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雖然說功課是需要 不過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
現在是單單因為找不到資料想問看看了
我只查到
蘇軾 賈誼論
評論賈誼不見容於世,是由於不善處窮境、器量小、見識短、缺乏耐性所致。

有人能告訴我更詳盡的嗎?
(我希望是發表者整理過的)

2006-02-20 16:41:12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2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21/c3555.htm
大少看一下@@"~對於你的(二)
人緣不佳,遭人誹謗
賈誼年紀輕輕就得皇帝賞識,招致小人的嫉妒,又大力提倡改革,做人處事不夠圓融。結果上下左右均在文帝面前誹謗他,久而久之,文帝覺得他人緣不佳,便把他調出京。後雖重召回長安,但仍沒有再重用。漢文帝堪稱一代明君,卻連他也無法重用賈誼,可見賈誼真是有連才能無法掩蓋的缺點。

2006-02-22 15:30:45 · update #1

那個網站寫的0.0~可能我是被那個網站誤導了吧~"~
還有~我看完後還是覺得...找不到翻案論點=口=!
就是...原本是這樣的 可是被推翻成所謂賈誼器量小、見識短、缺乏耐性
那原本的評價是怎樣的呢@@?

2006-02-22 15:30:52 · update #2

4 個解答

一、要回答這篇,確實反覆看了又看我的【古文觀止】,從文言文與白話文中去比對蘇軾對賈誼的評論是否有誤,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深怕誤解古人兒大有不敬。

二、經我了解後,所做說明如后:
(一)我們要看到【賈誼論】的第二段,所謂【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這句話是說【遇到像漢文帝這樣的君主,還要因為不用他(賈誼)而死】。

(二)再來,我們看到第三段,【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大臣.......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可以得志】,這句話代表賈誼上有君主的支持,下又不遭人忌,他還有什麼不滿呢?他的大好前途正等著他呢!

(三)有趣的是同樣第三段,【觀其過湘................而自殘至此】,幾句話裡代表著賈誼的道理或諫言一次沒讓君主所採用,所以在過湘江的時候想起屈原當時的情景更鬱鬱寡歡,作賦追悼後即興輕生之念,最後早早結束生命。

(三)言至於此,我想你應該有所明瞭為何蘇軾會這樣批評賈誼了吧!只不過一、兩次的諫言未讓君主採用,就耿耿於懷無法接受,所以蘇軾說【是亦不善處窮者也】,也就是說賈誼不會善處窮困的環境罷了。

(四)在古人看來,因為這些事情而輕生,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尤其賈誼又是擁有那麼獨厚的條件,所以蘇軾評論他善處窮境、器量小、見識短、缺乏耐性所致,這個道理應該懂了吧。

(五)順帶一提,看看我們的社會新聞,不乏那些功課好而受師長們青睞的學子們,很多人都是受不了壓力與刺激而輕生,如此,值得嗎?

以上僅個人閱讀的些許意見,如有相歧,不吝指正。

2006-02-25 22:35:31 補充:
暗部ANBU你好:
很高興有機會與你共同探索這個問題,其實,看了古文觀止及相關網站,我想自古以來學者給予賈誼正面評價的居多,但你說"原本的評價",建議你可以去看看史記中屈原賈誼列傳,會寫得比較詳盡吧!

2006-02-25 22:44:23 補充:
另外,看了蘇軾的賈誼論,發現其內容諸多可駁斥的地方,例如:賈誼是因為梁懷王摔馬辭世後,他傷心難過連哭數日而終,但蘇軾卻說是因漢文帝一兩次不採用他的建議或諫言,最後終日懷憂而亡。
又以賈誼如此年輕又受文帝重用,而且又主張改革,當然會遭人忌,所以在蘇軾賈誼論中說他上得文帝恩寵,下得百官支持,這是早期剛出道的賈誼。

2006-02-25 22:46:57 補充:
這裡有一個網站,是駁蘇軾的賈誼論,希望對你會有所幫助喔。
http://www6.blog.163.com/push/-SH__-l4A6Lo-0-07.html

2006-02-26 15:02:54 補充:
另外,在李商隱寫的【賈生】一詩中,也曾寫道【賈生才調更無倫】,也就是說賈誼才能風度確實超群絕倫,這對他來說是個正面的褒揚。

2006-02-20 04:25:4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大少 4 · 0 0

謝拉!!! 正需要此資料!!!優質問答^^

2008-07-10 15:47:0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不會冷 5 · 0 0

關於大少所駁斥賈誼論之觀點,在下有一點不為茍同
大少說:賈誼如此年輕又受文帝重用,而且又主張改革,當然會遭人忌,所以在蘇軾賈誼論中說他上得文帝恩寵,下得百官支持,這是早期剛出道的賈誼。

蘇軾所言「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這段是從"如果"的觀點的出發的,也就是說蘇軾是認為如果賈誼能和絳侯與灌嬰這種開國功臣相深交,先取得朝中臣工的向心,再取得天子之信任和重用,上下兼顧,圓融以處的話,賈誼的雄才大略是一定可以達到的,故後言「不過十年,可以得志」
故蘇軾並非是說賈誼有上得恩寵,下得支持,而是說如果賈誼能做到這樣的話,就可「舉天下而惟吾之所欲為」了

此為在下愚論,如有不當懇請指點

2008-06-12 22:15:4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1 · 0 0

誠如大少引用的「賈生才調更無倫」,我想跟東坡的留侯論一樣,他之所以為一翻案文章,我想他推翻了司馬遷的論點,雖然賈誼上過第一本萬言書「治安策」,看似良臣賢將,但東坡嫌他「志大量小,才有餘識不足」,爲梁懷王哭泣多日,自傷自殘地傷心過度死了。王世貞還替賈誼不平,說東坡說得過份了,壽夭有命。

2007-02-20 12:26:1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東流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