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黑夜無論怎樣漫長,白晝總會到來』
為什麼會說這句話??
說明一下莎士比亞大略的生平介紹
2006-04-05 09:54:24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佩芝 1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1 選自 馬爾康,《馬克白》第四幕第三場
Malcom本身就是王位可能的繼承人,
因此當他發現不對勁的時候,就先溜走了
同時也開始招兵買馬,此時的他就是準備要反擊的時候
因此說了這句話,同時也代表對此次反擊的信心
黑夜代表的是馬克白的統治
白晝當然代表的是自己反擊必將勝利
以解救同胞
2 莎士比亞太出名了,相關訊息不少,yahoo有
wikipedia當然也少不了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被許多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最傑出的作家,是一位詩人和劇作家。他不但創作了許多最催人淚下的悲劇,他的很多出喜劇也是在英國舞臺上曾經上演過的所有戲劇中最引人發笑的。此外他還寫過154首十四行詩和幾首長詩歌,這些詩歌不只是單純的敘述,而能觸及人類本性中最深層的部分,因此被很多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佳作。一般相信,莎士比亞的創作高峰期是在1585年到1610年這段時間內,但是確切的日期我們已經無法知曉。
生平
大多數歷史學家相信,在歷史記錄中所看到的演員和劇作家莎士比亞是同一個人。莎士比亞於1564年4月出生於英格蘭特拉福德鎮(Stratford-Upon-Avon),父親叫約翰·莎士比亞(John Shakespeare),是個手套商人。根據記錄,莎士比亞是在當年的4月26日受洗禮的,一般認為他的生日是4月23日(他的去世是52年後的同一天)。莎士比亞的父親在他出生時非常富有,但是後來被控捲入黑市羊毛交易,而家道中落,並失去了市議員的位置。有證據表明,莎士比亞的父母親都有同情天主教徒的傾向。
1582年11月28日,莎士比亞與安妮·哈瑟維(Anne Hathaway)結婚,很可能是因為哈瑟維當時已經懷上了莎士比亞的孩子。從此之後莎士比亞的行蹤我們完全無法得知,知道他在1590年代出現在倫敦的劇團中。
1583年5月26日,莎士比亞的第一個女兒蘇珊娜(Susanna)在家鄉特拉福德鎮接受洗禮。他接下來的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也在1585年2月2日受洗禮。
1596年,莎士比亞唯一的兒子Hamnet死亡,於1596年8月11日安葬。很多人相信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雷特》(Hamlet)就是為了紀念他的兒子的,因為Hamlet與Hamnet的寫法類似。
1597年,莎士比亞把他在特拉福德鎮的「一棟家宅、兩間畜舍、兩個花園、兩個果園和其他所有東西」以60英鎊的價格售出,到倫敦,成了一名著名的演員和作家。他最後還成為一家劇團——張伯倫勛爵劇團(The Lord Chamberlain's Men)的合伙人。與當時所有的劇團一樣劇團是以資助它的貴族的名字命名的。該劇團十分受歡迎,以至於當伊莉莎白一世去世後,詹姆士一世贊助了它,劇團更名為國王劇團(King's Men 該劇團到了今天已經成為象徵著莎劇最高水準的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
現在人們從當時的各種法律文件和商業契約中得知,莎士比亞在倫敦的歲月漸漸變得富有,使得他得以在倫敦的富人區買了一棟房子,還在家鄉特拉福德鎮擁有一座最大的住宅。
1609年莎士比亞發表了他的十四行詩,其中很多是寫給一個神秘的女人(「Dark Lady」)和一個男人(「Fair Lord」)的(因此有人相信莎士比亞可能是一位同性戀者)。他大約在1611年離開了倫敦和劇壇,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發表重要作品(一般認為他的最後一部劇本是《暴風雨》),直到1616年去世。中國著名劇作家湯顯祖也於同一年去世。一個常被提到的巧合是,他與同時代的另一個西班牙大文豪塞萬提斯死在同一天。實際上這是不對的。因為西班牙當時已經採用格里曆,塞萬提斯於格里曆4月23日去世。而英國一直採用儒略曆,儒略曆的4月23日實際上是格里曆的5月3日。所以兩人並非在同一天去世。
身份
威廉·莎士比亞大多數學者同意文豪莎士比亞確實就是那位出生在特拉福德鎮、曾經做過演員的莎士比亞,但是這始終是多年來十分有爭議性的問題。一些人認為弗朗西斯·培根、愛德華·德·維爾(Edward de Vere)等人才是一些或全部莎士比亞作品的真正作者,至少是一起參與了創作。
也有人懷疑莎士比亞是否真的自己創作了所有的作品,有關到底誰是莎士比亞作品真正作者的問題已經成為一門嚴肅的學術研究課題。請繼續查看wikipedia
2006-04-06 02:23:0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earthl 6 · 0⤊ 0⤋
我忘了出自哪一本了 不過尤其在他的四大悲劇中 主角都經歷的人世間不可抗拒且難熬的痛苦 惟有不停向前奮進 努力 樂觀進取之外 別無他法 而不論結果為何 至少過程中 你就不算被擊倒了 也希望總有一天 幸福會到來的 是激勵人心的經典話語
【莎士比亞,W. 】(William Shakes beare 1564~1616) 英國著名戲劇家和詩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鎮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曾在當地文法學校學習。13歲時家道中落輟學經商,約1586年前往倫敦。先在劇院門前為貴族顧客看馬,后逐漸成為劇院的雜役、演員、劇作家和股東。1597年在家鄉購置了房產,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鄉度過。
莎士比亞是16世紀后半葉到17世紀初英國最著名的作家(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也是歐洲文藝复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他共寫有37部戲劇,154首14行詩,兩首長詩和其他詩歌。長詩《維納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魯克麗絲受辱記》(1593~1594)均取材于羅馬詩人維奧維德吉爾的著作,主題是描寫愛情不可抗拒以及譴責違背“榮譽”觀念的獸行。14行詩(1592~1598)多采用連續性的組詩形式,主題是歌頌友誼和愛情。其主要成就是戲劇,按時代、思想和藝術風格的發展,可分為早、中、晚3個時期。
早期(1590~1600年):這時期的伊麗莎白中央主權尚屬鞏固,王室跟工商業者及新貴族的暫時聯盟尚在發展,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后國勢大振。這使作者對生活充滿樂觀主義情緒,相信人文主義思想可以實現。這時期所寫的歷史劇和喜劇都表現出明朗、樂觀的風格。歷史劇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等,譴責封建暴君,歌頌開明君主,表現了人文主義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開明政治理想。喜劇如《仲夏夜之夢》(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歡喜》(16O0)等,描寫溫柔美麗、堅毅勇敢的婦女,沖破重重封建阻攔,終于獲得愛情胜利,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歌頌自由愛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縛的社會人生主張。就連這時期寫成的悲劇《羅密歐与朱麗葉》(1595)也同樣具有不少明朗樂觀的因素。
中期(1601~1607年):這時英國農村的“圈地運動”正在加速進行,王權和資產階級及新貴族的暫時聯盟正在瓦解,社會矛盾深化重結,政治經濟形勢日益惡化,詹姆士一世繼位后的揮霍無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劇,反抗迭起。在這种情況下,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与現實的矛盾越來越加劇,創作風格也從明快樂觀變為陰郁悲憤,其所寫的悲劇也不是重在歌頌人文主義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會的种种罪惡和黑暗。代表作《哈姆雷特》(16O1)展現了一場進步勢力与專治黑暗勢力寡不敵眾的惊心動魄斗爭。《奧賽羅》(1604)描寫了一幕沖破封建束縛又陷入資本主義利己主義陰謀的青年男女的感人愛情悲劇。《李爾王》(1606)描寫剛愎自用的封建君王在真誠和偽善的事實教育下變為一個現實而具同情心的“人”的過程。《麥克白》(1606)則揭露權勢野心對人的毀滅性腐蝕毒害作用。這時期所寫的喜劇《終成眷屬》、《一報還一報》等也同樣具有悲劇色彩。
晚期(1608~1612年):這時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敗,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的破滅,乃退居故鄉寫浪漫主義傳奇劇。其創作風格也隨之表現為浪漫空幻。《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寫失散后的團聚或遭誣陷后的昭雪、和解。《暴風雨》(1611)寫米蘭公爵用魔法把謀權篡位的弟弟安東尼奧等所乘的船攝到荒島,并寬恕了他,其弟也交還了王位。一場類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風暴,在寬恕感化中變得風平浪靜。
馬克思稱莎士比亞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贊其作品的現實主義精神与情節的生動性、丰富性。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譯成世界各种文字。1919年后被介紹到中國,現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亞全集》。
2006-04-05 13:41:5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4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