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常言不要執著. 不執著善與惡. 執著善有何不好? 是否在佛的境界,也無善惡之分別? 一切是眾生依業行事. 那我們為善的念頭,算是一種執著嗎?
2006-03-20 10:34:46 · 14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剛 1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我們這樣理解他吧!
這世界上的一切事理器物,都是因由因緣聚合而有的!
因緣法的本質雖然是中道不二無別的(無有善惡是非....)
但因緣法的表相在眾生的妄執分別中卻是一種相對法
好像有生就有死,有善就有惡、有美就有相對的醜.........
我們眾生因為對於表相的妄執分別,才因而沉輪於生死苦海
(這個表相可不僅只指膚淺的外相,當然也包含內心因應外境產生的貪嗔癡等)
所以佛因應每一眾生看到的境相不同
而分別宣說法義與道理
但終究要導歸於清淨無染的自性
版主問:一切是眾生依業行事. 那我們為善的念頭,算是一種執著嗎?
答案是確定的!好像佛法中說三輪體空的道理是一樣的!
倘若脫離般若智慧去行布施波羅密
那麼你所行的布施就仍然是在相對的世間法(有漏法)中行布施
既然仍在世間相對的有漏法中作為
那麼你的善,很可能也是一種惡(所以稱有漏)
打個比方:
好比你一念之仁放了一個小偷,未將小偷遺送法辦
使的這小偷以為只要願意低頭,不管闖出多大的禍,大家都會原諒他~
最後,小偷就因為抱持這種佼倖的心態,越行越惡
終於因強盜殺人而被判死刑.....
試想..你當初的一念之善,對這小偷卻是招來殺生之禍的遠因喔!
那麼你的善卻是有過失的
這種善,怎麼能稱謂是至善呢?
而執著於行善的念頭,念頭本身是眾生的妄想意識
以這種妄想意識去行善
跟上面故事中的善,根本沒有分別!
很有可能也害了下一個人........
所以,佛所教授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並非僅指世間善惡言
這裡的善惡要用世間法的善惡去解釋,雖也沒什麼不可以
但後面接著說的【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自淨其意不就顯得矛盾了嗎?
敬予參酌
合十
2006-03-20 12:30:4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6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10 12:57:5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參考下面的網址看看
http://phi008780508.pixnet.net/blog
2014-05-11 05:26:5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答者舉例不當
2006-03-31 15:15:1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5 · 0⤊ 0⤋
做自以為是的善事,有時會對社會有負面影響,這叫做正中偏。
做惡事,有時會對社會具有好的影響,這叫做偏中正。
善惡的標準是我們有時不易拿捏的,在<了凡四訓>中有提到許多善惡的例子,可以供我們去參考,你可以請一本回去看看。總之,有一個簡單的善惡標準,那就是:如果作一件事,對大多數的眾生有長遠的利益,那就是善,對大多數的眾生有長遠的壞處,那就是惡。
當然,終極佛法的教導,是要我們自淨其意,自我淨化意識,回歸無善無惡的本心上,如此才容易看清事情的本質,給你參考。
阿彌陀佛!!
2006-03-21 03:27:05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小氣敗金女 3 · 0⤊ 0⤋
有善惡之心是好的,
才會追求真理,才會學佛修行.
慈悲不也是行善嗎?
如何做到無妄執而為善,方是功力.
2006-03-21 02:47:58 · answer #6 · answered by ? 1 · 0⤊ 0⤋
to 夏風 以上所言均是善知識 為善的念頭確切是一種執著 簡單解釋何謂"執著":常惦記著某種念頭 而會讓我們產生不自在與煩惱的都叫"執著" 如您還無所適從的話 建議你 就先執善而為之 吧!因緣到時 自然明白
2006-03-20 17:19:20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5 · 0⤊ 0⤋
我覺得執著善的壞處,在於有執著即起煩惱,無法自在快樂~
佛教對於要追求終極的真理,是絕對的,永恆的,無二的~
好與不好,善與惡沒準的~善惡只是我們的心識去強分出來的,實無善惡(我們師尊常說)~
你看自然界的輪迴,再髒再臭的大便,還是有生命享受在其間,對他們來說,大便大概像甘露~^-^又我們天天吃的青菜水果,很多都是受大便的利,長的更豐更肥,而且聽老一輩的人說,這樣種出來的東西,比現在任何一種肥料種來的好吃~(所以我常覺得奇妙,我們吃的東西是土加大便~
2006-03-20 21:59:10 補充:
華嚴經裡有一段也可說明其理~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譬如曠野砂磧之中,有大樹王,若跟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 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由此段看來,正是眾生之"惡',而成就菩薩,好像蓮花是出於淤泥~淤泥成就蓮花~
2006-03-20 16:55:44 · answer #8 · answered by maggie 3 · 0⤊ 0⤋
用佛陀所說的經文內容說明...《大般若經》 ……復次善現(須菩提的名)。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餘無量無邊善法非實有故。不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善現,當知如是諸法一切皆是思惟造作。諸有思惟所造作法。皆不能得一切智智。…… 雖然[六度]是菩薩必行的善行..但只要是[有思惟所造作法]..就是[有意選擇去作的行為]…就不能成就!例如您行佈施時...用心分別,想到這是[善]的行為,所以去做...就不能成就!.所以金剛經才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等等對菩薩的要求
2006-03-20 14:52:44 · answer #9 · answered by charlie 7 · 0⤊ 0⤋
行善要捨,不但要捨還要捨得乾淨,
不然就不是滿善是半善是不完善,行
善還有想說我要多少回報那也是半善
,比如說我天天念經我怎麼沒有賺大
錢佛菩薩都沒有保佑我,或者說我拿
很多錢去佈施為什麼我就沒有中獎,
,反過來說我佈施然後我中獎我佈施
我賺很多錢,如果沒有再捨就享福那
就是不完善,如果抱怨沒有享福那就
是善行善德,如果佈施到身無分文那
就是善功善德。
建議留點錢可以過生活才不會餓死
2006-03-20 11:03:35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楞嚴咒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