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項羽本紀ㄋ們覺ㄉ
1.楚漢相爭最關鍵足以影響結果ㄉ人\'事是什麼?詳細說明
2.如果歷史ㄎ以重來ㄋ希望在楚漢相爭中誰ㄎ以勝出
3.項羽為何失敗
4.劉邦為何成功
5.ㄋ最欣賞ㄉ人物?詳述之
6.ㄋ最不欣賞ㄉ人物?詳述之
不要回答ㄉ文不對題喔
謝謝!
2006-04-03 19:38:50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 1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1.楚漢相爭最關鍵的事就是鴻溝和約,劉邦與項羽相約以鴻溝為界,以東屬楚,西屬漢。項羽自以為合約已成,引兵東歸,劉邦聽從陳平、張良之計,棄和背約,追擊項羽,圍項羽於垓下,羽突圍南走,至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自吻而死,結束了四年的楚漢相爭。
2.仍然希望是劉邦勝,因為劉邦具有任人唯才的本領,對於百姓的關心也比項羽來的高。
3.主要是因為項羽不聽忠言,劉邦在得到天下後對功臣們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糧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4.理由同三
5.我最欣賞的人物是劉邦,因為他總是能及時的聽取臣下的建言,改正自己錯誤的政策。雖然有人會認為他這個人過於狡猾,但是卻反映了人生在世事需要通權達變的,不可能有絕對的黑與白,因此做人要學劉邦一樣懂得權變。
6.最不欣賞的人就是項羽,因為他做人過於死板,而且不聽忠言,更不關心老百姓。當鉅鹿之戰結束時,他便將所有投降的秦軍皆坑殺掉,進入關中後又焚燒阿房宮,燒毀了大部分先秦時的書籍。因此項羽這個人我認為他只適合當軍人,卻不適合當政治領袖,即使當了也只是第二個秦始皇而已。
2006-04-03 21:19:4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世民 7 · 0⤊ 0⤋
其實項羽當皇帝可能結果會比劉邦好很多!而歷史上有二個皇帝,當了皇帝之後其底下的功臣都被殺很大1.是劉邦 2.朱元璋
至於版上的版友認為漢武帝和劉邦的評價很高,筆者可是相當不認同,一個一心想一統天下的皇帝對人民絕對是禍不是福,成為王敗為寇其實漢武帝跟希特勒滿像的,只是一個成功,一個失敗,漢武帝早期還算明君,到後期也是昏君一個!而項羽對劉邦更像是頑固豪情的真君子對上巧變無情的真小人一般!現實的結果同樣是成王敗寇殘酷無比的!然而要選朋友做情人當然要選項羽,而像那種兔死狗烹的劉邦之流不要也罷!
2012-01-11 15:58:1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nm 3 · 0⤊ 0⤋
3.項羽為何失敗
剛愎自用.不夠果決
4.劉邦為何成功
能屈能伸.用對人
2006-05-07 20:19:5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Yu Chen 1 · 0⤊ 0⤋
1.在我看來.我認為追本朔源影響結果最深者是項羽的叔父項梁.就使季禮的記載.項羽自幼便和叔父甚親.學文舞劍乃至兵法推衍都是由項梁為他啟蒙.但項羽恃才傲物.曰:"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教之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境學".這樣的教育過程.在我看來是埋下了項羽最終失敗的主因.
項梁無法教好項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身教".身為項羽的叔父.項梁不僅犯罪.甚至累犯殺人帶著項羽避仇.後來甚至唆使項羽殺死郡守.姑且不論當時他們叔姪兩人殺人是為了吳中起義.以項梁的衝動和象嶼血氣方剛的無知.這樣一連串的事件加上學文不足為相.習武只成武夫的教育.更是讓人為項羽這樣的天賦異稟感到惋惜.
若以事件來說的話.我認為鴻門宴是一個轉折點.到不是說這宴會的過程多驚險.而是在鴻門宴之前.項羽的另一個叔父.項伯竟然夜奔漢營.將軍機洩露給劉侯張良.史記上的說法是.項伯和張良素有交情.項伯怕鴻門宴時張良遭波及.固告知勸其歸順...在我看來.從這裡已可以看出項羽不但不得民心(火燒咸陽一事)更不得軍心.項伯是項羽的叔父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官兵?相對於日後的劉邦毀約.又為什麼沒有人來通風報信?楚漢之爭.在我看來至此勝負揭曉
2.若以個人私心而言.我真的非常喜歡項羽.不單是因為它的天賦.更因為它的單純.相對於劉邦的平庸.自私.虛偽.好色...莫怪乎太史公也未這樣的結局感嘆.但話說回來.若真的要選個人為郡主.劉邦真是比項羽適合.這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就已訂下的結局.在我看來真是天命
3.就和戰爭有所謂的主因和導火線一般.項羽的失敗就戰爭實質上看來是輸在情報.關於這點很多人覺得像羽敗在劉邦的用人唯才.我倒不這樣覺得.想想鴻門宴前.劉邦就已經有張良.韓信.蕭何等將相.卻仍沒把握在實戰上戰勝楚軍.儘管後來追兵至烏江口.項羽仍是以一擋百...我想說的是.就實戰上.不管是兵法或是武術.項羽絕對都是那個時代的翹楚.無人可及.但項羽的心智欠缺.不得民心.進而欠缺情報.遠一點看.我還是將他的失敗歸咎於幼時教育
4.劉邦的成功在我看來是天命所為.翻開楚漢相關文史.我實在找不到任何一個劉邦的計謀或是功績.劉邦的反應永遠都是:"那現在該怎麼辦?"於是乎就會有人來幫他解決問題.沒有人幫他解決問題他就亂搞一通.像是他押送犯人過酈山.犯人在半路便逃去大半.他索性把所有犯人都放了.哪知犯人卻因此擁護他.還衍申出什麼白帝子赤帝子的"神話故事".真是有夠扯.劉邦相當懂得討人開心.搞的自己好像天命所歸.因此廣納賢才.而這依竊的假面具都在他建國以後一一原形畢露...因此.我將劉邦的成功歸為"天命"
5.我最欣賞的人是亞父范增.每每閱讀楚漢.文至范增我總想到我們已經逝世的孫運璿資政...哀...
6.還是劉邦.說真的.劉邦這樣的郡主再我看來真是一無可取.什麼"除誹謗之禁"."除肉刑詔"看來好像多為天下蒼生著想.在我眼裡卻是表面的虛偽之情.在史記裡面.也只是提到了除誹謗和肉刑的"原因".關於後續的政策卻隻字未提.這點我一點也不能信服.就好像現在的當權者.一天到晚說做了多少建設.高鐵.ETC.雪山隧道...在這些建設背後卻有多大的政策疏失以及工程弊案.間接對人民經濟以及民生安全的危害難道會少於那些肉刑的囚犯嗎?
以上.是我個人淺見~
2006-04-05 00:01:1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野人 4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