一部份一念無明種子及打破無始無明,唯未究竟。
2006-04-21 13:35:27 · answer #7 · answered by ben 5 · 0⤊ 0⤋
佛還未出世前,有一個天生俱有[無師智]的人,他被世間的苦,逼迫得只好離家出走了,獨自一個人在山林中隠居,經過一段時日,他發現他仍然還是感受到苦的逼迫性,於是他開始觀察天地山川,花開花落,雲佈雷驚,鳥叫虫鳴...等等自然的現像,他發現,一隻小鳥竟然能够快快樂樂的過日子,他為何不能呢?於是他觀察,小鳥們,就是很簡單的過日子,打雷了,趕快躲到没雨的地方,放晴了,趕快出來晒太陽,餓了就找東西吃,飽了就唱唱歌,有時候人真的比一隻小鳥還要看不開,才會有那麼多的苦惱呢!日子久了,他領悟到一套生命流轉的十二步曲,他在想,也許只要依著[逆流返原]一步一步的解套,最後就會逹到那個解脱自在的地步了.[愛取有]是一個關鍵,因此他想要從[斷慾去愛]下手,[薄貪瞋]是一個前方便,也就是面對一切的人事物道理,先要[少欲知足],連自己的慾望都無法用[霸王硬上弓]的非常手段,更何況其他的狀況呢!他觀察鳥兒們也没有準備隔日糧食,牠們有一餐没一餐的也不以為苦,而人呢?只要一餐没得吃,便愁雲慘霧了,鳥兒吃飽了,就開開心心的唱歌給山裡的樵夫解悶了,而樵夫們,是否為隔日糧拼命的工作,以致於無心領受鳥兒的心意呢?人好薄命,因為多憂才會多苦.又過了一些少欲知足的日子,薄貪瞋已經令他內心的起伏漸漸趨向平緩了.他漸漸的打入飛离走獸的世界裡,彼此互相關懷,同樣倘佯在大自然的懷抱裡,這種與大自然同步,互相擁抱,真是太好了,他回想從前的苦都是想要怎麼樣,不想要怎麼樣而自討苦吃,人畢竟[千算萬算不如天一劃],就像海中漂流之一粟,能够掌控什麼呢?最後還不是淹沒在無常的巨浪裡,何不隨緣渡日呢?晴時且高歌,雲多但吟哦,傾盆倒將來,滋味也難得.一個可愛的小雲雀的想法有何不可呢?~~~~~~~~~~~~~~~~~~~~~~~~~~~~~~~~~~人的根器因緣有太多的不同,只要相契,門門第一.十二因緣,也是佛門之一法,相應的話,這一法就足以解脱自在,不相應的話,可以另尋其他法門.切莫執著一法.
2006-04-21 13:28:59 · answer #8 · answered by walk 7 · 0⤊ 0⤋
一般講十二因緣 辟支佛 是有斷"枝末無明", 尚未斷 "塵沙無明" "根本無明"
別教圓教,才能斷三種無明
《法華玄義》由因緣境明四教
三藏教思議生滅十二因緣
通教思議 不生不滅十二因緣
別教不思議生滅十二因緣
圓教不思議不生不滅十二因緣
乃至四諦,六即佛,十如是,十種觀法
...智者大師都可以用四教來說
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LunCong/005/005a-5.htm
2006-04-21 06:52:03 · answer #9 · answered by ? 5 · 0⤊ 0⤋
這位大德為我們示現念佛圓通章,其實
歸原性無二方便有多門,一共有25圓通法門,所以說無明就是一念無明,如果我們能夠念念分明那就是破一分無明證
一分法身,末學是沒有什麼德行,只知道念佛可以消業障,只知道聽經聞法可以讓自己身心愉快沒有煩惱,只知道持
戒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但是總是無法
超凡入聖,有可能是自己太懈怠吧!!
一心頂禮南無阿彌陀佛
2006-04-21 03:28:09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