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清代光緒年間有四位臣子只要一上奏 必定要參去幾頂烏沙帽
我知道其中一人是張愛玲祖父 張佩綸 那其他三人呢?
可否幫個忙告訴我 如果有他們的一些事蹟資料 我會更加感激不盡>.<
拜託 我很急~~~~~~~~~

2006-04-04 19:26:08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汪汪 2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2 個解答

張佩綸、張之洞、寶廷、黃體芳合稱「翰林四諫」,以剛正不阿、主持清議、議論時政、糾彈大臣出名。

1.張佩綸(1848-1903):
清代河北豐潤人,字幼樵,號蕢齋,1871年同治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後任御史,為官卓有清譽。傳說中的張佩綸少年氣盛,才學過人,且又儀錶清俊。尤其喜歡著竹布長衫,招搖過市,風流倜儻,有一段時間京都士大夫們爭相效仿,以至竹布長衫暢銷京都內外。議論政事慷慨激昂,平時閒居時卻風月無邊,飲酒吟詩,圍棋狎妓,自標為名將風度。

張佩綸為光緒初年政壇上主要的清流人物,為民國時期名作家張愛玲祖父,張佩綸在光緒年間風雲莫測的朝局中沒頂,張佩綸因「馬江之敗」,被清廷遣戍察哈爾,一時由「名臣」貶為「罪臣」。繼則三年戍滿,因繼室病故,為李鴻章選為「相府快婿」,本事寫入曾樸《孽海花》小說,傳為佳話。於1984年中法海戰後淡出政壇,傳世書法作品罕見,有文集《澗于集》傳世。

2.張之洞(1837~1909):
清末重臣﹑洋務派首領。字孝達﹐號香濤﹐又號香嚴,晚年自號抱冰老人。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張之洞從小聰明,13歲時就成了秀才,15歲時考舉人奪得第一名,25歲時到北京參加會試,慈禧太后親自主持,名列全國第三名,歷任浙江鄉試副考官、湖北學政、四川鄉試的考官、四川學政等職。張之洞作風潑辣,操守廉潔。1881年,張之洞任山西巡撫。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他大力主張堅決徹底反擊法國人,並因此獲得朝庭欣賞,升任兩廣總督,親自策劃了打敗法國的鎮南關戰役。

張之洞一生中最著名的事蹟並不在於學問,做官,或者打仗,而是經濟。1889年,張之洞向朝庭提出自強救國的見解,他強調重工業是一個國家強大發達的首要條件,應該大力發展,從此以後,張之洞便高唱只有重工業能夠救中國的高調。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馬鞍山煤礦等大型重工業基地,奠下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基石。

3.寶廷:
寶廷,字竹坡,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後裔,隸屬滿州鑲藍旗。同治七年的翰林,是八旗中的名士,響噹噹的"清流",,除風流自喜外,平時很守清流的氣節,後來的日子過得很清貧。當官時看見小民生計艱難,流言四起,民心浮動,傷時感事,上了一道奏摺,諫勸六事:明黜陟、專責任、詳考詢、嚴程限、去欺蒙、慎赦宥。

清代後期曾做過禮部侍郎的寶廷,有「竹坡侍郎奏議」傳世。也有詩雲:“《離騷》少所喜,年來久未溫,姑作下酒物,絕勝肴饌陳。愈讀飲愈豪,酒盡杯空存。”

4.黃體芳(1832-1899):
瑞安人﹐與子黃紹箕﹑侄黃紹弟一門三進士﹐都是維新派重要官員﹐支持康有為變法﹐名揚海內。有「黃體芳集」傳世

2006-04-05 14:31:1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幸運草天堂 4 · 0 0

張愛玲的祖父張佩倫︵一八四八||一九○三︶,河北豐潤縣人,字幼樵、簣齋。同治進士。一八八二年為督察院左副部御史。同光之交,是清流派鼎盛時期。時法國侵略越南,覬覦我南疆,張佩倫上奏章十數 篇,力主抗法,因與寶廷、吳大征、鄧承修等人常評議朝政,有四諫、十朋之稱。
  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時被派赴福建會辦海防,同年七月,法國軍艦侵入馬尾港,而因張佩倫貽誤戰機使馬尾港不戰而敗,馬尾船廠被毀,成為歷史上著名的﹁馬尾戰事﹂,因而被革職充軍。其間作︽管子注︾二十四卷、︽莊子古義︾十卷。
  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期滿釋歸,任李鴻章幕僚。
  張佩倫在戍邊期間原配病死,放歸後經李鴻章引薦與其女兒結婚,婚後即居天津寓。一九○○年協助李鴻章與八國聯軍各代表談判,因在對俄態度上與李鴻章意見不合,遂回南京
,稱病不出。著有︽澗於集︾和︽澗於日記︾等。一九○三年謝世於南京。

2006-04-04 22:18:3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世民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