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歌舞伎和藝妓有啥咪不一樣?
有人有詳細的比較資料嘛?
2006-03-17 07:06:34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ivy 2 in 旅遊 ➔ 亞太地區 ➔ 其他:亞太地區
歌舞伎發源於西元十七世紀初年,當時有一個純粹由女性組成的藝團,在京都的河畔表演一種看
似舞蹈,也像諷刺喜劇的節目,至於舞蹈的部分,則取材自佛教慶典中表演的舞蹈。
「歌舞伎」(kabuki),雖然現在已是融合了歌、舞、演劇而成為一種綜合藝術的戲劇,但最初
,「歌舞伎」卻是祭神時為了表現「念佛踊」(念佛誦經,及鼓鳴鉦時所做的動作,類似舞蹈)。慶
長年間(西元一五九五~一六一五年)島跟現初雲大社的女巫阿國將「念佛踊」作為一種演藝,在京
都公開表演。為了吸引觀眾,阿國在舞蹈的編排中加入了簡單的故事,並且女扮男裝,阿國的演藝讓
京都、大阪的人為之瘋狂,而處處傳誦阿國的kabuku。「kabuku」原是動詞,原意識持有新的傾向或
失去平衡,後來延申為流於放蕩與奇拔的意思,文人學者又以日語文法上的連用形使之名詞化,而且
讀成kabuki,再以歌舞伎三個漢字代替原來的讀音,這就是歌舞伎的由來。
在阿國的影響下,京阪一代的遊女(娼妓)也相繼模仿,而產生了許多「遊女歌舞伎」的組織。
這種歌舞伎除了演藝之外。還兼做靈肉生意,德川幕府於是於一六二九年下令取締,公佈禁止女人演
戲的法令,直到明治維新(一八六八年)為止才下令解除,但沒有女演員的歌舞伎,早已是歌舞伎最
大的特色,並且成為固有的傳統延續至今。
既然禁止女人參加演出,劇團只好變更辦法,以年輕貌美的男子扮演女人的角色(日語稱為「女
形」),這種歌舞伎就叫做「若眾歌舞伎」,但是為了戲台上的小白臉,婚姻破滅、私奔、殉情等事
件層出不窮,幕府於是下令剪掉「女形」的前髮,希望能夠稍減這些小白臉的容貌,但問題依舊無法
解決,到了一六五二年不得不明令禁止,然而禁止並不能斷絕民眾對歌舞伎的愛好,基於彼此的需求
,又不違反法令的情況下,劇團的經營者便想出了以成年男子演出叫做「野郎歌舞伎」。
在「野郎歌舞伎」以前的歌舞伎雖穿插簡單的故事,但並沒有完整的情節,只能說以舞蹈為中心
的演藝,自「若眾歌舞伎」的演員奉令剪掉前髮以後,只靠容姿之美媚蠱惑觀眾的習氣已經行不通了
,結果只有使的演員轉向注力技藝的途徑了。
最先嘗試寫歌舞伎劇本的,是演員出生富永平兵衛,而最著名的則是被稱為日本莎士比亞的近松
門左衛門,近松的代表作有「國姓爺合戰」、「博多小女郎波枕」、「曾根崎心中」(心中就是殉情
),後來又為板田藤十郎寫了「傾城阿波之鳴門」等三十餘本歌舞伎的劇本。
就題材來說,歌舞伎的演出內容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荒事(Aragoto,以武勇的歷史故事為背景的
歷史劇)一種是和事(wagoto,以當時庶民社會中所發生的男女情事為主題的新劇)不管是武勇場面
或是男女之間的愛戀場面,在劇情與演技上,都不是現實的寫照,而是在遠離現實社會中,表現出是
非人間所有的式樣美,歌舞伎基本上是追求虛構美感的一種戲劇。
感想:本來是要找藝妓的,但是找不到,所以就找歌舞伎了,歌舞伎和藝妓有不一樣嗎?我認為
不一樣,藝妓應該是在日本餐廳裡表演給吃飯的人看的人,而歌舞伎就是在舞台上表演有內容有舞蹈
的人,在這次去找有關歌舞伎的資料,才發現原來歌舞伎這種藝術也遭受到法令的打壓,歌舞伎和外
國的百老匯好像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樣都是有舞蹈有劇本的藝術,也和台灣的歌仔戲很類似,但是有
一點不同就是,歌仔戲現在在台灣已經慢慢沒落,但是日本的歌舞伎還是在日本的保護之下佔有一席
之地,所以我覺得不管是台灣還是日本,尤其是台灣,都應該為傳統戲曲有明確的保護,保有自己國
家的特色。
(此篇轉截文章詳細內容請見:http://www.hku.edu.tw/teach/jap/JAP-about/culture/culture-8.htm)
2006-03-16 15:28:4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