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地球外面包圍著一層厚厚的大氣層。這大氣層是怎麼形成的呢?
  
  雖然這個問題還沒有完美的解釋,但是我想了解一下!

2006-02-24 14:35:28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科學 天文與太空

6 個解答

人類經過不懈地探索和追求,對大氣層的認識越來越清晰了,科學家發現,在不同的高度上,大氣的情況是在變化的,於是就人為地把大氣分成五個不同的層次,以便於更好地研究大氣。   對流層 這一個層次從地面向上,直到10千米左右的範圍,是大氣層的最底層。在這個範圍內,大氣的溫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不斷下降。在11千米附近,溫度下降到-55℃。在這層裏,大氣活動異常激烈,或者上升,或者下降,甚至還會翻滾。正是由於這些不斷變化著的大氣運動,形成了多種多樣複雜的天氣變化,風、雲、雨、雪、霧、露、雷、雹也多發生在這個層次裏,所以也有人稱這層為氣象層。這層的頂叫對流層頂。   平流層 從對流層頂向上到55千米附近。在這個範圍裏,溫度不再像對流層裏那樣不斷下降了,它開始幾乎不發生變化,然後隨高度增加又增加,到平流層頂溫度可達-3~17℃。這裏空氣成分幾乎不變,水汽與塵埃幾乎不存在,所以這裏經常是晴空萬里,能見度高。平流層中臭氧比較集中,在25千米高處臭氧最多,形成了所謂臭氧層,臭氧能強烈地吸收紫外線,它對地球上的生物非常重要。   中層 從平流層頂向上,也就是從55千米到80千米這個範圍被命名為中層大氣,簡稱中層。在這裏,溫度隨高度而下降,大約在80千米左右達到最低點,約為-90℃。   熱層 從中層大氣向上,也就是從80千米到500千米左右的範圍,這裏溫度隨高度迅速上升,可達到1000~2000℃。所以稱為熱層。在這裏空氣高度稀薄,而且多處在高度電離狀態。   逃逸層 500千米以上是外大氣層,這一層頂也就是地球大氣層的頂。在這裏地球的引力很小,再加上空氣又特別稀薄,氣體分子互相碰撞的機會很小,因此空氣分子就像一顆顆微小的導彈一樣高速地飛來飛去,一旦向上飛去,就會進入碰撞機會極小的區域,最後它將告別地球進入星際空間,所以  外大氣層被稱為逃逸層。但總的說來,逃逸掉的大氣是很少的一部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一層溫度極高,但近於等溫。這裏的空氣也處於高度電離狀態。   電離層  除了以上的分層外,科學家根據大氣電離狀態,又將60千米以上的大氣層稱為電離層,電離層在遠距離無線電通信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無線電波借助於在地面和電離層之間的多次反射而傳播,實現了遠距離的無線電通信。人們形容電離層為“一面反射電波的鏡子”.    不過,電離層反射的只是普通的無線電廣播採用的波段,對於波長較短的無線電波則起不到反射作用。電視機採用的恰恰是彼長較短的無線電波,這就是電視機為什麼收看不到遠處電視臺節目的原因。為了能收看到大洋彼岸的電視節目,科學家利用在赤道上空36000千米高度的靜止地球衛星來傳播電視信號,使生動的電視畫面越過大洋或大陸,送到千家萬戶的電視機中。   磁層 在大氣科學中有時還將500千米以上的大氣層稱為磁層。因為在這裏,地球磁場對大氣的運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磁層在太陽風的作用下發生一系列變化:向著太陽的一面被壓縮了,而在背著太陽的一面形成了一個類似於慧星一樣的長尾巴——磁尾。向著太陽的一端距地心約十幾個地球半徑,即70000一80000千米,它的尾長(背著太陽一端〕約100個地球半徑,即600多萬千米。   太陽風與磁層之間的邊界即為磁層頂,頂以外即為星際空間。因此也有人認為磁層頂才是大氣圈的頂。   磁層儘管離地球表面很高,但對人類確實能起到保護作用。如果沒有磁層,威力巨大的太陽風會把臭氧層吹掉,甚至還會把整個大氣層統統吹走。這是多麼可怕的景象啊!http://66.102.7.104/search?q=cache:WdNDCcPB4gkJ:www.zsedu.net/news/2005/2/4/050549pm.html+%E5%A4%A7%E6%B0%A3%E5%B1%A4%E6%9C%89%E5%B9%BE%E5%B1%A4&hl=zh-TW

2006-02-23 22:44:0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5 · 0 0

鴻博娛樂 http://www.hbbet.net
財神娛樂 http://www.cs777.net
富貴娛樂 http://www.fk888.net
24小時不打烊, 多種遊戲任你玩

2015-11-01 17:06:1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靜英 2 · 0 0

獲選的最佳解答雖然是複製的,但是內容詳細,是個不錯的科學知識...拿來當最佳解答並不離譜。
只是提問人問的不是「大氣層是怎麼形成的」的嗎?
黑妹(實習生5級) 的解答內容是在介紹大氣層的層次...明顯問的跟答的是兩回事。
解答很好,但答非所問!

提問人是用自選最佳解答,但似乎忘了自己問的題目是什麼了...

2006-02-25 14:09:28 補充:
這對有用心回應您問題的人,似乎不太公平。

2006-02-25 09:05:0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必說 7 · 0 0

大氣物理乃研究行星大氣與星球大氣之學,而以地球大氣之物理學,為其主題。茲就地球大氣層之起源、組成,與結構等,扼要簡介其梗概。地球為一層厚約數百公里之透明混合氣體所包圍,因受球之引力而附著於地表,稱為大氣層。在接近地表之乾空氣中,按體積之百分比,氮約佔百分之七十八,氧約佔百分之二十一,氬、氖、氪、氫、氦,及二氧化碳等構成其餘百分之一。大氣層不僅供應生物呼吸所必須之氧,且能於白晝阻擋太陽之強烈紫外光,而於夜晚防止地表之溫度過度降低。地球原始大氣層係由火山爆發而產生,其主要成分為水蒸氣、氮,及二氧化碳。惟二氧化碳能與地表之矽酸鈣化合而成石英與碳酸鈣,形成地表砂粒岩石之主要成分,是以二氧化碳乃得由原始大氣層中消耗殆盡。此點對於生命之形成,極為重要。二氧化碳分子能讓可見光通過而增高地表溫度,且能阻擋地表所輻射出之紅外光,因而產生溫室效應,致使大氣層之溫度顯著昇高而無法蘊育生命之形成。金星地表溫度高達攝氏四百餘度,即因其大氣中含有大量之二氧化碳使然。原始大氣層中之水分子,因受太陽之強烈紫外光輻射而分解成氫及氧,前者隨即逸出大氣層,後者因能與多種成分化合而形成固態氧化物,亦從大氣中消失。今日大氣層中所含大量自由態氧分子,乃生命出現後,逐漸累積之結果。植物僅需少量之氧即可維持生命,在其製造食物過程中,進行光合作用而使二氧化碳分解成氧及碳,前者乃釋於於大氣中,而後者為植物所吸收,轉化成有機體。動物呼吸,吸收氧而排出二氣化碳,植物營養生長,吸收二氧化碳而補充氧,如此相輔相成而達奇妙之平衡,是以大氣之組成乃得穩定。大氣之壓力與密度,均隨高度之增加而遞減,惟其溫度之垂直分布,則因大氣層之構造而不同。大氣之內部結構可分為數層:自地面至十餘公里高度之大氣層,稱為對流層;自對流層頂至五十餘公里者為同溫層(或稱平流層);自同溫層頂至八十公里左右者為中氣層;八十公里以上者為電

2006-02-24 13:02:22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5 · 0 0

地球成長至今天的大小,是經由“吸積作用”、或者是由形成太陽系的高密度星際雲氣,這種稱之為〝太陽星雲〞的一些小粒子堆積吸附而成(見第四章)。所有環繞太陽的行星、衛星、小行星、及慧星,從45億年前起,皆經過這樣的一個吸積作用的過程,而有今日這般的大小。由於氫是太陽星雲中最豐富的元素,因此科學家們曾一度相信氫氣必定佔了地球初始大氣層的絕大部分。當有大量的自由氫原子與分子準備與其他原子和分子反應時,便是化學家所習稱的〝還原〝狀態。多年以來,科學家斷論地球的原始大氣層必定是被高度還原的,也就是充滿了氫及含有多氫的分子:如甲烷、阿摩尼亞、及水蒸氣。若是如此,地球的原始大氣應和木星、土星這些巨大行星到現在都沒有改變的大氣一樣。多年來,這種描述地球初始大氣的說法已被廣為流傳及接受,但由於一些新的發現,這樣的一個理論模型便需要有所修正了。

在研究大氣組成中佔極少部分的“鈍氣”,如氖、氬、氪、氙等的含量,和仔細觀察年代最久遠的岩石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地球可能從來沒有自形成地球的星雲中吸積塵氣以形成大氣層。行星形成的〝吸積作用〞可能是以含多量“揮發性元素”的冰狀及岩石類物質,在其作用過程中的最後一步,才加附於地球的(圖8.3)。這些揮發性元素皆是最輕又最易汽化的,包含了像氫、碳、氮、和氧等。在今日的大氣層和生命的本體中,這些元素都是分子的主要成分。而“後期吸積物質”必定與今日太陽系中所發現的一些隕星、慧星相仿(見第11章)。特別是慧星,含有大量的“揮發性物質”(易汽化蒸發的元素及化合物),它對地球上同類物質的形成,必定有所貢獻。

2006-02-23 22:46:20 · answer #5 · answered by 阿問 4 · 0 0

請到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1012466這個網頁看

內容太豐富了

2006-02-23 22:41:58 · answer #6 · answered by Derek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