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教「淨業三福」主旨在說明什麼呢?學佛的基礎嗎?
懇請簡單以「大綱的方式」說明「淨業三福」的內容。
不才由衷感恩各位前輩大德。感恩喔!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3-01 23:30:41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surfing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3 個解答

淨業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正因。

2006-03-03 10:13:54 補充:
請教「淨業三福」主旨在說明什麼呢?學佛的基礎嗎?是說學佛與修學生聖道的基礎。詳「淨業三福」的因緣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劉宋西域三藏法師彊良耶舍 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三萬二千,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 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闍世,隨順調達惡友之教。收執父王頻婆娑羅,幽閉置於七重室內,制諸群臣,一不得往。  國太夫人名韋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淨,以酥蜜和麥少用塗其身,諸瓔珞中,盛蒲萄漿,密以上王。

2006-03-03 10:14:15 補充:
爾時大王食麥少飲漿,求水漱口,漱口畢已,合掌恭敬,向耆闍崛山遙禮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連是吾親友,願興慈悲,授我八戒』。時目犍連如鷹隼飛,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為王說法。 如是時間,經三七日,王食麥少蜜,得聞法故,顏色和悅。 時阿闍世問守門者:『父王今者猶存在耶?』時守門人白言:『大王!國太夫人身塗麥少蜜,瓔珞盛漿,持用上王;沙門目連及富樓那,從空而來,為王說法,不可禁制。』時阿闍世聞此語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賊,與賊為伴;沙門惡人,幻惑咒術;令此惡王多日不死』!即執利劍,欲害其母。

2006-03-03 10:15:05 補充:
時有一臣名曰月光,聰明多智,及與耆婆,為王作禮,白言:『大王!臣聞毗陀論經說,劫初已來,有諸惡王,貪國位故,殺害其父一萬八千,未曾聞有無道害母。王今為此殺逆之事,汗剎利種,臣不忍聞,是旃陀羅。我等不宜復住於此。』 時二大臣說此語竟,以手按劍,郤行而退。時阿闍世,驚怖惶懼,告耆婆言:『汝不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 王聞此語,懺悔求救,即便捨劍,止不害母。勒語內官,閉置深宮,不令復出。

2006-03-03 10:15:40 補充: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闍崛山為佛作禮,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遣阿難來慰問我;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未舉頭頃,爾時世尊在耆闍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勒大目犍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 佛從耆闍崛山沒,於王宮出。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目連侍左,阿難侍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

2006-03-03 10:16:08 補充:
時韋提希見佛世尊,自絕瓔珞,舉身投地,號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復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世,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唯願佛力教我,觀於清淨業處。』 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金臺,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或有國土,七寶合成;復有國土,純是蓮華;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復有國土,如玻璃鏡;十方國土,皆於中現。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

2006-03-03 10:16:54 補充: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爾時,大王雖在幽閉,心眼無障,遙見世尊,頭面作禮,自然增進成阿那含。 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2006-03-03 10:17:15 補充: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2006-03-10 13:32:38 補充:
歡迎光臨
我的網頁群!
http://tw.knowledge.yahoo.com/my/my?r=1139918180
請多多包含指教!

2006-03-01 15:52:4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釋大懺 7 · 0 0

信、願、行如鼎三足,這裡所指的行係專指念佛人之身行、口行、和意行。而行又可分為事行和理行。事行可分成二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三福淨業或淨業三福。第二個部份是要有功夫。

《觀無量壽佛經》說:三福淨業是三世諸佛淨業的正因。三世諸佛之所以成佛,不能離開三福淨業;往生極樂世界,要求品位高升也不能離開三福淨業。而功夫係指定力。經由定力的助益,可以讓我們發起智慧,可以究竟涅樂。成佛不但要有慧力,也要有定力。有慧無定不能成佛。所以定力是成佛的舟乘、船筏或是車子。

三福淨業的第一部份包括:要孝養父母、奉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一、孝養父母:有人說學佛念佛最基本的部份是布施,而內心又盤算著錢賺不多,如何布施?有些人以剋扣父母親之零用錢或家裡菜錢來布施。當然,如果父母發心自願同意或家人同意將節省下來的錢用來布施,這是可以的。

若非雙親或家人心甘情願而剋扣他們的錢財去布施,稱之為假名布施,非真實布施。真實布施應是自己付出較多之勞力或心力,把多賺的錢用來布施;或由減少享樂所節省的錢提出布施,方是真布施。又譬如父母要去散心,由於一週才得有一天不須上班,要求你陪伴同往,而你卻以寺院或蕭老師有課為理由婉拒,這是不對的;因為孝養父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如果不能孝養父母,不能善待父母,常常對年老的父母冷言冷語或惡口辱罵,而說要學佛,那是假的。因為「學做人尚且做不好,要如何學佛?」所以應該孝養父母,行有餘力(暇)再來護持道場,這才是修行佛法者應有的知見。

二、奉侍師長:師長包括師父、老師、長輩。古時候特別重視奉侍師長。例如儒家就要求供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即法天、法地、皇帝、雙尊親,以及老師。試想如果一個人對師長不恭敬、不承侍,則對所教的學問,一定聽不進去,或半信半疑。即使依照所教的法門去修,也是七折八扣,修行一定修不好。

可見奉侍師長的重要。但是奉侍師長也不能迷信,假如老師說「從十樓跳下去,一定可解脫」這話當然不能聽。所以師長所講授的,自己要有智慧去衡量,不能全盤接受。對的去做,不對的丟到一邊,要有世間的判斷智慧。儒家就有一則父母提杖體罰的故事:「大杖則避,小杖則受」,因為父母一時氣憤,以大杖打來,如果不躲避,可能打傷或打死我們,事後將引起父母的傷心,所以要避。又像央掘摩羅,他的外道老師要報復他,慫恿他殺人:「如果將所殺一千人的手指頭串成指蔓掛在身上,就可解脫。」他真的照做並且殺了九百九十九人,幸好遇到世尊得度,悟後並說「我從本以來,實在沒有殺過人」,而成了阿羅漢,否則下地獄一定有他的份。所以奉侍師長也要有智慧。

三、慈心不殺:大家知道華西街有當眾殺蛇的,廣東省以前有人生吃猴腦,這些事情實在太殘忍了。學佛人應當盡量不要殺害眾生。但也要有智慧,譬如桌面上有螞蟻,因認為不能殺生,所以就不敢去擦洗。其實所謂慈心不殺,是要我們不可存著殺害牠的心。又如在路上有人在打架,其中一人是你的怨家,雖然你未出手打人,但卻在心裡吶喊著:「打死他!打死他!」,那就是存著「殺心」。動起「殺的心」比起你親自動手還嚴重。所以日常生活中與傍生眾生生活在一起,要隨時注意心念與行為。假如有隻狗在路上睡覺,你故意踢它一腳,那也是有傷害他的心,是不對的。

廚房裡如果不小心滴了一滴甜的東西,螞蟻來了,你要如何處理?先敲敲桌面警告牠,或吹口氣將牠吹開,聰明的就會走了,還有趕了好多次都趕不走的,你就擦掉牠,因為你並不想殺牠。所以最重要的是注意心地,不要自己死守在不殺二字裡面,不知變通。最好的辦法是保持環境的清潔乾淨,或事前噴點殺蟲劑,警告牠,使牠不敢接近,千萬不要等牠集結一大堆後,再以殺蟲劑殺牠,那就錯了。所以慈心不殺,以此原則去做,就容易多了,不要整天過著很煩惱,不知如何是好的生活,那就不是學佛---愈學愈痛苦,愈煩惱,愈束縛。

四、修十善業。所謂十善業是身三業、意三業、口四業。身三業包括殺、盜、淫三種惡業。殺害眾生,主要是指殺人。盜主要是指竊盜他人大筆錢財。而淫是專指出家,在家人是指邪淫(邪淫係指非人、非時、非處行淫)。……

(未完,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03/book1003-1-3-3-1.htm)

2006-03-01 17:27:1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三福者。
第一福即是世俗善根。曾來未聞佛法。但自行孝養仁義禮智信。故名世俗善也。
第二福者此名戒善。就此戒中即有人天聲聞菩薩等戒。其中或有具受不具受。或有具持不具持。但能迴向盡得往生。
第三福者名為行善。此是發大乘心凡夫自能行行兼勸有緣。捨惡持心迴生淨土。

又就此三福之中。或有一人單行世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單行戒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單行行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上二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下二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具行三福迴亦得生。或有人等三福俱不行者。即名十惡邪見闡提人也。言九品者至文當辨應知。今略料簡三福差別義意竟

2006-03-01 16:16:3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曼舒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