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唐詩三百首是根據什麼依據編輯的.為何杜牧的<清明>不在這裡面.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去.牧童遙指杏花村.原意為何.

2006-03-25 18:40:04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一頁還真 2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4 個解答

唐詩三百首是誰編的?

唐詩三百首是清乾隆間一位別號"蘅塘退士"的人編選的。
是採分體編的,分為六卷,即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為什麼能廣泛流傳?

唐詩三百首各方面的題材大致都有,以明白易解為主。也是唐代生活小小的縮影,題材內容反映時代,從前讀書人,惟一的出路是出仕,出仕為了行道,自然也為了衣食,一些如出仕前的隱居、干謁、應試或落第等,及出仕後的恩遇、遷謫,乃至憂國憂民,思林棲、思歸田等,甚或個人辭官歸田都是常見之詩的題材,如相思、離別、慈幼、友愛等,讀之可收陶冶性情之益處,亦可修養感動激發人意。

蘅塘退士簡介

  在古今的唐詩選本中,最膾炙人口的要算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了。

  蘅塘退士是別號,是個隱者,他的姓名叫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生於清朝康熙年間,乾隆九年中舉,擔任過景山、上元縣府的官教習,十九歲進土及第,做過直隸山東的知縣,清廉高潔,不失書生本色。乾隆二十八年(1963)春,他與妻子徐蘭英互相商榷,編成唐詩三百首,頗負盛名,風行海內外。










蘅塘退士,本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生於清
康熙年間,乾隆二十八年春,與妻子徐蘭英互相商榷,編
成《唐詩三百首》。
  由於孫洙楚於清代詩學興盛的時期,當時王士禎倡「
神韻說」,繼而袁枚倡「性靈說」,與翁方綱、趙執信、
沈德潛等的「格律說」,於是孫氏編選唐詩時,融會三派
不同的意見,大抵以格律說為間架,兼顧神韻和性靈。
  孫洙因不滿《千家詩》的「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又只收絕律兩種,唐宋人的詩混雜一起,因此引起他編選
《唐詩三百首》的動機。書成時,仿照《詩經》篇數,並
取當時的諺語所云,稱為《唐詩三百首》。
-------------------------------------------------
  原刻本為三百一十首,但今已不復見,現在所看的
是道光十五年章燮的注疏本。章注本仍保留原刻本的規
模,進而增選了十一首,合計為三百二十一首,遂成為
通行至今的版本。







中國文學的瑰寶--唐詩

「唐詩」是中國文學的瑰寶。

清朝康熙年間敕編的《全唐詩》,共九百卷,網羅了兩千兩百多位作家,蒐集了四萬八千九百多首作品。大家所熟悉的《唐詩三百首》,則是由清人蘅塘退士所編選,一般都認為他的眼光相當不錯,經他從四萬八千九百多首中所挑出來的這三百首作品,的確可以說都是唐詩中的精品。

http://www.youth.com.tw/yadibook/92/987136.htm




「唐詩三百首」是蘅塘退士家中私墊的課本。裏頭的內容或悲烈或婉約,或戰地或田園,敘情繪景皆在優美詞藻之間。要人不禁相信,這本教科書,來自兩百年前,一所最浪漫的私墊。

蘅塘退士簡介

  在古今的唐詩選本中,最膾炙人口的要算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了。

  蘅塘退士是別號,是個隱者,他的姓名叫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生於清朝康熙年間,乾隆九年中舉,擔任過景山、上元縣府的官教習,十九歲進土及第,做過直隸山東的知縣,清廉高潔,不失書生本色。乾隆二十八年(1963)春,他與妻子徐蘭英互相商榷,編成唐詩三百首,頗負盛名,風行海內外。

2006-03-31 15:32:0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3 · 0 0

乾隆二十八年(1963)春,他與妻子徐蘭英互相商榷,編成唐詩三百首,頗負盛名,風行海內外。...............1663?

2009-09-29 09:27:1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亨子.易經風水命理學人 7 · 0 0

謝謝兩位解答

2006-04-08 06:01:0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一頁還真 2 · 0 0

唐詩三百首,這本流行最廣、家絃戶誦的詩選是清朝乾隆年間一位別號蘅塘退士孫洙編的。他是江蘇無錫人,進士及第……,做過山東直隸的知縣,清廉高潔。在乾隆二十八年春天(1863)距今二百四十年時,有感於當時最流行的童蒙書,南宋人劉克莊所編的《千家詩》;兼選了唐宋詩,體製錯雜,而且只選了七言的律詩及絕句二體,不夠完備;認為《千家詩》只是「隨手掇拾,工拙莫辨」,與妻子徐蘭英共同編成。此後,風行海內外,迄今未衰。所選的詩是斷代的作品,是唐詩中最膾炙人口之作,著眼在陶冶性情,讓當時的兒童有一本新的「家塾課本」,也取其易於成誦;仿《詩經》的成數,分體編成,共三百一十首。他在題辭中曾引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鼓勵大家熟讀,學會吟詩,欣賞到唐詩中最好的名作。

這本唐詩是專門編給兒童作為課本用的,所以選的都是膾炙人口、淺白易懂的詩篇。所以未將杜牧的<清明>蒐集在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每逢清明,總是陰雨霏霏。江南一帶在迎春之際,百花爭妍,漫天柳絮,無疑是水鄉最美時刻。翩翩紛飛雨點來了,於是在天空中飛舞的柳絮便找到伴了。詩人杜牧也捕捉到這種情景,一提筆便是「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掃墓從唐朝起就成習俗。歷代皇帝在這天去到先王之陵墓大舉祭祀儀式,掃墓活動到宋朝更加普及起來。

解釋:清明節時,外面飄著細細的雨,路上來往的行人個個顯得滿心愁悶,匆匆的趕路。我問一個看牛的小孩:「請問附近哪裡有賣酒的店家?」小孩指向遠方開滿杏花的村子。

2006-03-25 19:01:0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阿土伯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