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指\"這個字也是六書中的形聲字嗎???感謝大大!!

到底要用 手部為形符,\"旨\"為聲符來解釋為形聲字,

還是要用以手的肢體動作來傳達所表現之要旨或事物ㄋ??????????

2006-03-16 22:07:48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5 個解答

形聲字

跟你提一個學說:形聲字必兼會意
除了狀聲字.識音字(標音字 如:个=>箇).方國名.假借字
其他的形聲字都兼具會意
也就是說 有聲符就一定是形聲字
沒有才歸類到會意字

2006-03-18 00:12:1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舟子 3 · 0 0

「指」當然是形聲字囉!如果不是,那麼推、揮、扼、排、摸、拊、捉、掉....等等,也不能是形聲字了麼?
這些都是有邊讀右邊的形聲字啊~
是不是形聲,是要看字的本身裡頭所含的因子(字素)來決定,不是用後來常用的字義來反推的喔.

如果从「手」的字不是形聲字,通常也是會意字.請看以下諸例
通常手在字中,除了「手」形外,還有「爫」「又」...等等字形.都是手.
如:學盥受爭爰亂

這些字因為他們的讀法和字中的因子(字素)讀法無關,而組合起來能夠表達一個意思的,所以叫會意字,而不是形聲字.

「學」和「盥」都有一個特徵,即有個像「臼」的字形在其中.但這不是臼喔,而是左邊一隻手,又邊一隻手,在那裡動作的樣子.
「學」和「教」,本來是一個字.學就是用雙手("臼")把「爻」教給孩「子」的意思.「爻」如古代《易》爻算術.教也有寫作「敎」的,仔細看,其左上角不也有個「爻」麼?其左下角,也不正是個孩「子」麼? 而右邊則是「攵」字,攵字的意思即是手(又)拿了一根棒棒「丿」,管教孩子的教鞭啦.所以學和教,其實本來是一個字.裡頭都有手在作用呢.
至於「盥」字,即是有兩隻手("臼")在盛「水」的器「皿」上洗手啊.是吧?看出來了麼?
而「受」和「爭」「爰」「亂」,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爫」「又」,只不過爭字的下半形「又」字變形成像"丁"或"亍"字了.亂的「又」在其左下邊內角裡,儜看到了麼?^^
所以「亂」本來是治理亂絲(或亂的東西)的意思.故「治」「亂」有同義的時候喔.(如古書裡「亂臣十人」的「亂」字,就是最好的實例)就像「教」和「學」,是雙極同源體呢.
一樣的「受」「爰」「爭」三字也是,他們和亂(的左半邊)一樣,都有一隻手(爫)在上邊,一隻手(又或"亍")在下邊.而中間都有一個「冖」這樣的符號,表示兩隻手間好像在交易著什麼.如果是不好的交易,就是爭囉,如果是中性的,就是受囉.好的,就是爰(援)囉.
後人不知「爰」、「受」裡頭已有兩隻手了,所以又加了個「扌」在左邊,成了「援」和「授」字.因此授受也是同源,而爭、受、爰三字,則構字雷同,很可能也同源呢.
像這樣用手和一些符號(如中間的那個「冖」)畫出來,拼湊起來的字,而其構成的字的讀音和所有的元素又都無關,醬才真不是形聲字啦.有時,讀音或與構成的元素有關,還可能是形聲兼會意字呢.如「錢」「賤」「箋」「濺」「牋」...都是讀「戔」的形聲字,但从「戔」不只是注音,而且也注「意」,都有小的意思.這種就是形聲兼會意字的一種了.

以下略摘《漢語大字典》裡「指」字的釋文.若貼不下,請到我的部落格來參觀吧.至於剛才提到的那幾個字,我有空時,也會陸續補在我的部落格的.歡迎指教囉.

 ■說文‧手部 ■ 足臂灸經七 ■白石神君碑
  ■孔謙碑
 《說文》:“指,手指也。从手,旨聲。”
 zhĭ《廣韻》職雉切,上旨章。脂部。
 ①手指。《說文‧手部》:“指,手指也。”《儀禮‧大射儀》:“右巨指鉤弦。”鄭玄注:“右巨指,右手大擘。”唐白居易《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②足趾。...《史記‧高祖本紀》:“漢王傷匈,乃捫足曰:‘虜中吾指。’”...
 ③指向;指著。...引申為依照。《水經注‧河水》:“指狀表目,亦謂之三門矣。”元秦簡夫《東堂老》楔子:“所生一子,指這郡號為名,就喚做揚州奴。”《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寶玉道:‘這裏梧桐芭蕉盡有,或指梧桐芭蕉起個倒好。”
 ④向;向(一定的目標)前進。《戰國策‧楚策一》:“舉宋而東指,則泗上十二諸侯,盡王之有已。”唐岑文本《京師至德觀法王孟法師碑銘》:“太陽始旦,指崦嵫其若馳,巨川東流,趨渤澥而不息。”毛澤東《如夢令‧元旦》:“今日向何方?直指五夷山下。”
 ⑤直立;豎起。《呂氏春秋‧必己》:“孟賁瞋目而視船人,髮植,目裂,鬢指。”高誘注:“指,直。”《史記‧項羽本紀》:“(樊噲)頭髮上指,目眥盡裂。”明文秉《烈皇小識》卷八:“諸御史聞之,咸怒髮上指。”
 ⑥指示;指點。《爾雅‧釋言》:“指,示也。”《廣雅‧釋言》:“指,斥也。”《易‧繫辭上》:“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孔穎達疏:“謂爻卦之辭,各斥其爻卦之之適也。”《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指使。”鄭玄注:“指事使人也。”《鏡花緣》第七十九回:“指迷團靈心講射,擅巧技妙算談天。”
 ⑦語;告訴。《廣雅‧釋詁一》:“指,語也。”《楚辭,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王逸注:“指,語也……上指九天,告語神明,使平正之。”
 ⑧指責;指斥。《呂氏春秋‧行論》:“執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志為故,故布衣行此,指於國,不容鄉曲。”《漢書‧王嘉傳》:“里諺曰:‘千人所指,無病而死。’”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六論“文人相輕”》:“或者指為落伍,或者說是把持。”
 ⑨誣指;攀扯。......元佚名《殺狗勸夫》第四折:“你休把外人攀,則將兄弟指,我敢向雲陽市裏挺著脖子。”《水滸全傳》第五十九回:“洒家又不曾殺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
 ⑩量詞。一個指頭的寬度叫“一指”。用來計量深淺、寬窄等。如:下了三指雨;兩指寬的紙條。
 ⑪中國古代哲學概念,指事物的共性、概念或指稱。《公孫龍子‧指物論》:“物莫非指,而指非指。”《莊子‧齊物論》:“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⑫用同“黹”。縫紉;刺繡。...
 ⑬意旨;意向。《書‧盤庚上》:“王播告之脩,不匿厥指。”《漢書‧東方朔傳》:“丞相御史知指。”顏師古注:“指,謂天子之意也。”...
 ⑭通“旨”。美好。...

2006-03-18 00:16:33 補充:
想到有個比「指」更好的字,即「採」字.採的右上邊不正是個「爫」(手)麼? 「采」本來就是「爫」(採)收「木」本植物的果實的意思.而後人不知「采」中已有了手(爫),所以又在他的左邊加了「扌」來識別.這就好像剛才的受授、爰援一樣呢.也像「梁」字,不知裡頭已有「木」了,又添個「木」頭在左邊一樣.

這個「採」字,如果就其偏旁來看,當然是形聲字,但不巧的是他的右偏旁其實正是它的「本字」,因此,採應該是以訛傳訛的衍生字罷了.(當然也是形聲字或形聲兼會意字)

至於彩、綵,因為他們字義和「采」(採)東西無關,所以就純是形聲字囉.

還有「孚」字,也與手(爫)有關呢...

2006-03-16 19:14:0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任真 4 · 0 0

許慎的說文解字有正本清源的功用。除了說明一個字的起源造字原則外,也會說明該字的真正用法出處。
所以依造說文解字裡注釋的"指"來看,它用五隻手指頭的名稱解釋指的正確用法。後面並說明了"旨意"的"旨"其實是從"指"假借而用。就像新鮮的"鮮"其實也是從"鱻"假借而用的意思。這都是在說明當世(東漢)一些字的用法真正來源。
依六書造字的原則,指當為丛手旨聲,是為形聲也。

2006-03-16 17:02:1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巫白歡 2 · 0 0

因「旨」這字明顯「指」同音,
所以傾向於相信是形聲字。
形符:與手有關;聲符:這物品的聲音是「旨」。

2006-03-16 14:13:12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指,手指也。手非指不為用大指曰巨指曰巨擘次曰食指曰嚏鹽指中曰將指次曰無名指次曰小指,假借為恉心部曰恉意也。

所以

指應該是假借義吧

這是說文解字的原文,但我還沒學到這個部份,所以只能提供你原文,你可以去研究一下@@"

2006-03-16 13:01:58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李雁 1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