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觀必有主客,主客同時;自心觀自心,何為主何為客?
既是以自心觀自心,客已成主,缺了客何得客以觀呢?

懇請各位前輩大德惠予指導開示。感恩喔。阿彌陀佛。
提問內文描述若有不清楚或不當之處懇請不吝告知喔。

再次感恩各位前輩大德。阿彌陀佛。
恭敬合十。感恩喔。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3-27 02:23:47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surfing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6 個解答

狗追尾巴.誰是主?誰是客?

妄念觀妄境.誰是主?誰是客?

兩個僕人在庭院裡吵.誰是先.誰是後?

還把不把坐在大廳的主人.放在心上?

2006-03-28 04:00:5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雲樹之間 5 · 0 0

自心觀自心,何為主何為客?

大前提是: 慈悲為主,智慧為客.

若只在智識裡搞主客體關係,很容易得精神失常.

2006-04-05 20:34:4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觀無主客
成所作 與 妙觀察則忘我
平等性 與 大圓鏡觀則無我
法界體性觀 ............

無主哪有客,十方之內皆在家。

2006-03-29 20:02:4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無所謂 7 · 0 0

觀自有主客,主客同時;自心觀自心,何為主何為客?主客在於"觀","自心"無變化;自心觀自心,自心為主不為客.自心若為主,當下心為客;自心若為客,何須觀自心.個人淺見 提供你參考

2006-03-27 16:52:1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阿東 7 · 0 0

觀必有主客,主客同時;自心觀自心,何為主何為客

末學的修學筆記與您參考!

空觀,觀一切相法全是虛妄不實,了無自性。原本無有這一切相法,這一切相法全然是妄心所造。要知道,學人常有一種謬思,就是以我為準的思惟;怎麼說呢!好比有這種想法:假如說是萬法唯心所造,那麼依理而論,我若心念止息不執妄造作,為什麼世間依然流轉不止?這個問題就在在的說明,凡夫的思惟以(我)為準、執(我)而妄取分別!試想,這世間可是僅你一人獨自存在的(不自生、不他生、不無因生、不共生)?你覺醒了,難道別人也覺醒了嗎?你不造作了,別人也不造作了嗎?進一步去體證,假如自心息念,彷如於定中,時間、空間等概念完全息止,在出定後卻發見外境已然變遷,這不在在證明了【萬法唯心之理】。因為知道萬法皆是由妄心所現,不是真實恆常的,所以觀照一切相法,愈觀愈空,直觀入一切相法皆無自性。在而反觀自心妄念,生滅相續不斷,經云:「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此時內觀心念生滅輪轉不息,垢淨取捨不定,增減毫不停歇,怎麼不落生死。要照了外境流轉虛妄,內觀心念妄執不實,若如此剎那不停,那有解脫生死之時!如此精進觀照純熟,生起出離之心,而令妄想心止息消滅,心-一清淨空寂不動,破見思惑。十種根本煩腦斷破,即如經云:「空中無色,無 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此時見真諦、證一切智。
再者假觀,觀能見外境之心,亦即能生萬法之心。我們要用白話概略的將空觀與假觀的重點釐清!空觀是照了一切萬法無有實性,心念生滅不斷而有生死,所以生出離之心,頓斷心念妄執造做,離此三界生死。所以空觀破見思惑,在斷盡五根隨六境遇境即轉之心,見而無見、聞而未聞,心無六塵,不再生分別取捨。名相上稱謂『體真止』,斷十種生滅心,這十種生滅心一斷,就算是了卻了三界生死了。再說假觀,觀照這能生萬法之心,也是虛幻不實的;這一個觀照之心,是無心之觀。為什麼呢?因為,倘若觀照是有心作意而觀,便是心動;透澈心與萬法都是虛幻不實,那麼就是說能令心念遷流的外境空了,則再進一步令隨外境生滅的心也空了!如此,無有主也沒有客,算是內外通透了。就此,我們可以瞭解唯識上去討論小乘阿羅漢,為什麼所證為有餘涅槃?為什麼說他不究竟?依理而說喻:阿羅漢好比用石頭壓伏住識心,使其與虛妄不實外境斷離,但是,那只是將客人請出場外,可是主人還在!假觀則再進一步的也將這個虛妄不實的主人也請出場。如此,好像圓規的兩隻腳都沒了,還畫不畫圓呢!?
假觀,見俗締理,破塵沙惑,解脫一切生死。為什麼?因為連那個可觀之心都沒了!能受外境動搖的心也沒有了,二六時中,心無不方便斷一切境界迷惑,即如經云:「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中觀,是中道第一義諦觀,佛法即是中觀,於中觀之外別無佛法可言;亦即空性之外無有二物。
心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金剛經亦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心與境皆了不可得,色空皆無所住!似有非有,非有而有;是云:心外無境,境外無心。
觀照山河,雖見山河,卻說是境相虛幻不實,即見其空,若說空則不能見山河;是心亦不實、空亦不實。有、空,具了不可得!心即是境,境即是心,若說是心外求境;或說是境外求心則都錯,這就是所謂性體與妙用的道理了!
我們可以從小地方漸次體證,好比我們常說:別放在心上。現在手上拿著一支筆,你若妄執起時便要想;這筆明明拿在手上是有的,說是有,卻空無恆常。若說是空,卻又實在的拿在手上!這時候禪者要笑你了:你的有空都還像那支筆一樣,全然的擱在你心上呢!當你完全放下時,或說是你根本沒放在心上、更惑者你跟本沒這心兒!心理面全然沒有執妄這支筆幻有或空時,那裡能牽縛住你!?你對於這支筆是幻有是空,就如所謂『無所住』一般,空有都不住,就連那個心都沒有了,自在麼!?

2006-03-27 16:26:16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6 · 0 0

如果知道一切都是自心現量所現能觀所觀皆是妄想 何有主客之別呢

2006-03-27 08:11:29 · answer #6 · answered by ?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