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標題
北魏從發展至覆亡的經過
北魏從發展至覆亡的經過
2006-04-04 18:28:54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Evelyn 3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拓跋部是鮮卑族的一支,其他較知名的鮮卑部落還有慕容氏、禿髮氏、吐谷渾氏等。拓跋部落的歷史可以追溯得很遠,但是由於歷史的缺乏記載,我們無法很清楚地了解;但是比較具體的歷《史記》載,從《魏書》〈序紀〉看來,應該是從一個叫做「力微」的酋長說起。力微的父親叫做詰汾,在東漢擊走匈奴時,他率領拓跋部走出高山深谷,遷到了匈奴的故居地,在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一帶游牧。
力微做酋長時,游牧的中心已經東移到盛樂一帶 為相當於今天內蒙古的和林格爾附近。西元258年,力微成為部落聯盟的大酋長,由於力微是繼承父親的位子,多少說明了拓跋部落的氏族社會已邁向了世襲制,但是還沒有成熟到可以發展為國家。
西元261年,力微的長子沙漠汗被派到洛陽,成為曹魏的「質子」~曹魏以此來控制、牽制拓跋部落的行動;晉武帝時代,沙漠汗仍繼續住在洛陽,深染漢族文化。
後來沙漠汗獲得允許而準備回到部落,力微派各部酋長到陰館(今山西代縣西北)迎接。沙漠汗在宴會上引弓發彈,打落飛鳥,酋長們大為驚異,以為他學得了晉人的奇術;而且,他們看到沙漠汗的言談風釆、服裝打扮,幾乎與漢族無異,紛紛在心裡頭產生疑慮。
他們害怕,如果沙漠汗繼承力微做了部落聯盟酋長後,可能改變舊俗,對他們不利。因此,沙漠汗還來不及回到自己的部落,就在途中被殺,成了兩種不同文化衝突的第一個犧牲者。
沙漠汗的死,並沒有阻止拓跋部落與漢人的文化接觸和來往。西晉末年,許多洛陽的大商人帶著金帛貨物到拓跋部落裡做交易;甚至在八王之亂時,不少靠近北方邊境的漢人流民逃到拓跋部落,拓跋部落也都大方而樂意地接納他們。
因此,這些漢人慢慢地對拓跋部落社會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後來拓跋部的酋長猗包、猗盧和漢族人士的關係匪淺,例如衛操、衛雄、姬澹都很得他們的信任,成為政治上的輔佐。
西元308年,猗盧重新整合統一部落聯盟,此時中國北方正是少數民族非常活躍的時代 ~ 五胡十六國時期,劉聰、石勒先後建立自己的政權,與西晉苟延殘喘的政權對抗。
當時能和劉聰、石勒相抗衡的只有州刺史劉琨,他仍然奉晉朝正朔,努力地試圖抵禦這股外族力量的入侵。在拓跋部落裡的漢族士人大力支持猗盧,並引薦猗盧與劉琨聯合對抗劉聰、石勒;西元310年,猗盧接受了晉朝的封爵,稱為「代公」,後來又進封為「代王」。
受到漢族士人支持的猗盧,顯然引起部落裡其他酋長的不滿,最後死在自己兒子~六脩的手裡,一位保守派酋長們所擁護的對象。此後,拓跋部落又陷入另一次的部落聯盟互爭領導權的紛擾,而且持續了二十餘年。
直到西元338年,沙漠汗的曾孫,拓跋什翼犍稱代王,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這一年什翼犍剛年滿19歲。據史書的描寫,什翼犍身長八尺,狀貌奇偉,喜怒不形於色。在一次對外族的戰鬥中被敵人射瞎了一眼,後來射者被俘,旁人皆要極刑處死射者,但什翼犍卻說:「作戰時各為其主,何來死罪?」而赦免了射者,從此不難看出什翼犍身為領導人所應有的大度。
什翼犍任用漢族士人燕鳳、許謙等人,模仿漢族的政治體制,設官分職,有了政權的雛形,也訂定了簡單的法律以規範族人。西元340年在盛樂建都,開始定居的生活,而且發展了農業,在社會經濟上向前發展了一大步。
但就在西元376年,前秦苻堅發兵三十萬攻打代國,什翼犍被兒子寔君所殺,代國滅亡,部落被分為兩部分,分別由劉庫仁和劉衛辰所統領,服從前秦的號令。
西元383年,前秦在對東晉進行的淝水之戰中戰敗,前秦隨之土崩瓦解;西元386年,拓跋部由被各部酋長所擁戴的拓跋珪帶領,乘機復國,仍稱代王;同年改稱為魏,歷史上稱為「北魏」,拓跋珪後來諡稱「魏道武帝」。
西元395年,拓跋魏與慕容垂的後燕政權交惡,後燕派大軍深入漠地,準備殲滅拓跋部;拓跋珪採取退兵方式,連遁而去,後燕軍隊在無法與北魏主力交戰的情形下,班師而回。此時拓跋珪卻率領輕騎精兵追趕,在參合陂(今山西大同市東)大敗燕軍,這就是有名的「參合陂之役」。
這一戰也奠基了北魏的勝利基礎,隨後乘勝之威,一舉攻滅後燕;後燕的殘餘勢力分成兩股,就是後來的北燕和南燕,又分別被北魏和劉裕所滅。西元398年,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開始一連串的征伐行動與帝國建設。
西元439年統一北方,統治區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東部,東北至遼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嶺為界,與南方的劉宋對峙。
北魏國力頗強盛,孝文帝拓跋宏於西元493年遷都洛陽,進行一連串的漢化運動,但因種種因素,卻造成漢化與反漢化兩大陣營的對抗,引起「六鎮之亂」,瓦解了北魏王朝。
西元534年分裂 東魏與西魏,隔黃河而治,東魏後為北齊所代、西魏為北周所代。從拓跋珪建魏,到西元557年西魏亡,共歷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晉南北朝王國中立國最長久者。
東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常受權臣大將高歡脅迫,逃往關中。
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孝靜帝,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史稱東魏。
統治區域有原北魏領土洛陽以東的地區。西元550年為高洋(高歡子)所代,東魏共歷17年。
西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關中,將領宇文泰迎之。西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寶炬為魏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統治區域有今原北魏領土洛陽以西的地區及益州、襄陽等地。西元557年 宇文覺(子文泰子)所代,西魏共歷三帝、24年。
2006-04-04 21:58:1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世民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