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標題~可否敘述何謂是~【兩岸文化交流的回顧與展望】~希望能詳細解答~拜託各位囉~
2006-03-01 11:17:54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政治與政府 ➔ 政治
~【兩岸文化交流的回顧與展望】~我要問的是~~兩岸文化~可是大家只有說到~【兩岸交流的回顧與展望】~並沒提到其中的文化~拜託各位能幫我解答~
2006-03-03 05:59:31 · update #1
兩岸交流現況
自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政府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交流日益熱絡,交流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遍及所有類別,交流的形式、管道和層次也不斷地擴增及提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逐漸從量變到質變。 以台灣的觀點來看未來兩岸交流關係,我們一貫主張兩岸應降低敵意,不再對立,並同時維持台灣自我的尊嚴,以建構兩岸交流活動的正常化發展。而經由目前兩岸交流現況的瞭解,可以更深刻顯現兩岸交流問題與癥結所在,茲簡要說明如下:
(一)文教交流方面
整體而言,兩岸文教交流已由初步試探性、局部性的接觸,發展到現階段實質性、多元性的交流,不論深度或廣度都有相當的提升。截至九十三年九月底,共核准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文教活動計有十三萬八千三百四十九人次。此外,進入臺灣地區的大陸出版品、電影片、廣播電視節目及錄影節目等累計已有一千三百四十一萬餘種(冊)。
由於兩岸文教關係呈現愈加密切的面貌,政府兩岸文教交流政策之推動亦朝向開放方向,如開放大陸記者來台駐地採訪,開放進口簡體字大專學術用書及開辦國內大學到大陸辦理推廣教育等,都是朝向進一步開放的政策立場而努力。
(二)經貿交流方面
兩岸經貿關係是兩岸整體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截至九十三年七月底止,兩岸貿易總額累計達三千六百六十二億美元,二00三年兩岸間接貿易總額估計達四六三億美元,目前大陸地區為台灣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超地區,台灣外貿對中國大陸市場依賴程度逐漸升高。在投資方面,根據經濟部統計,截至九十三年七月底止,核准臺商赴大陸投資總金額達三百八十億美元,實際上包括未登記或以其他方式前往投資的金額可能高達六百至七百億美元,佔我對外投資比重四六.五%,赴大陸投資產業結構漸漸地由勞力密集轉到資本及技術密集產業。
(三)社會交流方面
在兩岸社會交流部份,台灣人民赴大陸亦逐年增加,平均每年三百萬人次,自開放大陸探親旅遊以來,赴大陸旅遊累計已超過三千一百萬人次。預估未來兩岸直接通航後,台灣人民赴大陸每年將達五百萬人次。大陸地區人民前來台灣地區也將近百萬人次。
2006-03-03 23:07:32 補充:
了解兩岸傳統與現代藝文現況,通過各具特色藝文人士及文物藝術品之交流,促進兩岸藝文發展。 推展兩岸師生互訪、觀摩、研討及傳習等活動,互相提供教育發展經驗,提升中華民族教育水準。 藉由兩岸報紙、書刊、廣播、電視、電影、出版等傳播事業、出版品以及人員之交流,提供兩岸人民充分資訊,豐富文化生活。 透過兩岸宗教人士互訪、宗教學術研究、宗教文物與出版品交流及宗教性社會公益服務,充實兩岸人民心靈生活。
2006-02-28 22:01:4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補充兩岸交流的回顧和展望→回顧:海峽兩岸民間交流時期,時間為1987年至1995年。隨著兩岸關係的緩和,兩岸人民衝破重重障礙進行交往。為了適應島內外形勢的需要,蔣經國晚年推行“政治革新”,為國民黨大陸政策的調整創造了前提條件。1987年7月,台灣解除實施長達38年之久的“戒嚴令”,同時也解除台灣民眾赴大陸不能以香港、澳門為首站的禁令,11月正式開放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後來又逐步允許兩岸“間接”、“單向”經貿往來。對台灣方面的舉動,祖國大陸予以積極配合,先後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促進海峽兩岸民間交流與交往的措施。從此,兩岸的民間來往日益頻繁。90年代以後,兩岸從單向交流發展到某種程度的雙向交流,交流項目從探親擴展到經貿、體育、學術、文化等各方面,層次也越來越高,以致兩岸戴白手套的官方機構圍繞兩岸交流的諸多事務性問題進行協商、談判,並於1992年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一個中國”的共識,兩岸關係進一步緩和。分裂與分裂鬥爭時期,時間為1995年至今。兩岸民間交流與經貿往來帶來了兩岸關係的緩和。然而李登輝主政台灣後,偏離蔣氏父子的“一個中國”政策,先後拋出“政治實體”、“階段性兩個中國”、“台灣是台灣人的東西”到“特殊國與國關係”(“兩國論”)等論調,一步步滑向“台獨”深淵。李登輝的分裂言行,激起了全體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的憤怒,祖國大陸遂展開反分裂、反“台獨”的鬥爭,兩岸事務性接觸與談判因此中斷,兩岸政治與軍事關係再次呈現緊張、對立局面,並潛藏軍事衝突危機。但兩岸經貿關係並不受政治與軍事因素的影響,繼續擴大規模和深化。2000年5月,陳水扁成為台灣新領導人,他儘管說任內不宣佈“台獨”,但公開否認一個中國原則,說“統一併非唯一選項”,還聲稱要對大陸展開“外交不休戰”、“經濟戰”、“境外決戰”,並於2002年8月3日拋出“一邊一國論”。對於陳水扁政權的求獨政策,大陸在致力於兩岸和平統一的同時,展開軍事鬥爭的準備,兩岸軍事衝突危機不僅沒有減緩,反而因互信不足而加劇。但受利益的驅動和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制約,兩岸經貿關係逆兩岸政治緊張之勢而持續擴大和深化。展望:兩岸互惠互利與台灣對大陸的依賴並增。據臺“投審會”于2003年2月20日公佈的數字顯示,2003年1月,臺商對大陸投資件數有223件,較上年同期增長102.73%,金額為4.5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百分之120.78%。以投資地區分,主要集中于江蘇省(43%)、廣東省(30.48%)及福建省(9.37%)等地,供不應求約佔核準對大陸間接投資總額的82.85%。至於投資產業方面,電子電器產品製造業、基本金屬製造業、精密器械製品業、紡織業及非金屬製品業分居前五名,合計約佔核準對大陸間接投資總額的56.27%。對此,臺“投審會”執行秘書黃慶堂表示,2003年1月份臺商對大陸投資增幅創下新高,主要是因為大陸加入世貿組織後開放服務業與商業,及世博會商機所致,而且1月份增長幅度都這麼大,預料未來仍將維持類似增長幅度。臺商更大規模地赴大陸投資也必然導致兩岸貿易規模的擴大,兩岸貿易總額在2010年之前將超過1000億美元。這一方面會增加兩岸的互惠互利,另一方面也會進一步提升台灣對祖國大陸的出口依賴程度。兩岸全面直航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才能達成。兩岸直航因大陸一再表現善意和臺商的強烈呼籲而有了一些進展,如“小三通”、“一機到底”、“包機直航”的開通等。然而,陳水扁及執政的民進黨當局跟李登輝與激進“台獨”勢力一樣,他們反對臺商赴大陸投資,更反對兩岸全面“三通”與直航。因為他們認為臺商大規模赴大陸投資和兩岸實現直航,不僅會掏空台灣的經濟,危及“台灣安全”,更重要的是會加速兩岸經濟、文化融合,損害所謂“台灣國家認同”和“台灣主體意識建構”。陳水扁及民進黨高層人士還害怕兩岸經濟民間關係過從甚密會導致民進黨選票的流失。因此,台灣當局設法阻攔兩岸“三通”與直航。面對臺商和國際社會壓力,也為了2004年選舉得分,台灣當局也許會在直航問題上做些表面文章。據島內媒體透露,台灣當局規劃,未來兩岸直航只能是經港、經澳或日本等第三地的間接直航,台灣海峽飛航區不開闢直航航線,兩岸間接航線只能由台灣的航空公司或兩岸航空業者合組的航空公司經營,而且只允許台灣的飛機飛往大陸,大陸的飛機不能飛往台灣,大陸航空公司業者的利益由台灣航空公司或兩岸航空業者合組的航空公司分配所得。由此可知台灣當局對兩岸直航政策的底線是間接、單向,其最終目標是以玩弄技巧和拖延戰術來阻礙兩岸的全面“三通”與直航。http://big5.huaxia.com/zt/2003-15/156882.html↑擷取自以上網址,主要談兩岸關係回顧、現況和展望
2006-03-13 00:17:27 補充:
2005兩岸文化交流回顧:克服障礙創榮景
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3/3986603.html
兩岸文化交流的展望:
(1)健全兩岸交流秩序
在文化交流的各項法規及制度已大致完備基礎上,應進而研究改進下列方面之缺失:現實發展與法令之落差、相關機關之橫向聯繫不足、來臺大陸人士之活動與許可目的不符、審核入境手續仍嫌繁瑣等,以健全兩岸交流秩序。另兩岸應都秉持「對等互惠」原則進行,才能維繫雙方友誼,建立互信基礎。
2006-03-13 00:18:17 補充:
(2)簽訂兩岸文化協議
過去我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已簽訂了「辜汪會談共同協議」和「焦唐臺北會談共同新聞稿」,對文教、科技、新聞等交流已有實施原則與具體項目,且已有部分付諸實施、效果良好。今後更應隨著交流的深入及擴大,在既有的基礎上,規劃推動簽署兩岸文化交流協議,建立交流規範,以促成文化交流的制度化,拓展交流的廣度和深度,從而促進兩岸文化共同發展。
2006-03-13 00:18:49 補充:
(3)促進兩岸資訊流通
資訊流通可以分享彼此之生活經驗並促進社會進步。但大陸社會迄今資訊仍然閉鎖,以致臺灣資訊未能暢通傳送大陸,而彼岸對我之各類選擇性、負面大於正面的報導,也已嚴重影響大陸民眾對臺灣的正確認知。因此,今後除應擴大交流的層面與品質外,更重要的是藉由媒體客觀的報導,擴散交流效應,縮短彼此差距。唯有如此,雙方才能夠相互體諒、減少誤解,逐步培養互信。同時要在時機與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簽訂兩岸新聞交流協議,就雙方報章、雜誌之流通,大眾傳播人士從事採訪、互相發行報紙等議題設定時程表,藉由新聞資訊的交流,加速縮短兩岸人民因多年隔離所造成思想與生活方式之差距。
2006-03-13 00:19:47 補充:
(4)結合民間資源力量
現階段兩岸關係仍以民間交流為主。因我民間蘊藏豐沛的資源和人才,且進行各類文化交流已極為熱絡,對加速兩岸人民之情感交融也產生了莫大影響,並成為政府開展交流互動最有力的後盾。故政府應立於輔導與支持的立場,與民間資源有效結合,建立兩岸民間團體制度化的交流模式,長期和持續的共同推動兩岸文教交流,發揮交流最大效果。
2006-03-13 00:20:48 補充:
(5)結語
兩岸未來當在既有基礎上,針對兩地文化特質,妥加規劃、推展,期使中華文化的內涵更形豐富,兩岸人民的相互瞭解更為增進。總之,兩岸應先「通資訊」、「通思維」、「通文化」,致力於此「新三通」才是兩岸未來統一的關鍵。
2006-03-01 18:51:0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