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眼是高氣壓還是低氣壓?
颱風本身是個低壓系統
中心的部分是無風無雨的下沉氣流
那該判為高氣壓中心還是低氣壓?
2006-03-29 12:52:51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 1 in 科學 ➔ 氣象
我想知道的是它是高氣壓中心還是低氣壓
2006-03-29 12:58:38 · update #1
颱風眼當然是低氣壓颱風本身就是個低氣壓的熱帶系統所以中心當然是低氣壓啦風眼及風眼牆:當熱帶氣旋到達一定的強度時,其中心附近之氣塊旋轉加快,環流中心的風速便很高。當因旋轉運動所引起的離心力和氣壓梯度力平衡時,中心便出形成了一個冇風冇雲的區域,此即風眼。緊密的螺旋雲帶就是圍繞著風眼旋轉 (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明顯的風眼通常只出現於颱風級的熱帶氣旋中心,風眼處氣壓最低,雲層稀薄而且風力微弱。但圍繞著風眼附近的還流卻是天氣惡劣,大風大雨的。一個成熟的颱風,風眼的直徑通常由數十至一百公里不等,風眼附近一道峽乍的還流名叫風眼牆,是熱帶氣旋中風力最強勁,天氣最惡劣的地方,同時氣壓有最大的差距。1983年颱風愛倫吹襲本港就是最好的例子,當時愛倫的風眼在香港西南45公里掠過,香港正好受其風眼壁影響,氣壓急降,4個小時內由996hPa降至985hPa,並吹167公里至颶風,陣風更達237公里!但風眼通過澳門時,澳門風勢緩和,只得28公里。
圖片參考:http://hkcoc.weather.com.hk/cycdict/image/photo_in_eye.jpg
左圖為超級颱風謝柏在可見光衛星雲圖上所顯示的風眼。右圖為飛機從某成熟颱風的風眼中所拍下的圖片。
2006-03-30 20:58:53 補充: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hazard/ts-pressurewind.jpg
2006-03-30 13:07:4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krauserq 6 · 0⤊ 0⤋
颱風是低壓系統,在颱風眼通過的地方,下沉氣流雖然可以使氣壓略微升高,但還是低氣壓。
以下是我的說明:
因為風是由高壓吹向低壓,颱風是一個低氣壓,周圍的氣壓較中心為高,所以颱風的風是由四周圍往中間吹。
從四周圍吹來的空氣那麼多怎麼辦呢?當這些氣流(風)吹到颱風中心附近時,在地面附近的空氣就會開始往天上移動(這是唯一可走的路),這就形成颱風眼周圍的雲雨牆,這也是一個颱風風雨最強的地方。
通常我們說颱風眼是無風無雨的地方,主要是因為周圍的氣流在上升時,會有少部分的空氣在中心處向下流動,產生下沉氣流的緣故。因為有下沉氣流的產生,所以此時的氣壓會略微上升,但是和整個颱風比較起來,它的氣壓還是比大部分的地方都來得低。
我們可以這樣子舉例:
在一個山谷的谷底,有一座小土堆。當你爬上了小土堆,你的位置是比谷底要高出一些,可是和周圍的山比較起來,你的位置還是很低的。
因此,整個颱風來襲時的氣壓變化是這樣的(假設颱風眼有經過你住的地方):
當颱風慢慢靠近時,風雨慢慢強,氣壓逐漸下降,當進入颱風眼時,氣壓略微上升,但在颱風眼經過之後,又是一場大風大雨,氣壓馬上又降到最低,隨著颱風慢慢通過,氣壓又慢慢回升。
2006-03-31 21:42:0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OO 5 · 2⤊ 0⤋
颱風眼屬於低氣壓,無風無雨。在颱風眼的周圍為廣大的暴風圈,氣象學家將七級風及十級風範圍定為颱風的暴風圈,暴風圈離颱風眼愈近,風力愈強。颱風的暴風圈直徑可達1200公里,最大的超級颱風甚至可達3000公里左右。
颱風所經之處,都是風狂雨驟。但在颱風中心的颱風眼中,卻是萬里無雲、無風無雨,夜晚還可見到星光,令人無法想像。但這無風無雨的時間,往往也只有一、二十分鐘。接踵而來的是狂風暴雨的再度來臨,而風向也會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什麼叫颱風眼?其形狀及大小為何?
颱風眼為中心氣壓最低之處,其形狀大部分呈圓形、橢圓形、卵形、開口眼和多邊形等五種,其平均直徑約為45公里左右,最小的為10-20公里,大的可達100-150公里,即使是同一颱風,於不同時刻,其眼的直徑也不同,在大多數情況下,颱風眼的大小有隨颱風的增強而逐漸縮小的趨勢。在此區域內無狂風亦無暴雨,天上僅有薄雲,能見天日或星斗。當颱風眼通過某地時,常被誤認為颱風已過去,實則此時係在颱風眼內,約二、三十分鐘後,狂風暴雨又會再度出現,颱風眼經過前與經過後之風向恰恰相反,此可由颱風模式圖中明顯看出。
颱風模式圖
為什麼颱風有眼?
颱風眼之發生,係由於颱風內之風是反時針方向吹動,使中心空氣發生旋轉,而旋轉時所發生之離心力,與向中心旋轉吹入之風力互相平衡抵消而成,因此形成颱風中心數十公里範圍內的無風現象,而且因為有空氣下沉增溫現象,導致雲消雨散而成為颱風眼(如下圖)。
白色颱風環流中之黑點即為颱風眼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編印,颱風百問.
2006-04-08 08:46:0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小李~ 1 · 0⤊ 0⤋
當有颱風來襲前,氣象人員總是說,颱風受太平洋高壓的影響向西或是向西北移動,而颱風為什麼老是跟著高壓在跑呢?
首先我們要瞭解颱風及太平洋高壓的範圍大小及厚度,颱風的半徑從100公釐到1600公里之間,它的厚度從6公里~10公里,但太平洋高壓的半徑至少1000公里,厚度達20公里,所以颱風的大小與太平洋高壓的大小與厚度來比較就好像小孩與大人,小孩總是被大人牽著走,所以颱風總是會跟著高壓的邊緣在移動,但大人牽小孩走路也會東張西望的,所以颱風所走的路線不是直線而是曲線的路徑。
2006-04-01 15:15:51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4 · 0⤊ 0⤋
颱風是如何生成的?
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氣散布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溼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的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循環不已,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
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因而形成「風」。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漩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漩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漩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小時62公里或每秒17.2公尺時,我們就稱它為颱風。
2006-03-29 14:36:38 · answer #5 · answered by KAI 3 · 0⤊ 0⤋
颱風眼為中心氣壓最低之處,其形狀大部分呈圓形、橢圓形、卵形、開口眼和多邊形等五種,其平均直徑約為45公里左右,最小的為10-20公里,大的可達100-150公里,即使是同一颱風,於不同時刻,其眼的直徑也不同,在大多數情況下,颱風眼的大小有隨颱風的增強而逐漸縮小的趨勢。在此區域內無狂風亦無暴雨,天上僅有薄雲,能見天日或星斗。當颱風眼通過某地時,常被誤認為颱風已過去,實則此時係在颱風眼內,約二、三十分鐘後,狂風暴雨又會再度出現,颱風眼經過前與經過後之風向恰恰相反,此可由圖三颱風模式圖中明顯看出。 颱風眼之發生,係由於颱風內之風是反時針方向吹動,使中心空氣發生旋轉,而旋轉時所發生之離心力,與向中心旋轉吹入之風力互相平衡抵消而成,因此形成颱風中心數十公里範圍內的無風現象,而且因為有空氣下沉增溫現象,導致雲消雨散而成為颱風眼。 颱風移近陸地時,環流受地形影響,常在其他地點形成氣旋式環流中心,稱之為副中心。台灣地區即常有這種現象,主要是因中央山脈縱貫全島,常在山的背風面適當地區形成副中心,有時會數個同時存在,颱風離去時才逐漸消失。有時某個副中心會發展而取代原來的颱風中心,因此在颱風通過台灣時,常可見到颱風中心似乎有跳躍現象,實際就是副中心的取代作用。
2006-03-29 12:56:1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