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說也常常說「結緣/隨緣」。
請教上述兩個詞彙是否被濫用了呢?
懇請前輩大德指導開示。阿彌陀佛。
再次感恩各位前輩大德。阿彌陀佛。
恭敬合十。感恩喔。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4-09 12:48:16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surfing 2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請、謝謝、對不起..
是不是也被濫用了呢?
好話廣傳總還是好事一樁吧。
真心或不真心,語氣、行為還是分得出來的。
面對 緣 字,只是要更謹慎一些的。
2006-04-15 10:08:1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再想想 7 · 0⤊ 0⤋
雅虎建立知識版 便是與眾者結緣各各佛友來雲集 四面八方英雄會各有取捨謂隨緣 廣結善緣不攀緣相應結緣不隨緣 隨緣不變是真如
2006-04-19 13:33:4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Mindfreedom 7 · 0⤊ 0⤋
結緣不攀緣,那就隨緣吧!
2006-04-16 05:41:3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3 · 0⤊ 0⤋
「緣」是關係的意思。
建立關係稱為結緣,彼此曾有交涉的關係稱為有緣,自利利他的關係稱為善緣,不涉私欲的關係稱為淨緣;
造成眾多的善緣與淨緣,稱為廣結善緣。
因此,就有人在信佛、學佛之後,到處跑道場,見人就結緣,變成了疲於奔命、忙於應酬,毫無原則的護法、說法、弘法。
如此出錢、出力而無自修的方法,也沒有固定的依止,從表面看,他們的確是結了很多人的善緣;
但事實上他們對人、對己、對道場,都沒有做到比較深入有力或有效的幫助。
雖然處處都可以看到他們,但不一定處處都需要他們;
雖然許多人都可以接觸到他們,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從他們那兒得到有力的幫助。
這種結善緣的方式,就好比用一碗飯布施一個人,可以勉強吃飽,用一石米布施一個人,可以維持半年的生活;
相反的,如果用一碗飯布施一百個即將餓死的人,結果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活命。
但是,若以此碗飯布施一個人,至少還能使這個人多活一天。
因此,若以一鬥米來布施一萬個即將餓死的人,固然是廣結了善緣,但結果是沒有一人能夠多活一天。
所以,廣結善緣應該是有原則,且量力而為的。
如果有力量救濟全世界而不虞匱乏,那就應該無限制、無分別地平等布施,無遠弗屆,無微不至;
如果僅有微弱的力量,則應該集中起來,選擇急需援救和護持的物件。
比如說和自己比較熟悉、親近、關係較深的人,即家人、親人、師長、友人等為優先;
否則,自不量力地去廣結善緣,是不切實際的。
若從三寶的立場來說,廣結善緣是指無差別的平等布施。
也就是用佛法教化眾生,有教無類,不論程度的高下、財富的有無、權勢的大小、地位的尊卑、智慧的深淺,對他們都是有求必應。
因此,三寶接受一切供養,絕不挑剔;任何人只要發心供養,不論數量多少,也不論財物品類,都是以慈悲心、歡喜心來接收。
此在釋迦世尊的時代,出家弟子便是如此,他們每日托缽乞食,挨家挨戶,貧富不拘,也不拘食物的的種類、質量,有什麼就接受什麼,有多少就接受多少,直至滿缽或適量即止。
這就是以平等心廣結善緣,又稱為「一缽千家飯,廣度有緣人。」布施他人固然是結善緣,接受布施也是結善緣。
由於一般人的財力、物力、體力、智力和時間都很有限,所以如果盲目無原則地廣結善緣,不但效果不彰,還可能會招致無謂的困擾。
有的情形是,雖然自己已竭盡全力,甚至已影響到家庭的生計、個人的健康,但所得的回應卻是令人怨憤、遭人猜疑,如此的結果更可能因此而喪失了信心和道心。
世尊曾於《遺教經》中告誡弟子:
比丘乞化人間,應如蜜蜂從花間採蜜,不得損傷到花朵的顏色與香味。因此,居士們若不自量力地廣結善緣,則三寶雖無意傷你,你卻可能因三寶而受到傷害,求升反墮,豈不愚疑!
所以,護持三寶應該有中心、有重點、有原則。應救濟貧病,但也該有輕重、緩急之分,遠近、親疏之別,不能不切實際,一味地講求平等布施。
其實,原則性和重點性的護持、布施,也是廣結善緣的方式之一。
例如:
成就一人成佛,佛能廣度眾生,你也就間接地與一切眾生結了善緣。
所以《四十二章經》中說:
「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持五戒者一人;飯持五戒者萬人,不如飯一須陀(初果聖人)。」乃至飯一已至無修無證程度的大解脫人,功德當然更大,以此類推。供養、布施、護持三寶,可分為兩個重點:
1、對於整個佛教的現在和未來有大影響的人、物及其事業的護持,就是廣結善緣。
2、對於你所尊敬的佛教人物及其事業,縱然是默默無聞,只要是值得你尊敬而願意護持的,就足以證明此人物已有潛移默化的功能,這也是廣結善緣。
由此二點可知:
對於著名的佛教人物及其事業的贊助護持,未必就是錦上添花;
對於無名的佛教人物及其事業的供養、布施,也不可以存有雪中送炭的念頭,最重要的是能夠掌握重點及量力而為。
2006-04-09 22:39:5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3 · 0⤊ 0⤋
確實有些泛濫
結緣和攀緣不同
結緣指人,事因緣具備,順便或方便出點心用點力帶一下引導一下方便一下使其圓滿,而不是又貼又黏還帶強迫推銷
隨緣----常聽人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重點在知見與心念不變,進退之間分寸的拿捏而非世俗的[濫好人]當隨緣來解
2006-04-09 18:03:58 · answer #5 · answered by 丫丫 7 · 0⤊ 0⤋
緣這個東西,是最不可思議的。電影(不見不散)的主題歌這樣唱道:這世界說大就大,說小就小。就算是我們今生的約定,也要用一生去尋找....。我們都在參加一場宏大的化裝舞會,熙熙攘攘的人群裡,我們尋覓著,渴望著....那指間,相觸時被電擊的感覺。那一刻,面具摘下了,顯現出真是的面目。這之前, 我們都惶惑著,惶惑得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麼,直到你遇到一個人,才恍然間了解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並非當初以為的。你驚訝于自己在對方面前表現出來的,竟然是和過去栽然不同的你!皆因你過去戴著面具。緣分這東西不可強求,該你的,早晚是你的。不該你的,怎麼努力,也得不到。但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絕望,不要放棄自己對真、善、美的愛情追求。人生的價值,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愛和被愛的成熟,當真愛來臨,如果也就成熟了。隨緣、隨意、隨遇、隨喜。 人生之緣分乃是用「分」定住「緣」,由我運命而非由命運我,人生不能被命牽著走,須運轉、扭轉我們的命,「緣」會不會定,讓本分來定它吧!面對人生的「命」與「緣」該從何處開發呢?定住與運轉力量的可能性在哪裡?命中註定,緣會使然,人生行程裏有多少無奈及困惑!《老殘遊記》中有句臨別贈言:「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前生註定的事,莫錯過好姻緣。人生而有情,不只限於少男少女懷春多情,屬浪漫年齡多愁善感的階段,此有情人顯然是指兩情相悅的人,兩情相悅即是心意相契、氣味相投。人生誰無眷屬,但誰不有情呢?此有情人是指在人際關係裡,兩人會晤、心靈相溝通。為何說姻緣是前生註定事?是指「氣味相投」吧!為何兩個人在茫茫人海中恰能互相吸引、兩情相悅呢?一定是他們生命裏的氣有個互相感應之處。 佛家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多美好!心如明鏡台,大家杷人間的污染塵垢忘了吧!佛家說「緣起性空」、人間都是因「緣」而起,因緣和合而起的,人間這麼複雜,所謂的不好不是真的不好,所謂的好亦不是真正的好,大家放開心胸一點,承受自己的「命」、通過人間的「緣」,才能保住我們真常不壞的心。常常說「結緣/隨緣」,一般大眾也許是口頭禪說說,但是「相由心生」,只要我們有一顆無限的、單純的心,便可以讓有限變成無限,讓複雜變戚為單純,感情也可以單純的。有限的形軀可以表現無限的理想及無限的情意。關鍵何在呢?關鍵就在於我們生發的「心」,人生像飄零的落葉,人生也像一隻鳥,承載著人生的艱苦跟悲愁,人間的艱苦與悲愁,一半是從「命」來,一半從「緣」來,人生的飄零是「命」,不知飄落何處則是「緣」。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4-09 13:15:43 · answer #6 · answered by 太平 7 · 0⤊ 0⤋
隨緣有二:理隨緣與事隨緣。
隨緣乃是世間之善法,但大乘佛法中之善法,乃是積極而行,唯於世間五欲隨緣不積極求取,但於佈施財物、佈施佛法,必定積極無怠。大乘之學人於佛法之解脫道及佛菩提道皆積極而修學之,尋覓真實之正法,不隨緣於誤導眾生之惡法緣,不與世人之隨緣心態相應
理隨緣:
真實心恆隨眾生之心行而運之,凡眾生之有所欲,實相心皆能隨緣而作,不管是種種物質,乃至色身皆能成就,此皆是八識心王和合運作成就諸法。
此真實心必隨業種之緣而實現之,此心不分別善惡、貪厭,於人之壽命長短、美醜、貧富等,皆由於往世所集之業種,依其業種,各依其報;所謂種善因得善報。
事隨緣:
世間之人於資財、美食、名聲、地位、美眷等等不積極與取,此謂世俗人之隨緣;學佛之人,亦有因信心不具足而隨緣,亦有對了義之正法不信而隨緣,亦有明知某一些人於佛經之意曲解而隨緣,忍於眾生落入大妄語之業而不救護,
亦有不曾讀過真善知識之著作,隨而謗之。此心此行皆會感召未來世之異熟果
報不可愛。
隨緣之事亦有深廣,非一般消極之人之隨緣,由是故說:善法當隨緣,惡法宜捨緣。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參考資料
正覺同修會 平實老師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0-9/book999.htm
2006-04-09 13:03:46 · answer #7 · answered by 心閑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