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掛羊頭賣狗肉,而不掛豬頭或蔥頭呢? 這句話是引用那個地方的習俗呢?
2006-04-09 04:20:22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emcsolution 7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我們看見商店以優質貨品招睞,卻實質出售低劣產品,慣常說「掛羊頭賣狗肉」。別以為此語俚俗,其實淵源極古,只是寫法上微有差異而已。宋代普濟《五燈會元》:「二十年來坐曲錄木,懸羊頭賣狗肉。」元朝岳伯川《鐵拐李》第四折寫作「懸羊頭賣狗肉,賴人財。」「懸」和「掛」的意義相近。
有趣的是,當古人強調表裡不符,用好名義作為幌子,還會引用另一句書:「懸牛頭賣馬脯」。
《晏子春秋》裏記載了懸牛頭而賣馬脯的故事。古時靈公喜愛作男性打扮的女子,於是全國的女子都作男性打扮。靈公覺得情況嚴重,於是命官吏加以禁止,下令說:「凡女子而作男性打扮的,就撕裂她的衣裳,剪斷她的衣帶。」結果命令頒布以後,滿街都是裂衣斷帶的人,而女子仍然打扮成男性。靈公不明所以,就請教晏子。晏子說:「君主容許宮內的女子都作男性打扮,卻禁止宮外的女子做出同樣的行為,就好像懸牛頭於門上,而實際賣的是馬肉。君主意欲禁止宮外女子都作男性打扮,何不同時禁止宮內女子作男性打扮呢?」靈公依循晏子建議,結果不出一個月,國內就再沒有女子作男性打扮了。
另外,《呂氏春秋.審分》說古之偽君子「贊以潔白,而隨以汙德。」意指世人外表品行高潔,其實德性差劣。東漢的高誘在注解《呂氏春秋》此句時說:「里諺所謂『懸牛頭而賣馬脯』,此之謂也。」
原來今天我們時刻掛在口邊的「掛羊頭賣狗肉」,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已經是里巷流傳的俗語了。不過,起初古人說「懸牛頭」的時候,賣的永遠是馬肉;後來不知怎樣竟改掛了「羊頭」,而賣的也變成了「狗肉」。要知道,古人吃「六畜」,指的是馬、牛、羊、雞、狗、豬。照文義推斷,懸牛頭而賣馬脯,是牛比馬矜貴,所以才以馬肉騙人;同樣道理,掛羊頭而賣狗肉,是羊比狗價高了。
口味決定於文化,今天我們都不吃馬肉了,聽說只有法國人還熱衷於烹調馬肉進食。古語原來的「賣馬脯」變成日後俚語的「賣狗肉」,大概與國民的飲食習慣改變相關。貴賤有時,至於羊肉和狗肉的貴賤問題,亦不過因時而異。據說香港今天狗肉的黑市價錢,就遠在羊肉之上。(何志華教授 26/11/03)
至於這個典故出自何地?
從文獻看來比較像是中國北方
有食用羊肉的習慣
店家卻用狗肉替代(吃狗肉中國南北皆有,沈從文的湘西就吃白斬狗肉蘸鹽水)
至於那個山西張誠的故事像是現代人編寫的情節
山西人吃綿羊?
這實在有點奇怪!(要吃也是吃山羊,綿羊要用來取毛,幹嘛吃牠!)
2006-04-09 06:41:3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寶寶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