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拉赫曼尼諾夫的g小調鋼琴前奏曲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g minor. op.23, No5)

此首要如何彈奏才能吸引人,抓住聽眾的耳朵呢?
前半段的張力絕對是要足夠的吧?
那麼有人可以再更進一步的幫我分析一下嗎?


在奇摩知識+ 裡,我知道真的有很多高手,
如果能請高手們發表些意見,那真是我的榮幸....
拜託各位了!!

2006-04-11 14:07:39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4 in 娛樂與音樂 音樂 古典

是否可請問一下,
前半部的第二主題部分:
b' g'g'g' gggg' b'c'd'e'd' f'f'f' fff ...(希望各位看的懂 ...>

2006-04-12 14:07:53 · update #1

嗯...我想,在第二主題的這個部分,
就當然不能在和前面表現的方式一樣了嘛,
整個音響效果,厚度都要提升吧,
而速度更是絕對不能往下掉,甚至可以比前面稍快,
所以這裡基本的,應該要練到 旋律的清晰度,流暢度,接下來是速度..
我在這段,就是速度好像一直上不來,
狀況不錯時,我此段最快的速度大約是100(還算彈得清楚)
但有時從前面接過來,或者緊張的時候,就會糊掉了,

2006-04-13 04:16:54 · update #2

Si Do Re Mi Re , Re Mi Fa So Fa...Mi Fa So ,Re So La..尤其是第一個旋律,右手會因為速度快的關係,好像來不及完全確實的按準音(只摸到琴鍵or不夠準確的一起按到其它音),要怎麼對這部分練習呢?是手不夠放鬆嗎?
第二, La La La Si Si La La Si Si La La Si Si La...這裡如何練習才能彈快呢?

2006-04-13 04:17:54 · update #3

這首很多人彈,也很多人彈砸,原因是什麼呢?求速度,表現而把基本的東西忽略掉了?所以從頭到尾一堆雜音讓人頭痛?所以如果彈此首曲子要吸引人,先決條件一定得先把音符彈"清楚整齊"囉?那接下來的部分呢?如何讓人注意到你?請教各位大師了!!

2006-04-13 04:21:14 · update #4

給*美國小舖*...
你說層次鋪陳很重要,沒錯,
而這首很多相同的地方,你說"建議找出重複次數,假設重複了五次,在這中間的力度變化從pp到ff,請妥善安排"...我個人覺得啊,雖然很多旋律是相同的,但並不能用這種平均的劃分方式耶,這樣我總覺得怪怪= ="

2006-04-13 04:51:31 · update #5

以下是我個人對此首前半段的看法:
一開始pp,在第二小節的低音La Si Re,Re我會稍微的刻意加重;從第三小節開始的旋律,Re Fa So ,Si Re Fa ,Si Re Mi,So La Re...一次次慢慢的漸強,但絕對不"過了",約只有mf(希望到第二次同樣的地方再來做明顯的ff),

2006-04-13 04:53:35 · update #6

隨後Fa Si Mi So Mi Re漸弱,Fa Ra Si Mi So Mi Re 的前三個音稍加重音,再來才再次漸弱,但那是要有精神&力度在的吧,第7個小節,La Si Do Mi La Fa..漸強起來 重音是La,然後Fa突弱,第8小節,整個漸強,第9小節我才弱下,回到pp;第二次差不多一樣,最大的不同是前面有提到的,Re Fa So ,Si Re Fa ,Fa La Si ...明顯比前面漸強的幅度還要大,最後接到第二主題,整個是ff。

2006-04-13 04:53:44 · update #7

經由 Canticorum 的幾句話,必須讓我對這首曲子從新再思考一下,改觀了....

2006-04-15 12:36:17 · update #8

3 個解答

喔~~這是一首聽到會令人發瘋的曲子 ... 好多人愛彈, 但彈砸的人好多啊......

2006-04-13 03:57:37 補充:
我還不是大師 (目前研究生而已). 你提了一個具體的問題, 這個我有興趣幫你出點主意, 不過 "壓錯音" 三個字有點籠統, 若你能說清楚一點, 會有助於思考你的問題.

2006-04-14 01:48:03 補充:
這幾天有點忙, 給我一點時間寫囉!

2006-04-15 04:20:16 補充:
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寫這題(不過已經三更半夜,希望不要寫到一半睡著了)。你的心思很細密,我也儘量在有限字數內仔細回答你。你最原始的問題是:如何彈奏才能吸引人?前半段的張力絕對是要足夠的吧?我認為你自己的回答不錯,但:張力由何而來?整首作品不是只有前半段。(我猜想你把中段想得太簡單)接下來您從我的意見中問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這首很多人彈,也很多人彈砸,原因是什麼呢?(技巧的問題我先略過)以上幾個問題是相通的,我的意見是:彈這首曲子前,必須深刻地體會Rachmaninoff音樂性格中所包含的極度黑暗面、甚至死亡的氣息。這是我不贊成國中以下的學生彈奏大部份拉赫作品的原因(高中以上也不見得ready......不過國內許多比賽指定曲似乎和我的看法完全不同)。情感上not ready幾乎可以肯定絕對會彈砸、而對音樂理解不足又是另一個原因。基於以上的前提,對這首作品的詮釋可能完全不同。以您討論十分細密的「前半段」而言,我覺得您和小舖的想法都很不錯,但讓我們回到譜上來細看:拉赫在這段似乎有著管絃樂多重聲部的構想,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旋律:
圖片參考:http://www.geocities.com/kuessen2k2/YAHOOK/Rachmaninoff-Prelude2.GIF
左邊(可以拿原譜來比較):很多地方可以把幾個音丟給另一隻手,增加手的穩定度。右邊:右手的音形你可以用我標上的指法,並且試著把紅色箭頭的音連接在一起。若你看懂的話,這個音形應該會變得十分容易。以上三言兩語實在難以道盡,就先談到這裡好了。

2006-04-15 13:46:08 補充:
有機會的話去聽聽拉赫的一個核心作品《The Isle of the Dead》Op.29,再看看Arnold Bocklin的畫(不過必須把畫面想像成黑白的),應該會有更進一步的體會。

2006-04-16 21:30:46 補充:
呵呵,您用「不吉祥」這三個字,充份表達出中西文化的不同點。我想你說「一般人」無法想像,在東方人的確是如此的。「死」這個字,在東方是個大忌諱,然而你知道有多少浪漫時期的作品,表達出對死亡的憧憬嗎?或許對於許多身處亂世的人來說,「死亡」其實是一種安息,「死後的審判」更是受欺壓者的安慰。試想有多少浪漫派的作曲家寫作《安魂曲》、或是引用《末日經》的旋律呢?

2006-04-16 21:36:11 補充:
拉赫的《The Isle of the Dead》便是受到Bocklin的畫所震憾所寫的,而且據說拉赫當初看到的畫是黑白的複製畫(你很難想像什麼樣的人會受這樣的畫所「震憾」);而拉赫的性格怪到連彩色的畫都不愛,因此若他當初看到的是Bocklin的原版畫作(彩色的),可能就不會有這首傑作誕生了。這樣解釋你可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2006-04-17 22:27:34 補充:
樓主的話:「國內較少人會去了解體會一首曲子所要表達的真正東西」可說是正中紅心。當音樂作品脫離了人、而成為一項純然的「物」被練習或聆聽,就像一株被剪下的花朵,不論它開得多麼豔麗,終將漸漸凋萎,無法結出果實來達到生命傳遞的目的。在沒有古典樂深厚歷史背景的環境下,我們的藝術學習者更應該有自覺,以更努力的學習與揣摩,來彌補先天條件的不足。雖然自己能達到的境界仍十分有限,但我一直是以這句話來勉勵自己,也希望與您和知識+的眾多網友們一起共勉。

2006-04-17 22:36:46 補充:
我想有「公信力」的比賽,邀請的評審程度不至於這麼慘,但對於它到底黑暗到什麼程度,或許認知的深刻程度不盡然一致(當然小比賽就不提了)。對於藝術學習者而言,我覺得不應該以比賽為理由而犧牲自己對樂曲所應有的深刻認知。

分享一件有趣的事:有一次我聽一場鋼琴教學會議的演講大師班,其中一位學生彈奏拉赫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彈畢之後,那位演講的俄國(?)老師就對大家說,拉赫作品中包含非常深沉的黑暗面,於是轉頭問那位彈奏者:妳覺得妳在情感上預備好可以彈奏這樣的作品嗎?那位女孩天真地笑著回答說:嗯,我認為我預備好了!老師笑而不答。

2006-04-17 22:47:11 補充:
然而準確的理解並不保證能做出好的詮釋,但它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前提。例如若是你可以把這首作品,彷彿由地底呼喚出一片枯骨的大軍,場面之驚人我想應該能夠震攝在場的所有人,包括評審(這讓我聯想到魔戒第二集中的場面);這樣的詮釋深度,難道不比小丑跳樑的趣味來得更適合拉氏的作品、更有說服力嗎?然而有充份的理解、有沒有那樣的技巧及生命深度、能呼喚出這片魔戒大軍,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或許吧,具有「亞拉崗」身份的人永遠只是少數。

2006-04-15 00:20:1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Canticorum歌中之歌 6 · 0 0

那是否可請Canticorum 大師說說看對此首的看法呢?

2006-04-13 07:23:19 補充:
嘻,你已經算是大師啦!!

2006-04-15 16:17:01 補充:
"Canticorum"真的很感謝你這麼用心詳細的回答!!
我看了你很多回答,沒一個是不令人讚嘆的!但回答時間,卻好像滿多都是半夜凌晨喔...小心別弄壞身體了..

2006-04-16 19:50:36 補充:
Canticorum大師,我已經聽了《The Isle of the Dead》,也看了些Arnold Bocklin的畫,他所畫的都是些不吉祥的事物吧,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想表達的就是類似像他所畫的嗎?而你所說的"彈這首曲子前,必須深刻地體會Rachmaninoff音樂性格中所包含的極度黑暗面、甚至死亡的氣息。"這首前奏曲也不例外?這樣的曲調節奏,竟是黑暗面的,一般人完全無法想像吧!

2006-04-17 19:47:17 補充:
也許太正常的人無法成為一個傑出的藝術家吧!! :P

2006-04-17 19:59:08 補充:
拉赫的音樂性格是如此如此這般~~這首曲子超多人彈,而真正彈出"感覺"的人是不多的吧!?經過 Canticorum 一說,的確對你認為小孩不該彈奏拉赫的作品有認同感。但國內似乎忽略了這一點,也應該是說國內較少人會去了解體會一首曲子所要表達的真正東西...

2006-04-17 20:02:02 補充:
有個疑問喔,會不會有人(假設為評審)認為這首前奏曲是一首類似好玩有趣的曲子,而聽到有人(參賽者)彈出它比較不光明的一面,卻覺得他彈的不好?分數打低?

2006-04-17 22:59:39 補充:
哈,我覺得這是很有趣&恰當的譬喻!!我會好好思考一下的。

2006-04-12 18:12:0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4 · 0 0

這首顆還真是名曲...好多人考試都會選這首...而且效果超好

在說詮釋之前,我覺得最重要的第一點是
不要碰錯音
和絃要整齊
-好像是廢話,可是聽過太多為求效果而忽略基本功的彈奏
-炫歸炫,可是耳朵就是會受不了

接下來就是找出曲子的旋律線
-以第一小節為例,旋律就是sol si re si sol
-請清楚分開主奏旋律和伴奏和絃
-力度應該要有所差別
-主奏旋律要去唱,不可以因為伴奏和弦雜夾其中而使音樂流動中斷,尤其時有16分音符+附點4分音符的旋律,一定要彈飽滿,時間要夠長,不要為了彈和弦使有餘韻效果的附點4分音符硬生生cut掉,如果還是捉不到感覺,先彈主要旋律線不要有伴奏和弦,然後再加上和弦去聆聽是否旋律線還是跟剛剛一樣完美,如果沒有,請慢練

再來,請分析樂曲的段落
-因為太多類似的東西
-層次鋪陳就顯的很重要
-建議找出重複次數,假設重複了五次,在這中間的力度變化從pp到ff,
 請妥善安排

還有一點就是這首歌短的節奏型態很多
正因為如此,有圓滑線的地方就顯得彌足珍貴
-對比要清楚,差別很大,請仔細

先這樣,希望你看的懂^^

2006-04-13 17:22:25 補充:
層次是指大範圍來看當然每個層次中的變化還是要去做

2006-04-12 07:55:0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2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