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 這篇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有什麼感想?
ps, 孔子不是說過要三思而後行嗎 為什麼不認同季文子的作法 叫他想一次就好了?
2006-04-02 08:46:30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wAnDeReR fRoM mArS::: 2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這篇的章旨是孔子教人慎思,而不要多思不決。
朱子解:
程子曰:「為惡之人,未嘗知有思;有思則為善矣。然至於再則已審,三則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譏之。」
按季文子慮事如此,可謂詳審而宜無過矣。而宣公篡立,文子乃不能討,反為之使齊而納賂焉。豈非程子所謂「私意起而反惑」之驗與?是以君子務窮理而貴果斷,不徒多思之為尚。
2006-04-02 09:11:0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冰心靜 5 · 0⤊ 0⤋
正確答案應該是,
如果想太多的話,就會變得為自己的利益而著想,
當觀點變得自私,難免失之客觀。
字少不代表不對;況朱熹的話有理。
2006-04-04 10:33:2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不流 3 · 0⤊ 0⤋
季文子──即季孫行父,魯桓公的兒子季友的後代。
姓季孫,名行父,文是他的諡號。
季孫家族是當時魯國掌握實權的三家大夫之一,
三家之中,季孫氏最有實力。
(另兩家分別是孟孫氏和叔孫氏)
但這位季文子雖位極人臣,但心存社稷,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他執掌著魯國朝政和財富,然其妻妾不穿錦緞,只穿布衣。
府無金玉,馬不食粟,忠貞守節,遇事三思而後行。
孔子所說的:「再,斯可矣!」
指的是季文子臨事,都是考慮多次之後才行動。
而以一個臨危戒慎,行事謹懼的執政官員,
這是足以造成錯失良機的致命傷,
所以孔子才提出一個見議:再思,即可付諸實行。
這段文字可以證明季文子為官的敬謹,與孔夫子的因材施教。
2006-04-02 08:58:4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YMCA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