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馬偕生平~~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做過什麼事情~~~央位我只知道它是個偉大的醫生
2006-02-22 06:23:11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samiel 1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馬偕基本資料
圖片參考:http://dc.ntut.idv.tw/peopel/pel11.JPG
一八四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Oxford)。 一八五五年,進入多倫多師範學院就讀。 一八五八年,多倫多師範學校畢業。 一八六六年,進入多倫多大學諾士神學院就讀。 一八六七年,轉學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神學部。 一八七0年,四月二十六日自普林斯頓神學部完成學業,同年底渡海遠赴英國愛丁堡大學修習宗教課程。 一八七一年,加拿大長老教會批准他成為海外宣教師,啟航東來。 一八七二年,三月九日在淡水登陸,選擇淡水做為他傳教台灣的根據地。 一八七三年,一月九日為嚴清華、吳寬裕、王長水、林孽、林杯五人舉行洗禮;設立五股坑教會堂、新港教會堂、和尚洲教會堂;租借民房做為醫館。 一八七四年,設立三重埔教會堂、新店教會堂。 一八七五年,設立後譜仔、基隆、大龍峒等教會堂。同年,與五股人士張聰明女士結婚。 一八七八年,在醫館發現第一宗肺胵蟲寄生人體內的病例。 一八八0年,建立台灣最初的現代醫院「滬尾偕醫館」。返回加拿大,榮獲皇后大學頒予「神學博士」學位。 一八八二年,七月二十一日「理學堂大書院」竣工開學。 一八八四年,一月十九日「淡水女學堂」完工,三月三日開學。 一九00年,巡視蘭陽平原教會。 一九0一年,因罹患喉癌,六月二日病逝於淡水家中。 重要貢獻一八七0年代的北台灣,無論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都已日趨重要,卻仍沒有一名傳教士長駐宣教,建立佈道的據點;馬偕遂決意立基淡水,作為宣教、醫療和教育的基地。在一八七二年至一九0一年間,足跡遍及台北、基隆、桃園、新竹、苗栗與宜蘭、花蓮,進出漢人、平埔族、高山族的聚落無數次,傳教的對象有佃農、工人、廚師、商販、漁民...,包括男女老幼,也包括深山、離島,幾乎無人、無地不與之接觸。他所設立的滬尾偕醫館、理學堂大書院、淡水女學堂,是北台灣現代文明傳入的據點。 一八七九年,建立北台灣最初的現代醫院,命名為「滬尾偕醫館」。「滬尾偕醫館」在一九一二年,隨都會發展遷至台北雙連,成為今日「馬偕紀念醫院」,一九六九年再度回淡水,在竹圍設分院。 一八八二年,興建「理學堂大書院」,又定名為「牛津學堂」。學堂裡安排的課程,除了神學和聖經外,有社會科學(歷史、倫理等)、自然科學(天文、地理、地質、植物、動物、礦物等)、醫學理論及臨床實習等,真配稱的上是台灣第一所新式學府。「牛津學堂」於一九一四年遷到台北,輾轉成為今日在陽明山的「台灣神學院」,牛津學堂原址則在一九一四年由馬偕長子偕叡廉先生創辦「淡江中學」,今日,已和「淡水高等女學校」合併成為「淡江中學」。一九六四年,在牛津學堂原址再度創辦「淡水工商專科學校」。 一八八三年,創設「女學堂」,將知識的甘霖均霑男女,啟蒙觀念之功大過一切。「女學堂」後來發展為「淡水高等女學校」。 馬偕肇始,教會力量延續的這些教育機構,從一八八0年代以來,已在北台灣屹立近百年,長期提供北台灣青少年一個求學的園地,特別是在日據五十年間,它位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籍青年,提供平等的入學機會,維持著珍貴的學習環境,而培育了不少人才。 馬偕著有「台灣遙記」,裡頭詳載了他在台灣的經歷見聞和研究報告,成為今天研究台灣歷史、人類學、文化和原住民的極品。
2006-02-21 14:31:0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Indigo Children 7 · 0⤊ 0⤋
馬偕的生平簡介
http://www.mmh.org.tw/intro/intro3.asp
馬偕博士於西元一八四四年三月廿一日誕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左拉村,在十歲以前,已常聞上帝之名,頗覺美妙和神聖,即決志成為十字架的戰士,並立志要做傳道士。
一八七二年三月九日馬偕博士由加拿大長老教會遣派來台灣宣教,並於一八八○年在淡水創建台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院——「偕醫館」,以醫療傳道之精神,展開身心醫治及傳福音的事工。
偕醫館設立二十年間,得到當時洋行歷任侍醫之協助,診治黎民病症無數,其中尤以瘧疾為最。
馬偕博士除了在醫館為病患診治疾病,也常帶領門徒四處醫療傳道,他們的足跡遍行北台灣,「一手聖經,一手鉗」即為當時的寫照。馬偕博士在台三十年間,為病患拔牙達二萬顆以上。
馬偕博士在台灣傳教不辭辛勞,於台灣居民、漳、泉、客家、平地、高山之間,宣講上帝救世福音,共設立教會達六十餘所,施洗信徒幾達四千人。一九○一年六月二日馬偕博士因喉癌病逝淡水寓所,偕醫館亦告停診。
大事紀
1872.3.9
馬偕博士登陸滬尾(淡水),六月一日開始診療工作。
1880
馬偕博士於淡水創建台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院——「偕醫館」。
1884.8.5
法艦炮擊淡水,偕醫館搶救傷兵,此為台灣第一次展開紅十字會之救援工作。
1901.6.2
馬偕博士病逝淡水寓所,偕醫館暫時關閉。
2006-02-21 14:44:4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3 · 0⤊ 0⤋
馬偕一生奉獻給台灣,一個簡表是無法傳達的,你可以上相關網站看看喔~~
http://mackay.ccpct.org.tw/history.htm
03.09 馬偕一行三人下午三時在滬尾(淡水)登陸,宿寶順洋行(現淡水郵局附近河岸),馬偕決定在此傳教。
1873 01.01 馬偕染上瘧疾
01.09 北部教會第一次施行洗禮於淡水教會,受洗者為嚴清華、吳寬裕、王長水、林孽、林杯五人。
01.16 北部教會第一次舉行聖餐典禮於淡水教會,陪餐者六人(馬偕與上記五名受洗信徒)。
03.01 偕牧師到五股,遭老婦潑糞侮辱。
03.02 建設第一間教堂,五股坑教會落成典禮。
09.14 「滬尾偕醫館正式落成開幕」。(在此館內,林格醫師Dr. Ringer發現了人體中的肺蛭蟲,乃「全世界首例」)
12.26 偕同夫人首次回加拿大,向總會海外宣道會報告在台傳福音的情形。
12.29 先抵達台南府拜訪巴克禮牧師等人。
1881 02.02 美國底特律馬偕船長夫人捐款美金三千元,在淡水建立「偕醫館」。
11.30 馬偕博士由加返台,途經美返抵淡水。
08.24 大竹圍教會(亦平族禮拜堂)開設。據統計,北部教會此時共有教會三十一所。
1884 01.19 淡水女學堂落成。
馬偕在噶瑪蘭平原共設立(蕃社頭、奇武老、打馬煙、奇立板、婆羅辛仔宛、南方澳、掃笏、打那美、埤頭、東門頭、武暖、淇武蘭、奇立丹、大竹圍)十四座禮拜堂。
10.12 偕牧師家眷和黎牧師夫婦、葉順到香港避難。
10.19 清國砲台防備司令孫開華提督親自到偕醫館慰勉傷兵。
10.20 法艦封鎖沿海各港口。教會遭暴徒迫害,教堂被毀七座【雞籠(基隆)、和尚洲(蘆洲)、八里坌、新店、大龍峒(大稻埕)、錫口(松山)、艋舺】,信徒數十名遇難殉道。
1885 04.15 法艦隊解除封鎖台灣各港口命令。
04.19 馬偕返抵淡水。
10.14 大稻埕衛門差人敲鑼宣告,民眾不可再稱馬偕「番仔」,得尊稱「偕牧師」。馬偕博士與嚴清華牧師視察宜蘭方面之教會,為1123名信徒施洗,並增設數所平埔族教會(加禮宛、婆羅辛仔罕、珍珠里簡、里澤簡、流流仔等)。
1887 蘇澳教會開設。
1894 06.12 馬偕博士於加拿大總會時,被公推為總會議長。(這表示馬偕博士在台灣的貢獻被全加拿大教會所肯定,並以教會最高榮譽贈授給他,以表最崇高的敬佩及愛戴。)
1895 04.17 甲午戰爭爆發。
06.04 日軍自澳底登陸佔領台灣。
11.19 馬偕博士全家及門徒柯維思返台,看到北部教會20多所為日軍佔用,信徒735名下落不明,隨即拜訪日本總督。
12.04 日軍慰問差使細川瀏牧師與馬偕博士在艋舺教會會晤共同舉行台、日人聯合禮拜。
1896 11.22 日本基督教會的禮拜堂舉行落成典禮,馬偕和南部的宋牧師一同參加。
11.23 馬偕謁見台灣總督乃木將軍,乃木允諾保護信徒。
12.07 乃面總督到淡水拜訪馬偕,參觀其博物館。
1897 01.04 乃木將軍派人前來博物館拍攝存檔。
03.04 乃木宴請馬偕和英美各國領事。
1898 08.29 南部的甘為霖、梅監霧牧師、蘭大闢醫師來訪。
1899 03.09 馬偕長女、次女分別許配陳清義和柯維思,由吳威廉牧師證婚。
05.18 吳威廉牧師返回加拿大休假。
1900 04.25 偕醫館經日本政府許可開業。
05.01 馬偕最後一次巡視噶瑪蘭平原諸教會,回淡水不久因喉癌聲音全部沙啞。
11.01 前往香港治療。
11 吳威廉牧師返回台灣,接替教會工作。
1901 1 馬偕自香港返台,病況日益嚴重。
06.02 馬偕博士經過長久病痛的糾纏,於下午四時病逝淡水寓所,享年五十有八,在台傳教前後三十年,設立教會達六十餘所,施洗信幾乎達三千人。
06.04 馬偕遺體葬於淡水馬偕墓園,門徒為紀念他,特立墓碑一座。
2006-02-21 14:30:5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JOE TRAVEL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