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像曹操號稱百萬大軍那就算實際上也有數十萬,在沒戰爭的時候
怎麼安置這些大軍餒?

2006-02-23 16:14:15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3 個解答

東漢末年,由於連年混戰,
農業生產受到嚴重破壞,
人民生活艱難,
以致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軍隊也缺衣少食,
袁紹的士兵曾靠桑樹的果實充饑,
袁術的士兵則以蒲蠃為食。
當時的流民問題十分嚴重,
無主拋荒的土地很多。
建安元年(196),
棗祗等人建議實行屯田制,
曹操於是下令:「夫定國之術,
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
孝武以屯田定西域,
此先代之良式也。」
同年在許下屯田,
收穫穀物一百萬斛,
於是將屯田推廣到其他州郡。
此後曹操糧食充足,
得以統一北方。

http://hk.chiculture.net/0107/html/0107b09.html



屯田就是解決軍需的問題。當兵就是吃糧,打仗就是花錢如流水,如此農耕就尤為重要。而戰亂年間生產總是無法保障的,戰亂中,在老百姓眼中常常是「兵匪一家」。因此,糧草歷來是兵家頭痛的事情。說白話些,打仗就是拼命,但拼命也需吃飽了才有勁,因之屯田往往可使軍隊如魚得水,這是歷史的經驗。曹操帶兵自然也多次陷入糧草不繼的困境。第一次征陶謙,與呂布爭兗州等戰事,都是因為無糧而中途退兵。而到迎獻帝,定都許縣,糧食問題就更見嚴峻。於是屯田在曹操就勢在必行。

因此當棗祗最初提出屯田,曹操就很重視,於建安元年曹操遂頒布〈置屯田令〉︰夫定國之後,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曹操此令即說明自己屯田是效法商鞅和漢武帝的,目的在於強兵足食。這就曹操許下屯田之始。

許下屯田,最初是民屯,是將黃巾軍降眾和各地流民按軍制組織起來,約五六十人一屯,配以土地、耕牛、種子,由典農中郎將、典農校尉、屯田都尉負責。民屯的農民稱屯田客或典農部民,與國家按四六或對半分成。許下屯田第一年即大獲成功,收榖百萬斛,上下振奮。後又實行軍屯,軍屯由司農、度支校尉、度支都尉負責,效果亦好。軍屯的生產者稱屯田兵或田卒。隨著曹操軍事上的勝利,屯田規模、區域也不斷擴大,幾乎遍及曹操統治的整個中國北方。大抵邊境是軍屯,內地是民屯。與之相應,曹操還兼顧水利建設,以保證農作物有種有收。由於屯田,後來的征戰曹操再也沒有缺糧的煩惱。

http://shs.tngs.tn.edu.tw/essay/essay_931031/essay_931031_doc/essay_931031_doc_17.doc

2006-02-23 00:34:1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由於東漢三國軍制大多採行募兵制與世兵制。三國盛行世兵制以保持龐大的軍力,就曹魏而言,由於施行世兵制,因此士兵由軍戶中調發,沒戰爭時就回歸家中,歸管理各地軍屯(軍事屯田)的官員管轄,與一般平民分開管理,婚姻也只允許在軍戶之間通婚。同時,三國也經常調發異族為兵,如烏桓、鮮卑、匈奴的騎兵(曹魏);西羌、氐的部族兵;南蠻、叟族的步兵(蜀漢);武溪蠻;山越的族民(東吳)。如果兵力不足,三國政府有時也會調發各世族的奴僕為兵。當然,有時也兼行募兵制。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和平時期的兵士大多各安本業,從事農桑。

2006-02-23 04:09:5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柯達 7 · 0 0

以前的軍隊大多數都是由農民所組成的,只有少數是正規的儲備軍,沒有戰鬥時大多數的士兵都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工作,到國家發動戰爭或被攻打時,才會招募回來訓練一下就上戰場了。像是現在退伍的人一樣到一定年限之前都還是後備軍人一樣。

2006-02-23 00:29:1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雞毛特快車!!! 1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