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
http://book.bfnn.org/books/0011.htm#a01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
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
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
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
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經文中「火急速去,不得遲滯」。五祖令其弟子火急速去作偈子。
請教為何五祖要這麼「火急」呢?五祖這「火急」可否別有用意?
懇請前輩大德指導與開示。感恩喔。
再次感恩各位前輩大德。阿彌陀佛。
恭敬合十。感恩喔。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4-11 04:37:22 · 11 個解答 · 發問者 surfing 2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中國武術史」(林伯原著五洲出版社民國85年12月出版)第五章第一節第八「達摩不傳少林拳」記載:「達摩」全稱「菩提達摩」,是南天竺(今印度)僧人,約在公元五世紀後期,先到南朝劉宋統治區,後又進入北魏,到過洛陽、嵩山和鄴。一直居無定處,「隨其所止,誨以教禪」(續高僧傳)。約與達摩同時的楊炫之所撰「洛陽伽藍記」和唐初釋道宣所撰「續高僧傳」,均未記載達摩長住少林寺之事,更無面壁久年。至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裴漼撰「嵩山少林寺碑」說到達摩和弟子慧可「嘗托茲山」,即托嵩山,但亦未指明「嘗托少林寺」。
最早記載達摩「寓止於嵩山少林寺」是北宋中期輯成的「景德傳燈錄」一書,該書謂達摩於「後魏孝明帝太和十年」十月二十日「居於洛陽」,後即寓止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至「太和十九年丙辰歲十月五日」乃「端居而逝」。此乃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之說的由來。
此說謬誤百出,「太和」不是孝明帝的年號,而是孝文帝的年號。即使「孝明帝」是「孝文帝」之誤,按太和十年寓止少林寺,則更無法圓其說,因為太和十年嵩山還沒有少林寺,何能寓止?
現存少林寺中的一些唐代碑刻,如武德四年(671年)秦王告少林寺主教、貞觀六年(632年)發還少林寺賜田敕牒、永淳二年(683年)武則天重修少林寺碑記、開元十一年(723年)嵩岳少林寺碑、貞元十四年(798年)少林寺廚庫記等,對少林寺自興建以來的重大歷史變遷,記述頗詳,可全未提到少林寺僧練武與達摩有關。
關於達摩傳拳之說實則來自偽書「易筋經」,是明天啟四年(1624年)天台紫凝道人宗衡托名達摩撰寫的。其偽造了唐初名將李靖和南宋名將牛皋的兩篇序言,說達摩「面壁於嵩山少林寺」,死後留下一條鐵箱,僧徒開骯箱得「洗髓經」和「易筋經」各一部。前者慧可取走,世人罕見,後者經僧徒「各逞己意,演而習之,竟成旁門左道,落於技藝,失修真之正旨,至今少林僧眾,僅以較技擅名,是得此經之一斑也」。以此說明達摩為少林武術之初祖。
這兩篇序謬誤百出,通篇是荒誕不經之談,因此絕不能以此為據。
少林以武顯名,始於隋末與義軍為敵以及唐初之助李世民征王世充,此二事均載唐裴漼「少林寺碑」中。
「少林寺碑」云:「大業之末,九服分崩,群盜攻剽,無限真俗。此寺為山賊所劫,僧徒拒之賊,則縱火焚塔院。院中眾宇,倏焉同滅」。這說的是,在隋末農民大起義中,擁有眾多地產及財產的少林寺,受到農民軍的攻擊,而少林寺「僧徒拒之」,與義軍為敵,結果受到了「焚塔院」的懲罰,少林寺敢以僧徒拒之可見其僧兵武裝具有一定的戰鬥力。
進入唐統一戰爭時期,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淵派秦王李世民統帥諸軍,進攻洛陽的王世充,王世充所屬的州縣相次降附,王世充只得向竇建德求救,固守洛陽待援。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李世民消滅了竇建德的軍對後,回師洛陽。王世充勢孤絕望,開城投降了李世民。在王世充被困洛陽之際,其侄王仁則在少林寺西北五十里的隋賜地柏谷墅設防建立轅州,「乘其地險,以立烽戎」,以被備抗擊李世民。同時有「窺覦法境」的意圖。此時,李世民致書少林寺徒眾及當地軍民首領,希望「法師等並能深悟機變,早識妙因」、「擒破凶孽,廓茲淨土」。
此書去後,即有僧志操、惠瑒、曇宗等率眾與王世充拒戰,執充侄仁則歸塘。因此而受李世民「賜地四十頃、水碾一具」的嘉獎(引全唐文卷279裴漼少林寺碑)。李之嘉獎,使少林寺名揚海內。
少林寺僧眾能參與軍事活動,說明該寺僧兵有一定的軍事武藝。僧徒習武主要是為了保護寺院地產,這在當時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而少林寺因受唐太宗李世民之嘉獎,遂使其寺以武顯名天下。二十世紀初,曾有「少林武術起源於達摩」之說,這與中國武術史的實際是根本不相符的。
2006-04-12 15:13:34 補充:
達摩是法不是人在佛教討論版有一位網名黃博士討論禪的事,茲摘錄其中一小段並加以回應,特貼上讓網友們省思。迦葉,據說是印度禪的初祖,在他以後傳了二十七代,至達摩是第二十八祖,也是印度禪的最後一祖。自達摩來到中國後,便成了中國禪的初祖。達摩所傳的道會被後代的禪師歸納為四句偈,就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不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2006-04-12 15:14:21 補充:
依上民個人淺見,達摩似乎不是人而是「法」,中國的和尚把「法」當「人」,自釋迦牟尼佛迄達摩到中國的年代,總共不超過一千一百年,竟然傳了二十七代,平均每代的歲數約四十年,印度和尚的壽命未免太夭壽了吧?;「不德不失德」也似乎有錯,正確是「下德不失德」。謹檢附個人在「易筋經」及「中國佛教史」中對達摩的考證如下,冒瀆處請包涵:
2006-04-12 15:15:26 補充:
易筋經相傳為達摩所傳,惟根據蔣維喬編著「中國佛教史」第八章「禪之由來」記載:「達磨履中土年代,自古異說,有謂在梁武帝普通八年九月(景德傳燈錄之說),考普通八年三月,改元大通(西元527年);『傳法正宗記』謂在普通元年(西元520年)九月(上民按佛光山出版社發行的佛教史年表採用此說);『續高僧傳』有初達宋境南越之說,則是達磨之來,早在宋代,若然,梁武帝與達磨生不同時,何來問答?…菩提流支傳稱北魏孝明帝時(與梁武帝同時),波斯國菩提達磨來,自稱一百五十餘歲云…故自來傳述達磨之事蹟,多不足徵信,其說亦難確信,乃無可疑之事實也」,茲宜先敘明。
2006-04-12 15:19:31 補充:
據唐李靖字藥師於唐貞觀二年(西元628年)三月三日易筋經序記載:「後魏孝明帝太和年間,達摩祖師自梁適魏,面壁于少林寺」。
註:查宋泰始七年(西元471年)北魏主傳位於孝文帝,改元延興,至西元477年才改元太和,孝文帝於西元499年殂,宣武帝恪立,宣武帝於西元500年改元景明,因此太和年間並無達磨其人,梁武帝天監十四年(西元515年)北魏宣武帝殂,孝明帝翊立,翌年,北魏孝明帝改元熙平,大通二年(西元528年),北魏孝明帝被胡太后所弒,北魏孝明帝並無太和年號,自李靖於西元628年為易筋經寫序與北魏孝明帝被胡太后所弒,期間僅相差一
2006-04-12 15:22:25 補充:
百年,對達磨其人之事蹟,似乎不至於生疏,為何對其時年代人物會混淆不清?至於六祖壇經是否真是惠能所作(或神會偽托)及禪宗的傳承是真還是假呢?謹扼要摘錄陳清香教授撰「達摩事蹟與達摩圖像」,刊載於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 (1999.7月出版 )頁443~478中華佛學研究所發行的記載如下:
2006-04-12 15:23:21 補充:
基本上,達摩的事蹟是經過累代附會而成的,雖然他生在印度,受教育習禪法在印度,但是經過附會增添的神通故事,卻是中國式的。自宋以下,禪僧筆下的達摩像,雖然畫的是梵僧,但那是中國人想像的梵僧,而非現實界的印度和尚,何況十三世紀以後,印度佛教早已式微,印度境內也難尋找到僧侶的蹤影。因此,達摩,與其說他是印度高僧,不如說他是中國化了的僧伽,而就圖像造型而言,與其說他是南北朝時代的禪宗祖師像,不如說那是宋代禪和子的裝扮。
2006-04-12 15:25:29 補充:
總之,八世紀的達摩,已有見梁武帝,語不契機,六度被毒入滅,又有宋雲西域相見,已葬的棺木是空的神奇情節。
到九世紀初的達摩傳,又有了新的增添,例如:
有沙門智炬撰寫的《寶林傳》,全稱「大唐韶州雙峰山曹溪寶林傳」,那是將《六祖壇經》、《歷代法寶記》、加上《五明集》、《續法傳》、《光璨錄》等內容、加以混合接收,而主張二十八祖之傳承,成書於唐貞元17年(801),最主要的是肯定六祖慧能、南獄懷讓、馬祖道一……等,以洪州宗為曹溪派的正統,對於達摩的事蹟,則是又衍生了不少的謬誤,尤其是認定達摩圓寂於梁大同2年(536
2006-04-12 15:26:17 補充:
),昭和太子(死於531)作祭文,又說梁武帝一聽宋雲見過達摩,才為達摩造碑等等。都是十分不合史實的。
2006-04-12 15:26:39 補充:
宋元達摩圖像的創作依據,應是依真宗皇帝所認可的《景德傳燈錄》一書,此書記述了過去七佛、西天二十七祖、東土五祖、及其旁出法系、慧能法嗣,五家法系以及禪門達者的傳記、禪師語錄、讚頌、詩文等計三十卷、其中達摩載在卷三,是西天二十八祖兼東土初祖。
2006-04-12 15:28:02 補充:
自釋迦牟尼佛迄達摩到中國的年代,總共不超過一千一百年,竟然傳了二十七代,平均每代的歲數約四十年,印度和尚的壽命未免太夭壽了吧?;「
2006-04-13 00:22:11 補充:
神秀出偈,慧能對偈,二者何嘗解偈?上民做偈,又何須解偈?
2006-04-14 11:49:26 補充:
自古以來,人類的壽命一直在延長的原因是,靠歷史所留下的驗證才促進醫學的進步而來的,並不是靠宗教的力量或宗教的神話可能達到的,反倒是五大宗教的教主都活不長。附帶說明,老子並不是道教的教主,那是張道陵擅自利用老子來提高自己的身分的。各位要知道歷史對人類的助益不是宗教或宗教神話所能比的。
2006-04-14 12:12:18 補充:
人類的生活一直在改善的原因是,靠不斷地研究發明而來的,並不是靠宗教的力量或宗教的神話可能達到的,反倒是佛教的生活,實質上得到他人不斷地研究發明而來的恩惠,佛教精神生活卻仍停滯於釋迦族經濟窮困的時代,且用當時的政治背景及窮困的經濟狀況所衍生的宗教神話,作為如今傳教吸收信徒之訴求,如此成為阻礙人類進步的絆腳石,還自認為是人類的救苦救難之人天導師,愚癡至此,真是罪過啊!
2006-04-12 11:06:3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上民 6 · 0⤊ 0⤋
不才在此恭敬合十頂禮眾大德菩薩。
感恩喔。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4-20 01:50:2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surfing 2 · 0⤊ 0⤋
五祖弘忍大師,此時﹝心急如火焚﹞。正法眼藏和衣缽付託之人,尚在舂米,不知米舂好了沒?
答:欠篩
2006-04-16 16:12:44 補充:
kc 大大
你知道六祖為何要躲了15年嗎?
2006-04-16 22:21:47 補充:
[比喻]五祖就是舂米之人
米舂好了只要經過篩選的過程
所以六祖答:欠篩
經過五祖的篩選眾門人只有六祖通過篩選才得衣缽付託。
六祖三更得道為何五更要跑路這才是重
點?
『火急速去,不得遲滯』
2006-04-17 16:55:49 補充:
浩呆大大
六祖跑路只有[肉邊菜]可食
沒有【點心】+ 咖啡可食用
你以為六祖是出外郊遊啊?
2006-04-17 18:57:29 補充:
躲在深山15年終日與獵戶為伍
獵戶烹煮當然只有[肉邊菜]可食
浩呆大大
點心...點心..千萬別被..黑..占..心
2006-04-15 17:48:0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瑞 仁 6 · 0⤊ 0⤋
無所謂說的是。
to.楊先生
如果上台領獎要感謝的人很多
感謝爸、媽、祖、曾祖、曾曾祖、曾曾曾祖...
感謝不完啦!只好說感謝祖先
老子、孔子...代表人物啦
楊先生說︰
自釋迦牟尼佛迄達摩到中國的年代,總共不超過一千一百年,竟然傳了二十七代,平均每代的歲數約四十年,印度和尚的壽命未免太夭壽了吧?
那是各自傳法時間,不是指師父壽命...歷史邏輯+-×÷?有盲點哦!
2006-04-15 12:18:53 補充:
如果只求生活環境的改善
而不反省進步帶來的負面
只怕人會驕傲的無法無天
窮極開發宇宙將不得安寧
歷史記錄再緊密,畢竟仍只是片段的記錄切片
拼湊的真實卻也告訴我們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
因果循環不已,頗有輪迴之意味
歷史教訓重複上演,人類猶不自覺
放下知識執著,消遣就好,別太認真
不過很佩服您治學精神,認真精神值得學習。
2006-04-15 12:44:32 補充:
我喜歡 浩圻大德的回答很完整又易懂。
2006-04-16 00:15:39 補充:
一方面亦想及早擺脫聚眾圖虛名的攻擊,
天下禪宗第一人?早捨早清靜!第一留給人去爭!
老人家聰明扮伯樂,倒讓六祖千里馬躲了15年哦?
佛陀時代,太辛苦了,要教到病痛老死才放祂清靜?^^開開玩笑,無不敬之意。
2006-04-16 17:17:49 補充:
曾有去想過(好奇)
但現在覺得怎樣都是好
壇經看的津津有味呢!∼剛開始讀它
2006-04-17 18:39:16 補充:
中國魔術∼
袈裟還可以爆玉米、變一桌素菜....
不可能?∼壇經有記載↓
衣缽放在石頭上,連學過武功的惠明都拿不起來哦---定心咒?
∼^^ 經書有偷教【要有想像力】∼我偷瞄到的 ~^^ 現在偷偷告訴您。
2006-04-15 08:01:3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再想想 7 · 0⤊ 0⤋
因為言語道就斷,心行處就滅以言無法說,所以斷以心而思唯即妄念蓋菩提
2006-04-12 22:58:48 補充:
抱歉!楊大德提及古德是真是假是對是錯是沒有意義的,那等於是自養先入為主之見,而無法從中習得真義
2006-04-12 23:08:43 補充:
這是楊先生您在另一題所貼出的問題先後之見「浮屠即菩提,心鏡印臉臺,無自有中生,何處無塵埃」慧能的偈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神秀的偈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如果不是已通達佛法真義了解一切的人,是作不出對偈的六祖大師不識字,但他知道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所以聽到偈就知道那人還著在有相以及知識上,未見自性.所以出對,示出他的實見,並糾正著相之過.抱歉您所做偈末學看不懂意思,可否請您做個解釋?
2006-04-13 00:36:25 補充:
抱歉!請問 楊先生
研究考証這些史記文字於人何益?
213以為這些文字就如科學的理論,能一再的被翻新重釋,而結果還是有可能被推翻,那用有限的一生認識這個可能一直被推翻辯証的理論於人有何助益?
見正或見反不過都是在吞噬我們有限的生命,增加自已的煩惱,如果研究這些事物到生命盡頭,回想起來,是個成就還是更多的不解?
2006-04-13 00:36:37 補充:
人會死,地球會滅,歷史的意義是什麼?
地球存在不只五千年,人的時代也不只這一次,在這一次之前已經不知道有過多少次,一個人或一堆人也研究得不完,不能知盡.
史實並不實,不過是過去人的研究成果,而您只在生活的範圍中接觸某一部分,過去一直在研究,末來也會是一直在研究,不知您能不能接受這個事實.
213淺見,希望您能反駁213.
2006-04-13 00:46:59 補充:
ok那我們不談那個偈^^
2006-04-14 21:51:18 補充:
佛法世間留。迷人不知修。若解經法義。即能苦解脫世尊轉法輪。諸佛經中住。依法而自度。即是佛陀助。因果宇宙轉。自做還自受。尤如人飲水。冷暖自已受。煩腦即菩提。轉念即是佛。需自悟自度。尤如食飯飽。世尊法輪轉。只願君知道。苦口婆心勸。願人止妄念。無緣人不度。只因業障重。不能淨信法。莫怪佛陀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這一行出自六祖壇經
2006-04-14 22:28:01 補充: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討論到現在您還沒發現,自已一直執迷在兩邊的反面,不能窺見事實,佛法是兩邊不用,對善惡好壞平等視之.世事有好必有壞,有樂必有苦,有正必有反,但其分別不過是個人自已著相而已.對立分別自在人心,事物不會自已說他好或壞,他美或醜,離開兩邊,無取無捨即是解脫煩惱,離苦得樂,自已輕安,即是覺者,佛也.宗教之義本身有何過,是人自心分別,障您不解真實義!==>
2006-04-14 22:28:26 補充:
出家主要目的是心出家,不是表面上的出家,表面上的出家沒有意義,比丘比丘尼出家的目的是為了有救度苦難的眾生,宣陽佛法,自已本身要斷愛欲樂,若出家人本身不能守持戒律做好榜樣,是人的問題,不是宗教的問題,經法意理明明白白,是人不了解,做不到,不是經法的錯,把人的問題怪到宗教本身,是明事理?還是不明事理?
2006-04-14 22:35:15 補充:
不管是老子孔子孟子順子父子,我們都沒有資格去做批評,金子房子車子人子天子太上皇子三太子,分別亦多於.
2006-04-15 00:05:51 補充:
楊先生
末學的回應在上方,因為意見用完^^
2006-04-17 07:32:24 補充:
浩呆兄....
您這麼問,末學很難知道是問什麼啦
您開始跟宙斯接近了,出問題的風格很相近...
2006-04-17 09:40:56 補充:
原來如此啊....呵呵
看我忙= =?
我有忙嗎?
我只有點閒的發荒......
找點事做而已..
2006-04-12 18:55:5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213 7 · 0⤊ 0⤋
「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沒錯,思量即不中用。
但是,如果將五祖的「火急速去...」解釋成「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的意思,我個人覺得不妥。因為:
既然「思量即不中用」,那麼五祖叫人「火急速去」作一偈來,急的你不思不想的話,那你仍然還是有在思想,你在那「火急速去」那一剎那間,做了那「火急速去」的思量。再者,「思量即不中用」五祖又怎會叫大家「火急速去」作一偈呢?
我認為:「火急速去...」一句,應依前文的:
「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來解釋。五祖望世人能了生死,見自性,莫言求福之故,故此處的「火急速去...」一句,應解釋成:「死生事大,應該『火急速去』的,了生死呀!」
況且,若作出那五祖認可的那「一偈」(且不談傳法問題),即見自本性,識自本心,證無生矣。既然無生已經證得,那麼又哪來的「死」呢?自然,生死自了!
有點類似《普賢警眾偈》的味道: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 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救頭然,當然要火急速去!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若見歡喜,即是有緣;若不中意,但結善緣!
2006-04-11 17:35:54 · answer #6 · answered by 從善如流 7 · 0⤊ 0⤋
回憶題: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31815985 “知見立知 是無明本”
2006-04-11 11:45:53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5 · 0⤊ 0⤋
隨喜^^
2006-04-11 10:04:28 · answer #8 · answered by ? 2 · 0⤊ 0⤋
。『「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人的心念欲望如火一般,危急之時,不待思索則自然而出.在古時的燃字是用然字
例如: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 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因為是自然的流露,所以無論什麼人事時地物,舉止言談都是如此.
天真無邪的赤子之心也是如此.
一般人有著自我的欲望,在平時是隱藏在內心深處,一但在利害交關和生死緊急之時,就會立刻表露無遺.古言說:患難見真情,急風知勁草
見性之人是本著天地良心來生活,不會受到世俗的塵埃染著,該生就生,該死就死,沒有攀緣牽掛,遠離顛倒夢想,無有恐懼.
2006-04-11 07:55:53 · answer #9 · answered by 天行者 6 · 0⤊ 0⤋
因為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
所以,用話語逼您,要您急的不思不想,直見本性,禪宗的老計倆蠻有用的。
2006-04-11 07:08:50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無所謂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