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教所謂的「盧舍那」以及「圓頓教」是什麼意思呢?
這句話「有眼不識盧舍那,有耳不聞圓頓教」指什麼?

懇請各位前輩大德惠予指導開示。感恩喔。阿彌陀佛。

再次感恩各位前輩大德。阿彌陀佛。
恭敬合十。感恩喔。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4-01 16:48:44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surfing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3 個解答

四、頓教者:不從地位漸次而說,但一念不生,即名為佛,是為頓教,如思益經「得諸法正性者,不從一地至一地」.楞嚴經云「初地即八地,乃至無所有」,有何等次第?
五、圓教分為共同圓與不共別圓:共同圓是會三乘歸一佛乘,即法華經是也:
不共別圓是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帝網重重、主伴具足.無礙法門.依普賢法界,故十信滿心即攝六位,成等正覺。華嚴經等是也。
如須更詳解,請上網站︰大方廣佛華嚴經合論.目錄3。貳︰依宗教別
player12345.myweb.hinet.net
盧舍那是報身佛.毗盧遮那是法身佛.釋迦牟尼是化身佛,其由60.80.40華嚴佛名稱所用不同。

2006-04-02 08:03:3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言頓教者。即教無不圓理。無不滿。為大根者說。所以經云。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故言頓教。
頓教者即華嚴經也。譬如日出前照高山。又如涅槃經云。雪山有草名曰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即其義也。然雖云頓教。為化菩薩不無兼開別教方便。故無量義經云。摩訶般若華嚴海空宣說菩薩歷劫修行。而未曾宣說如是甚深無量義經。未同法華三乘同得開佛知見發本顯跡成道已來甚大久遠。如此即不與諸法師同也。

圓教者。圓以不偏為義。此教明不思議因緣中道實相之理。事理具足不偏不別。但化最上利根大士故名圓教也。所言圓教者義乃多塗略說有八:
一教圓。
二理圓。
三智圓。
四斷圓。
五行圓。
六位圓。
七因圓。
八果圓。
教圓者直說一實諦言教不偏也。
理圓者一實即法界海理不偏也。
智圓者一切種智也。
斷圓者五住圓斷也。
行圓者一行一切行也。
位圓者從初一地具足諸地功德也。
因圓者雙照二諦自然流入也。
果圓者妙覺不思議三德之果不縱不橫也。
圓義有八而但名圓教者。若不因圓教則不知圓理乃至得成圓果也。

是圓頓教者。是亦不然。般若等亦廣歎菩薩權道方便。何故獨以淨名為圓頓教耶。今明。大品淨名明二惠有同異。
所言同者。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則知二經。皆照空為實。涉有為權也。所言異者。大品先明實慧。後明方便。九十章經。開為二道。六十六品。明般若道。餘二十四品。辨方便道。所以先明實慧。後辨方便者。實相為本。諸法為末。般若照實相。故波若為本。方便照諸法。故方便為末。此示二本二末。從本至末。從體起用。故先明實慧。後辨方便也。又一切諸見。凡有二種。一者有見。二者無見。般若破其有見。方便破其無見。則顯中道。遠離二邊。故先明實慧。後明方便。則破見次第也。又菩薩退有二事。一貪三界。二取小乘。方便實慧故不著三界。實慧方便故不墮二乘。故入菩薩位。得至佛道。要須先離三界。後離二乘。故先明實慧。後辨方便。此如法華五百由旬嶮難惡道。三界為三百。二乘為二百。先離三百。後離二百。故先明實慧。後辨權慧。

又言漸教者。始自鹿園終至鵠林所說。經教初淺後深。漸漸而說。故稱漸教。就漸教中有五時不同也。言無方不定者。進不及頓。退非是漸。隨緣不定。故言不定教。
問。此是大乘。為是小乘耶。解云。是大乘教。金光明勝鬘等經也。用此三經者欲釋此經是釋迦所說。何者此之三教是佛教。是何佛教。解云。是釋迦佛一期出世始終有此三教。若使如此故知華嚴是釋迦佛說也。釋迦雖說此三教復不同。何者若是漸教無方教此是現前說。若是頓教遙說彼土人華。類如無量壽經釋迦遙說彼西方淨人華。今此國三輩往生。今此經亦爾。是釋迦遙說蓮華藏國土淨人華也。

2006-04-03 08:03:11 補充:
法華論取之,是開真合應之三身也。開真者,法與自受用及報之二。合應者,應中合他受用與報之勝應也。一、法身,中道之理體也,本有之三千也。二、報身,報因行功德而顯佛之實智也。二分之,自受內證法樂之身,名為自受用報身。對於初地已上菩薩應現之報身。名為他受用報身。此與應中之勝應身,同體異名。三、應身,又曰應化身。自理智不二之妙體,為化度眾生應現種種之身也。

2006-04-03 08:04:46 補充:
亦二分之。對於初地菩薩應現者。名為勝應身。即上之他受用報身也。應現於地前凡夫及二乘者。名為劣應身。釋迦如來之丈六身是也。此三身中法身如來名為毘盧舍那。譯言遍一切處。報身如來名為盧舍那。譯言淨滿。又譯曰光明遍照。應身如來名為釋迦文。譯言度沃燋。此三名為但就佛身分別者,故應化身單為釋迦文度沃燋。然汎別應化身。則固於此中攝盡諸趣隨類之身也。若以此三身配於彼宗所立之四土。則:法身處於寂光土。報身處於實報土,勝應身處於方便土。劣應身處於同居土。

2006-04-03 08:07:05 補充:
法華論曰:一者示現應佛菩提故,隨所應見而為示現。二者示現報佛菩提,十地行滿足得常涅槃證故。三者示現法佛菩提,謂如來藏性常涅槃常恒清涼不變等義。天台光明玄曰:法報應是為三,三種法聚故名身。所謂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報身,功德法聚名應身。止觀六曰:就境為法身,就智為報身,起用為應身。文句九曰:法身如來名毘盧舍那,此翻遍一切處。報身如來名廬舍那,此翻淨滿。應身如來名釋迦文,此翻度沃燋。

2006-04-03 03:48:3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曼舒 6 · 0 0

其實末學還不敢指教,最多發表一下
意見,其實我們成佛的佛性跟三世佛
無二無別,但是我們眾生都用在財色
食睡當中,因此就轉悟為迷迷在五欲
六塵中無法出離,那我們每一個眾生
都有的佛性本自具足,比如說同樣是
一張口,有的就是用來說好話有的就
是用來說壞話,那就是自性起用的意
思,因此修行人六根都是修戒定慧,
那凡夫都是用在貪嗔痴,佛陀的法身
遍一切處,但是我們凡夫卻是見不到


大方廣佛華嚴經

2006-04-01 17:18:0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