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六書中由「手」演變來的字非常的多,請各位給我一些例子,多多益善
說明:1.不要形聲字,也就是手字不要是聲符的偏旁,例如:「攪」、「拌」、「按」、「持」、「抬」等字不要;但「拜」、「承」、「爭」、「爰」中手用作形符,可以,請註明。
2.象形字應該沒有其他,請多多找指事及會意字

2006-03-18 07:48:27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維 1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手字本身是象形,「叉」「寸」「反」「友」「攵」「受(?)」請給我篆體字加一點說明。
手部、又部、爪部、寸部可以多注意;干部、屮部、毛部和手一點關係都沒有勿張冠李戴。

2006-03-18 07:54:26 · update #1

像樓下那樣,搞不清題目又完全「忠於原著」的回答呢!.......能說什麼呢......那就是謝謝你的參考資料,僅此而已。

2006-03-18 08:00:10 · update #2

6 個解答

很抱歉,篆體我無法用(等級太低),只好依所見略舉如下(以下是我在答一問網友問時所寫的刪改);若須進一步查檢,可依所附網址,到我的部落格核對原文(圖)

如果从「手」的字不是形聲字,通常也是會意字.請看以下諸例
通常手在字中,除了「手」形外,還有「爫」「又」...等等字形.都是手
如:學盥受爭爰亂

這些字因為他們的讀法和字中的因子(字素)讀法無關,而組合起來能夠表達一個意思的,所以叫會意字,而不是形聲字

「學」和「盥」都有一個特徵,即有個像「臼」的字形在其中.但這不是臼喔,而是左邊一隻手,又邊一隻手,在那裡動作的樣子.
「學」和「教」,本來是一個字.學就是用雙手("臼")把「爻」教給孩「子」的意思.「爻」如古代《易》爻算術.教也有寫作「敎」的,仔細看,其左上角不也有個「爻」麼?其左下角,也不正是個孩「子」麼? 而右邊則是「攵」字,攵字的意思即是手(又)拿了一根棒棒「丿」,管教孩子的教鞭啦.所以學和教,其實本來是一個字.裡頭都有手在作用呢
至於「盥」字,即是有兩隻手("臼")在盛「水」的器「皿」上洗手啊.是吧?看出來了麼?
而「受」和「爭」「爰」「亂」,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爫」「又」,只不過爭字的下半形「又」字變形成像"丁"或"亍"字了.亂的「又」在其左下邊內角裡,儜看到了麼?^^
所以「亂」本來是治理亂絲(或亂的東西)的意思.故「治」「亂」有同義的時候喔.(如古書裡「亂臣十人」的「亂」字,就是最好的實例)就像「教」和「學」,是雙極同源體呢
一樣的「受」「爰」「爭」三字也是,他們和亂(的左半邊)一樣,都有一隻手(爫)在上邊,一隻手(又或"亍")在下邊.而中間都有一個「冖」這樣的符號,表示兩隻手間好像在交易著什麼.如果是不好的交易,就是爭囉,如果是中性的,就是受囉.好的,就是爰(援)囉.
後人不知「爰」、「受」裡頭已有兩隻手了,所以又加了個「扌」在左邊,成了「援」和「授」字.因此授受也是同源,而爭、受、爰三字,則構字雷同,很可能也同源呢.
像這樣用手和一些符號(如中間的那個「冖」)畫出來,拼湊起來的字,而其構成的字的讀音和所有的元素又都無關,醬才真不是形聲字啦.有時,讀音或與構成的元素有關,還可能是形聲兼會意字呢.如「錢」「賤」「箋」「濺」「牋」...都是讀「戔」的形聲字,但从「戔」不只是注音,而且也注「意」,都有小的意思.這種就是形聲兼會意字的一種了.

又「採」字.採的右上邊不正是個「爫」(手)麼? 「采」本來就是「爫」(採)收「木」本植物的果實的意思.而後人不知「采」中已有了手(爫),所以又在他的左邊加了「扌」來識別.這就好像剛才的受授、爰援一樣呢.也像「梁」字,不知裡頭已有「木」了,又添個「木」頭在左邊,成了「樑」字一樣.

這個「採」字,如果就其偏旁來看,當然是形聲字,但不巧的是他的右偏旁其實正是它的「本字」,因此,採應該是以訛傳訛的衍生字罷了.(當然也是形聲字或形聲兼會意字) 至於彩、綵,因為他們字義和「采」(採)東西無關,所以就純是形聲字囉.

還有「孚」字,也與手(爫)有關呢... ,文字學家解說此字乃「孵」的本字呢,大概以「爫」撫「子」,有以致之吧.

還有很多,比如儜說的寸字,即指事,其中那一「丶」,即表示在手肘一寸的地方的記號,所以是从手从丶的指事字.(因為丶不是文字,故為指事,若丶為文字,則乃會意.同樣的,之前說的受、爰、爭、亂等字,如果中間的那個符號純是個記號,不是文字(事實上也該如此),那麼,嚴格說來都叫做合體指事字或會意指事字.(有人說寸即肘的本字,「丶」亦指其手肘的部位也)

此外「乳」字,也是一個「爫」撫著孩「子」在那哺乳,故亦是與手有關的會意字

另如你講的友字,是兩手相交,故為交游、友助的意思

此外還有「父」字,父和攵很像,可能同源,都是手中拿了根權杖或教鞭的樣子..

擧字雖說是从手與聲的字,但愚意以為其仍是與手有關的字,它的本字應即「與」字,像是有許多隻手在共舉一項東西呢(中間那個符號即是被舉的東西),染指其中,插手那件事,即是「與」的本義,而也可以表示把那東西抬起來的樣子,故有舉的意思.
「共」與舉、奉、承類似,都是與手有關
此外還有「執」字,是象一人跪著,兩手被銬上的樣子(或者帶著枷鎖的樣子)左半邊的字形「幸」,即是手被銬上的樣子.http://tw.myblog.yahoo.com/jw!ob4NscCdAxS_yWJbxTvlgfR./article?mid=673&prev=-1&next=670

「及」字則是一手抓住、趕上前人的樣子(有人說是逮及(逮捕的意思)),故其字从人从又-關鍵即在此「又」上,儜也提及了^^

右、左 本來沒有「口」和「工」的,用其筆畫的方位來表示右手或左手的意思.

至於儜說的拜,似乎與手未必有關喔(見漢語大字典所附的古字體);雖然許慎、揚雄都說有關...http://tw.myblog.yahoo.com/jw!ob4NscCdAxS_yWJbxTvlgfR./article?mid=652
「奉」(捧的本字)、「承」和「拜」、「與」類似,都是以手會意

反,一說即「扳」的本字.與手有關
啟,中有攵,即「攵」「戶」(啟戶=開門)的意思.「口」字是後加.
隻,蒦,即獲的本字,其中有手(又),即一手抓住一隻「隹」(鳥)的意思.
走,其上半部,像人奔走驚慌地揮舞.和「舞」裡有手一樣.http://tw.myblog.yahoo.com/jw!ob4NscCdAxS_yWJbxTvlgfR./article?mid=656&prev=-1&next=653
奭,亦是像人展臂跳舞的樣子(兩手帶著舞具)....(甲骨文中多解此形之字為奭)
舞和奭,可能同源(本是一字)

奴裡也有手(又)
取是古代戰時聝人耳而取之之謂也.
叔也是从手(又),詳見漢語大字典
殳亦是从又,與手有關.是象手(又)執武器「几」的樣子.从殳而來的役字亦然
若,有人說是順頭髮的樣子,「艹」的部分即為以手順髮的模樣
史、吏(使)、事、更、書、畫本源均同,皆與手持筆(聿)、物有關.
肄、肇、肈...都有聿(筆)、手.

儜所提的部首線索是不太可靠的,因為這些多在「部件」裡邊,不在部首裡--即不會依部首來歸類的.由我所舉的數例相信儜也能夠看到了(若曰部首,可不能疏忽廾部喔,弁、弄、弃(棄)、异、弇(掩)...等字,可都與手有關呢!臼部雖無關,但在臼部的字不少與手有關呢,如前舉的與,甚至興、臾、舁、舀(搯)、舂..等等等,甚至學、斆..)

來不及補的,不時會在我的部落格加上
ps.我答得這麼賣命,但願可別只是學校的作業罷了.oTZ

2006-03-17 23:09:5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任真 4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03 09:34:1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基本上我想說-各位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任真網友的認真回答真的是最好的參考資料。

2006-04-04 09:49:4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小維 1 · 0 0

  了解中國文字的演變之後,我們再來看看中國字的構造。
  中國文字分形、音、義三個要素。形是顯示它的形狀,音是顯示出它的讀音。義是顯示出它的意思來。拼音文字是由許多字母排組合而成的,你從字表面猜不出它的意思,字母的數目順序一變意思就變了。拼音文字很多都是看到字就唸得出來,例如大部份的歐洲語言,但有些就得靠音標來輔助,例如英語。
  中國文字是從圖畫開始的,所以它有一個先天的優勢,就是很多字,你看字的樣子,意思就能猜出個八成。生活中並不是每件事都可以畫得出來,比方說你可以畫個人,但是我們如果想說:一個誠實的人,那麼誠實兩個字你就畫不出來了,必須想別的方法來輔助。再說到發音,中國字當中,聲音相同的字非常多,比方說:ㄏㄜˊ合河盒和禾核何荷,這些字都唸作ㄏㄜˊ,可是意思卻相差十萬八千里,在西方國家很難找到一種文字當中,有那麼多字是相同的聲音,所以中國人就想出了很多方法來區分這些聲音相同的字。
  從剛才我們所提的理由,就可以了解,中國文字光靠著圖畫般的象形字是不夠的,於是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中國人已經開始整理自己的文字,按照字的構造原理,把中國文字分成六大類,並且給它一個名字叫做六書,現在就為大家介紹六書的含義跟範例。
主持人-丁松筠神父:學習中國字,而且想把字寫得正確、漂亮,筆順是很重要的。所謂筆順,也就是一個字從那裡開始,到那裡結束,都有著一定的順序。
  為什麼要學筆順呢?難道不能像畫葫蘆似的,依樣畫出來就行了嗎?其實,按照正確的筆順來寫字,才是最簡單便捷的方法,因為中國字的構造不像拼音文字,只要從左到右順著寫就行了。再說中國常用的字有兩萬多個,都要一個字一個字畫的話,那麼其他的事情就不必做了。至於字要寫得好,每一個字的點與線之間比例要很恰當,寫出來的字就會很好看。
  中國歷史有一些風格特別的書法大師,就是透過點線之間特殊的距離設計,形成不同的美感。初學寫字的人,通常用九宮格來練字。因為九宮格的基本作用,就是幫助學生找到起筆、收筆的位置,掌握字的間架結構。
  學習筆順,不只是為了寫字的方便美觀,對於自修中文也很重要,因為在查中文字典的時候,必須知道部首和其他部份的筆畫數字才能查到字。比方說這個河字,它的部首是水,其他部份是一、二、三、四、五一共是五畫,那你必須在水字邊,五畫的部份才找得到河這個字,筆畫不對的話,找起來就很麻煩了。不過,您也不必太擔心,很多外國字,一個字就由七八個字母拼成,如果您可以學會西方文字,那麼學中文,只要習慣它的構造,自然就會駕輕就熟。

一、象形:
就是在造字的時候,按著事物外形加以摹擬,再濃縮成圖案或抽象的線條,這些字可以模仿人體,比方說:目、口或是動物像羊、牛,或是其他大自然的景物,例如山。

二、指事:
就是用抽象的符號來表達一個概念,因為概念並不是不個,像犬、馬之類的可以畫出來的東西,所以要用抽象的符號來表達,例如:這個符號表示上,這個表示下。這種創造出符號來表達抽象概念的手法,在現代的廣告及商標設計中,還是用得很多。 一件東西在另一件之上
一件東西在另一件之下


王→燈座

三、會意:
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組合起來,湊出一個新的意義。比方說象形字,這個表示果,這個代表手,把這個加上這個就成了這個,現在寫成採,意思是伸手摘取果子的動作。我們前面所說的誠實,古人就用人,言,兩個字合起來,成為一個信字,表示人說出來的話應該是誠實可信的。姑且不論是不是每個人說的話都可以信任。至少它造字的動機滿有趣的。 人言而有信
人依木而休
四、形聲:
這種字是由兩部份組成,一部份代表形或是意義,另一部份表示讀音。例如江河,水是形,工和可是聲,江和河所要表達的,是一種與水有關的東西。形聲構成的形式有很多種:有左形右聲,右形左聲,通常只要你熟悉部首的話,自然知道部首的部份通常都跟形或意義有關,例如雞、鴻、鶯等都跟鳥有關,而形聲字部首之外的部份,大都和聲音有關。 水→水流
工→江水搥擊大石所發出的「工工 」聲
水→水流
可→河水搥擊大石所發出的「可可」聲
五、假借/轉注:
假借的意思是把現成的字中語音相通的,借來當成一個新字來用。比方說,主人的主字,原來寫成這樣,這是六書中的指事字,這個原來是表示燈火中的火主,也就是一盞油燈當中火最熱的核心地帶。我們看這符號是個燈檯,有容器裝著油膏,而火是油燈裡最重要的部份,雖然形狀微小,但是能夠照亮整個屋子,這個意思就被引申到主人的主字,後來有人覺得聲音相同,就用這個「魯」代替了原來的「滷」。
所謂轉注,就是部首、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字,可以互相解釋,這種方法就叫轉注。例如:老和考字。學習中國文字,其實不需去記住那個字是形聲字,那個字是會意字,而很重要的一點是知道字的部首。所謂部首,是古人把常用字中相的的部份整理出來,凡是有某一部份相同的字都歸類在同一個部首當中,例如江、河、海,它們相同的部份是水,所以是水部。部首也經常具有固定的意義,所以有水這個偏旁的字都跟水有關;同樣的,有木就跟林木有關;有犬就跟犬科動物有關。中國人其實看部首,大概就能猜出這個字大約是屬於那一類,比如說看到狐狸FOX二字,就知道它是一種動物,絕不會誤解它是一塊石頭或是一座池塘。           原〝北〞字為兩人背對背之意, 後〝北〞字借作方向之用。

2006-03-21 13:07:3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2 · 0 0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31612484去看看~~~~

2006-03-18 09:33:5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3 · 0 0

六書,指漢字的六種構造條例,是後人根據漢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先民的原始造字法則。然而,在六書出現後(時間最遲是東漢),人們造字時:

象形
指事
形聲
會意
轉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主要是是「造字法」,轉注、假借是「用字法」。

六書的歷史
六書一詞出於《周禮》:「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然而,《周禮》只記述了「六書」這個名詞,卻沒加以闡釋。

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後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

[編輯]
六種構造條例解說
[編輯]
象形
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艸」(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我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象形字來自於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為有些事物是畫不出來的。

[編輯]
指事
屬於「獨體造字法」。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繪畫較抽像中的東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凶」字則是在陷阱處加上交叉符號;「上」、「下」二字則是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三」則由三橫來表示。這些字的勾畫,都有較抽像的部份。

[編輯]
形聲
屬於「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音與「嬰」字一樣;「籃」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製物品,聲旁是「監」,表示它的發音與「監」字相近;「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畫出了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相近讀音。

[編輯]
會意
屬於「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併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開來字達;「鳴」指鳥的叫聲,於是用「口」和「鳥」組成而成。

有部分漢字,會同時兼有會意和形聲的特點。例如「功」字,既可視為以「力」和「工」會意,而「工」亦有聲旁的特點;「返」字,既可視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變形作「辶」)會意,而「反」亦有聲旁的特點。這類字稱為會意兼形聲字。

[編輯]
轉注
屬於「用字法」。各說文家解釋不同。大致有「形轉」「音轉」「義轉」三說。江聲認爲所謂「建類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屬老部。戴震認爲轉注就是互訓,《說文解字》「考」字下說「老也」,「老」字下說「考也」,「轉相為注,互相為訓」的例子。

不同地區因為發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閡,以至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稱呼。當這兩個字是用來表達相同的東西,詞義一樣時,它們會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讀音上也是有音轉的關係。

[編輯]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語裏有的詞語,沒有相應的文字對應。於是就找一個和它發音相同的同音字來表示他的含義。例如「自」本來是「鼻」的象形字,後來借作「自己」的「自」。

有人會把通假字與六書中的假借字相混,詳見通假字條目之解說。

[編輯]
六書的運用
實際上,古人並不是先有六書才造漢字。因為漢字在商朝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有系統,那時還未有關於六書的記載。六書是後來的人把漢字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然而,當有了「六書」這系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這系統為依據。好像「貓」、「軚」、「鉲」是形聲字,「凹」、「凸」、「氹」是指事字,「曱」、「甴」是象形字,「畑」、「辻」、「奀」是會意字,「鑀」是形聲兼會意字(「愛」既標音,亦指愛因斯坦。該化學元素的外文乃以愛因斯坦來命名)。這些新字,當中包含了日本國字,亦依從六書來造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佔大多數。這是因為畫出事物是一種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當文字發展下去,要仔細分工的東西愈來愈多,好像「鯉」、「鯪」、「鯇」、「鰍」等事物,都是魚類,難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細把它們的特徵和區別畫出來。於是,形聲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魚」就可以交代它們的類屬,再用相近發音的聲旁來區分這些字。也由於形聲字在創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時代約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聲,但到了近代,有80%的漢字是形聲字。

2006-03-17 15:51:46 · answer #6 · answered by ?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