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告訴我商禽有ㄧ首散文詩的詩名
坐在圖書館的一室的一隅忍住直到有人把一本書歷史吧掉在地上我才咳了一聲嗽的詩名,急著要交作業可否儘快回答謝謝
2006-02-23 14:53:32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坐在圖書館的一室的一隅忍住直到有人把一本書歷史吧掉在地上我才咳了一聲嗽」的詩名,急著要交作業可否儘快回答謝謝
2006-02-23 16:15:04 · update #1
詩名是'咳嗽'
商禽在七○年代在美國艾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作研究時,寫過一首〈咳嗽〉:
坐在
圖書館
的
一室
的
一角
忍住
直到
有人把一本書
歷史吧
掉在地上
我才
咳了一聲
嗽
商禽是個超現實主義的服膺者,也是台灣僅有的幾位超現實技巧成功的詩人,超現實主義寫詩的特徵就是特別注意意象的創新,主張以精簡的意象語言代替平白的散文語言,與我國古典詩的鍛字鍊句並無二致,商禽在寫這首詩前的「詩觀」中說,在詩中「文字」的職責是「意象」的表現,而不是「意義」的傳譯,我們讀〈咳嗽〉這首詩便可看出他在圖書館的整個場景,祇是一個「現象」的陳述,直到有人把一本書掉在地上,才把他寫這首詩的「本意」吐露了出來,尤其是「歷史吧」三字更是使詩的含義擴張,也才是使他忍不住咳了一聲嗽的原因,這一聲嗽包涵很多複雜要素,尤其當一個古老中國的知識份子,在一個正值青春年少的異國圖書館看到那四壁琳瑯滿目的蟹形文字耀武揚威的站在那裡的時候,更是感慨橫生。
2006-02-23 14:12:0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盡責的笑容 2 · 0⤊ 0⤋
..........
"個人淺見"全文請見以下網址:
http://www.hle.com.tw/bookmark/sky/07/07_03.asp
還是無言...............
2006-02-23 16:09:5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7 · 0⤊ 0⤋
嘴 說什麼好呢 唯 吃是第一義的 歌 偶爾也唱 也曾吻過
不少的 啊—酒瓶
一、<嘴>的實用意義
對於「嘴」的描述,作者以設問法的「提問」開端,問「說什麼好呢?」「唯」字特立一行,藉由分行來強調唯一的、僅有的意義。唯有「吃/是第一義的/歌」,這是譬喻法中的「暗喻」。將嘴的「吃」的動作視之為如「歌」一般,這是對嘴巴實用功能的讚美。藉著「歌」字引出「嘴」的第二種功能:唱歌。因此,「歌」能另立一行就有了目的性,不但是前一句的「喻依」,形容嘴的「吃」的功用如同「歌」,同時,嘴也偶爾真正地唱「歌」,「歌」也就成了下一句「偶爾也唱」的受詞,只是為了強調起見,也為了與上一個功能而合用「歌」字,所以,將「歌」字置於兩個功能之間,獨立一行。
而嘴的第三個功用是「吻」:用嘴來「吻」的動作,吻過「不少的/啊—酒瓶」形象化了嘴接觸瓶口的形貌。下一句的「啊」字用在「酒瓶」之前,一方面凸顯出喝了酒的人打嗝的酒醉模樣,另一方面也讓語句有所停頓,造成節奏上的變化與起伏,更重要的是利用觀者原以為是男歡女愛的唇瓣接觸,一轉,卻變成酒瓶的喝酒意象,造成觀者莞爾之餘又能佩服作者瀟灑的豪情。
作者寫「嘴」,採用的方式是以嘴的功用為其主要發展的意象,如吃、唱歌、喝酒。而其情緒由「吻酒瓶」結束,透露出作者的情感不是快樂地歌唱,而是傾向於以酒來澆愁,或是借酒來抒發情緒,把嘴的實用功能,歸於情感的功能,於是,將詩的意義提升到作者情感的境界,而不僅是純粹的對於「嘴」的描摹而已。
眼 一對相戀的魚 尾巴要四十歲以後才出現 中間隔著一道鼻梁
(有如我和我的家人中間隔著一條海峽) 這一輩子是無法相見的了 偶爾
也會混在一起 祇是在夢中他們的淚
四、<眼>的魚意象
這首詩從眼的紋路開始想像,讓女性所害怕見到的魚尾紋在詩裡復活,重新賦予這兩尾魚新的定義與生命。
首先,詩人形容眼睛的尾巴,如同「一對相戀的魚/尾巴要四十歲以後才出現」。將眼「借喻」為「魚」,「魚」即為此詩的「喻依」;而「相戀」與「四十歲以後才出現」之語都是擬物為人,用來形容魚尾紋的特質。
接下來轉到人情之上,「中間隔著一道鼻梁」是具體的形容,形容兩尾魚(就是眼)所處的位置。然後用標點符號的刮號加以補充說明:「(有如我和我家人/中間隔著一條海峽)」,運用兩尾不得相見的魚之特性,類比於「我和我隔著一道海峽的家人」,是「譬喻」的寫法,將詩意轉入個人對於家人與家鄉的情懷。於是,接下來就說「這一輩子是無法相見的了」,既是詩人內心的感懷,同時,符合於眼睛一輩子不可能碰觸在一起的具體特質。由具體物的特質比擬於情感的特質,這一方面運用類比思維,另一方面也使具體與抽象、物質與情感在某種相似雷同的特質上聯結起來,產生新的價值與意義。
鼻 沒有碑碣 雙穴的 墓 梁山伯和祝英台 就葬在這裡
三、<鼻>的愛情聯想
這首詩將「鼻」子想像成「墓」,鼻子的兩個黑洞如同「沒有碑碣/雙穴的/墓」。這是譬喻法中的「借喻」。「喻依」是「墓」。其實,因形態的類似而引起的比喻實際上也是聯想作用而來,此是性質相似的「相似聯想」。接下來筆鋒一轉,提到「梁山伯和祝英台/就葬在這裏」,這是從「墓」雙穴的聯想而來,因而有「葬」的動作。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傳說中淒美的愛情故事,在他們浪漫而短暫的愛情中,眼淚是悲淒的影子,隨時隨地伴隨著愛情而發生,當一個人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時候,「鼻」子就成為重要的感官。因此,鼻子的樣子不但像是沒有碑碣的墓一般,同時,也是愛情的見證,這是將人文的部分結合物的功用,因而將詩意擴展到人與愛情的範疇。
然而,詩人再度轉折,「偶爾/也會混在一起/祇是在夢中他們的淚」,將不可能的化為可能,而可能發生的時刻就是在夢中,淚是媒介。將現實的場景拋入虛無的夢境中,不但說明相見的不可能,也說明自己在夢中數度夢見自己的家人,那種渴望相見而不得見的情感溢於言表。這種情感的抒發藉由不相見的左眼與右眼,以及相戀卻無法相聚的魚的情感表達,寫出作者內心的盼望,並且借此恰到好處地寫出作者對於「眼」的感受。
2006-02-22 23:31:3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Beanny 4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