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誰可以告訴我 228事件的背景[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或社會因素]{這行的其中一個}
時間 導火線 經過 政府日後改善[這行必要]

2006-02-06 10:10:15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Ezicicle 5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5 個解答

背景:台灣在經過清朝末期劉銘傳與日本統治,所從事各種近代化建設,使得安定的台灣與動亂不停的中國大陸已經產生不同的歷史發展,而且差距越來越大。

1945 年 8 月 15 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結束日本在台的殖民,由中國接管台灣。台灣人起先歡喜地迎接、並期待「祖國」的到來,但是國民政府的接收,卻帶來政治的腐敗、經濟的蕭條,以及越來越惡化的社會治安。因此台灣人從希望的心情,跌進了絕望的深淵。在國民政府接收的第二年( 1946 年),台灣社會經常發生軍警與民眾的衝突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成大規模的流血事件。

終於在 1947 年的 2 月 27 日傍晚,專賣局查緝員到台北市現今的南京西路附近,查獲一名女菸販林江邁販賣走私煙,還用手槍槍柄打傷林婦頭部,使得圍觀的群眾非常憤怒並追打查緝員,慌張中逃跑的查緝員毫無目標地向群眾亂開槍,卻誤殺一名旁觀市民陳文溪。群眾積壓已久的情緒,就好像火山的爆發一般炸開來,衝向警察局和憲兵隊抗議,但卻得不到任何回應。

28 日上午,各地憤怒的群眾湧向專賣局台北分局抗議,並到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沒想到,長官公署用機關槍向群眾掃射,死傷數十人。青年、民眾到台灣廣播電台(就是現在的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向全台灣廣播事件的經過,並請求各地的民眾起來響應,因此,衝突事件迅速擴及全島,各大市鎮都發生騷動,出現台灣青年學生、民眾、退伍士兵結合,與國民政府軍隊對抗的局面。

接著從 3 月 1 日到 5 日,由國民參政員及省參議員等人推派代表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行政長官陳儀交涉事件的善後處理事宜,進而提出政治改革要求,陳儀表面上同意改革,全台各地的騷動才逐漸平息。卻沒想到,陳儀暗中打電報向南京政府請求緊急派兵來台鎮壓。

但是,就在 3 月 6 日「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發表「告全國同胞書」的這一天,高雄市卻發生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殺害前來交涉的高雄處理委員會的代表,並且派軍隊向開會中的社會人士掃射,造成慘重傷亡。

處理委員會在 3 月 7 日通過著名的「四十二條要求」,其中包括政治改革方案,要求台灣的陸、海軍皆由台灣人擔任。但是陳儀知道南京派來的軍隊即將到達台灣,開始翻臉不認帳,他不再理會先前他所承認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就在 3 月 8 日下午,從南京派來的軍隊到達基隆港,一上岸立即從北到南進行無差別的屠殺,台灣因此社會陷入一片巨大的恐慌之中。緊接著進行「清鄉」的鎮壓行動,進行全台性的捕殺,濫殺無辜的台灣人民,死亡人數多達一萬至兩萬人,這就是台灣歷史上所稱的「二二八事件」。


1947年02月27日
晚上7:00 台北市太平町天馬茶房附近發生緝煙血案。
晚上9:00 民眾群集警察總局、憲兵隊,要求嚴辦兇手。

1947年02月28日
中午 台北市民眾請願抵行政長官公署,警衛以機關槍射擊,造成死傷。
下午 民眾聚集板橋車站,北上火車被阻。基隆市騷動,軍隊開槍鎮壓。
下午2:00 台北市參議會緊急會議,向陳儀提出嚴辦兇手、組織調查委員會等6項要求。
下午3:00 台北市戒嚴,武裝軍警巡邏市區,開槍掃射,全台為之震動。
晚上7:00 參謀長柯遠芬、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等人向市民廣播。
基隆市第一警局遭襲。
柯遠芬調高雄鳳山獨立團的1個營和基隆2個中隊開赴台北。

1947年03月1日
早晨 鳳山獨立團的一個營於新竹火車站受阻。
上午9:00 基隆戒嚴,市參議會舉行臨時大會,提出改革、要求取消戒嚴。
台中市召開市民大會(謝雪紅主持)成立「人民政府」。
晚上10:00 台北市參議會在中山堂緊急開會,成立「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
提5項請求。
中午 杜聰明對記者表示事件之遠因為政府貪污。
下午2:00 台北市民包圍鐵路管理委員會,警察開槍殺死18人,傷40多人。
晚上5:00 陳儀第1次廣播。
北門鐵路管理委員會前,警察大隊掃射民眾,情勢更惡化。
晚上8:00 陳儀宣布台北午後12點解除戒嚴,但禁止集會遊行。
軍憲主管張慕陶、柯遠芬、李翼中函請蔣渭川協助。
陳儀調馬公守備隊兩中隊準備派往中部。

1947年03月2日
「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改組為「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並擴大組織。

上午10:00 台中市戒嚴。
下午3:00 陳儀第2次廣播,宣布「不追究」等4項重點。
晚上6:00起 基隆市解除戒嚴。陳儀電國府請調整編軍隊來台。
桃園、新竹、員林、斗南、嘉義各地發生市官民衝突。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成立新竹市分會。

2006-02-06 10:21:4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尚睿 2 · 0 0

事實上多問問老一輩的人,可能會更明白些。
228事件,已經成為政客操弄的議題了,曾經一個新竹的老伯伯,他是道地的新竹人,當年發生時,他是新竹火車站的小弟,打雜打工的,在228後續事件,他說...外省人死的比本省人還多,現在228事件好像被說成外省人欺侮本省人,那是被政客操弄結果。
當年很多外省人是隻身來台,即使死了,也沒有親人後代可追究,倒是本省人有後人可追訴...所以即使今官方網站,公怖的死亡人數,並沒有像那些有心政客訴說那樣...
228事件,說穿了就是統治階層與被統治階層間的矛盾所演變的結果...若是牽扯到統獨問題,我認為那是被扭曲的。

2006-07-08 14:29:1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不要問偶,偶什麼都不知道 1 · 0 0

【二二八事件】

*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內的二二八紀念碑
二二八事件(1947年),表面上是一場於1947年2月27日發生在台北的官民糾紛,是由公賣局查緝員取締私煙而引起的,但是,事件的爆發卻有其結構性因素,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本地之臺灣人和國民政府派來接收臺灣之外省人的一場族群衝突。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對後來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扮演著相當程度的重要角色。
*事件經過
1947年2月27日,「臺灣省專賣局」查緝員傅學通等六人及四名警察,在台北市南京西路的天馬茶房(位於今延平北路)前發現寡婦林江邁販賣私煙,查緝員等人試圖將她逮捕,但附近民眾集結並為她求情。在查緝員堅持不讓步,而民眾越聚越多的情況下,林婦被槍扥擊傷頭部。民眾目睹此景後極為憤怒,乃將查緝員包圍,傅等人開槍警告,不幸誤殺了當時在自宅樓下觀看熱鬧的市民陳文溪。激憤的群眾在當晚就包圍警察局,要求懲兇,但得不到滿意的答覆。第二天,台北市罷工、罷市,並聚眾向行政長官公署請願示威。不幸又因公署衛兵開槍造成傷亡,民眾情緒激昂,因而從3月1日起,又爆發了全島性的反抗政府事件(楊碧川 1997,55-6)。
生氣的群眾聚集在台北市中心。詳細日期不詳。
如果不把零星發生的暴動事件1考慮進來的話,這些反抗事件大致上循著兩條同時發生的路線在進行︰一為政治交涉路線﹔另一為武裝抗爭路線(李筱峰 1995,99)。一方面,台北及各地的各級民意代表及社會名流,紛紛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簡稱「處委會」),和行政長官陳儀展開協商談判,並對陳儀提出逮捕貪官污吏、廢止行政長官公署、實施省自治、在行政、司法、軍事各方面起用臺灣人等要求(若林正丈 1998,58)。另一方面,在台中、嘉義、斗六、高雄、花蓮等地,則出現以若幹民間力量收繳槍械,組織民兵,試圖以武力進行抗爭的嚐試,這其中當以由前台灣共產黨領袖謝雪紅所號召的台中地區「二七部隊」最為有名(李筱峰 1995,99﹔楊碧川 1997,56)。陳儀錶面上做了一些讓步,如解除臨時頒布的戒嚴令,以換取時間,但事實上則以臺灣人「叛亂」為由,暗中要求國民黨中央緊急派兵前來臺灣鎮壓。3月8日,蔣介石自大陸派來的援軍抵達,陳儀就對這未及成熟就爆發的叛亂回以徹底的鎮壓。連擁有警察武裝的台中「二七部隊」也無法有效抵擋,只能撤退至中部山脈入口埔里並自行解散。17日,中央政府派遣國防部長白崇禧來臺「宣撫」,都市裡的虐殺行為錶面上暫告結束,但實際上的「清鄉工作」(舉發事件參加者的滾雪球作戰),在之後仍繼續持續了九個月之久(若林正丈 1998,59)。這次的事件歷史上稱之為「二二八事件」。在事件後國家所主導的鎮壓行動中,估計有從一千到一萬五千人以上的臺灣人被屠殺2,包括地方議員、醫師、律師、新聞記者、教師等社會菁英,有人將事件之後的這次秋後算帳另外稱之為「清鄉運動」或者是「三月屠殺」。不光是本省人,當時許多外省人在軍隊尚未抵台前也因為社會動盪被殺害,軍隊自基隆登陸後有更多例證是外省人與本省人之間在高壓鎮壓下的暗自互保。在這次大規模的肅清屠殺以後,「臺灣因此喪失了戰前殖民地反抗運動中所累積起來的優秀人才」(若林正丈 1998,60)。有位經歷過「二二八事件」和其後五零年代「白色恐怖」的臺灣老作家,在接受訪問時竟然對日本學者若林正丈表示︰「我這世代還能活到今天的,都是二流的人才。」(若林正丈 1998,60)。
*二二八事件的影響
由國民黨軍隊操作、架設在救火車上的機關槍。當時服務於聯合國的Dr. M. Ottsen在台南親眼看到該事件的發生。詳細拍攝日期不詳。跟據李筱峰(1995,99-102)的研究,在此次事件中,不論是政治交涉路線,或者是武裝抗爭路線,他們在事件中所提出的訴求,事實上都僅止於「高度自治」而已,在國家認同的層次上,基本上仍以大中國為認同的對象,並未提昇到「臺灣獨立」的要求。但是,在這次事件以後,面對國民黨政府對臺灣人殘酷的屠殺,臺灣人和中國人之間的隔閡益為加深,臺灣人想要追求自己之獨立國家的想法,從此漸漸產生出來。可以說,二二八事件是之後臺灣獨立運動的起點(e.g., 張德水 1992,154﹔王育德 1979,162﹔周明峰 1994,139)。美國學者Meisner(1964, 155)就這樣表示︰「『二二八』一詞,不僅僅是[在海外]流亡之臺灣獨立團體的口號,更是喚起所有已成年臺灣人之個人悲慘經驗的一個象徵。」臺灣作家李喬也這樣表示︰二二八事件是臺灣史上,死傷最慘最多,影響最深廣的歷史事件。「二二八」已成為臺灣人共同的夢魘、族群的共同潛意識﹔臺灣人的意識、精神、情操、人間形象、人生理想,藝術創造,價值觀念等等,都隱含了「二二八」的因數。(李喬 1993,219) 在台灣完成民主化工程以後,李登輝總統先是於1995年代表政府向所有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家屬公開道歉。在隔年1996年,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宣佈訂定「228紀念假日」,行政院也在同年通過訂定228為國定假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也曾在2003年選舉期間,就此事件而向臺灣人民公開道歉。至於現任總統陳水扁,更是早在在擔任台北市市長期間,就爲紀念此事件而把台北新公園改名爲二二八和平公園,並於公園內設立紀念館和紀念碑。雖然近年來四大族群逐漸彌合,但潛意識中本省與外省人的對抗仍會在選舉中偶爾被撩撥起,此事件對臺灣過去和現在的發展都埋下了一個難以讓人正視的影響。

2006-02-07 17:03:3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小帽 2 · 0 0

台灣在經過清朝末期劉銘傳與日本統治,所從事各種近代化建設,使得安定的台灣與動亂不停的中國大陸已經產生不同的歷史發展,而且差距越來越大。

1945 年 8 月 15 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結束日本在台的殖民,由中國接管台灣。台灣人起先歡喜地迎接、並期待「祖國」的到來,但是國民政府的接收,卻帶來政治的腐敗、經濟的蕭條,以及越來越惡化的社會治安。因此台灣人從希望的心情,跌進了絕望的深淵。在國民政府接收的第二年( 1946 年),台灣社會經常發生軍警與民眾的衝突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成大規模的流血事件。

終於在 1947 年的 2 月 27 日傍晚,專賣局查緝員到台北市現今的南京西路附近,查獲一名女菸販林江邁販賣走私煙,還用手槍槍柄打傷林婦頭部,使得圍觀的群眾非常憤怒並追打查緝員,慌張中逃跑的查緝員毫無目標地向群眾亂開槍,卻誤殺一名旁觀市民陳文溪。群眾積壓已久的情緒,就好像火山的爆發一般炸開來,衝向警察局和憲兵隊抗議,但卻得不到任何回應。

28 日上午,各地憤怒的群眾湧向專賣局台北分局抗議,並到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沒想到,長官公署用機關槍向群眾掃射,死傷數十人。青年、民眾到台灣廣播電台(就是現在的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向全台灣廣播事件的經過,並請求各地的民眾起來響應,因此,衝突事件迅速擴及全島,各大市鎮都發生騷動,出現台灣青年學生、民眾、退伍士兵結合,與國民政府軍隊對抗的局面。

接著從 3 月 1 日到 5 日,由國民參政員及省參議員等人推派代表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行政長官陳儀交涉事件的善後處理事宜,進而提出政治改革要求,陳儀表面上同意改革,全台各地的騷動才逐漸平息。卻沒想到,陳儀暗中打電報向南京政府請求緊急派兵來台鎮壓。

但是,就在 3 月 6 日「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發表「告全國同胞書」的這一天,高雄市卻發生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殺害前來交涉的高雄處理委員會的代表,並且派軍隊向開會中的社會人士掃射,造成慘重傷亡。

處理委員會在 3 月 7 日通過著名的「四十二條要求」,其中包括政治改革方案,要求台灣的陸、海軍皆由台灣人擔任。但是陳儀知道南京派來的軍隊即將到達台灣,開始翻臉不認帳,他不再理會先前他所承認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就在 3 月 8 日下午,從南京派來的軍隊到達基隆港,一上岸立即從北到南進行無差別的屠殺,台灣因此社會陷入一片巨大的恐慌之中。緊接著進行「清鄉」的鎮壓行動,進行全台性的捕殺,濫殺無辜的台灣人民,死亡人數多達一萬至兩萬人,這就是台灣歷史上所稱的「二二八事件」。

2006-02-06 10:19:3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Carrot Su 3 · 0 0

【一、發生的背景】
  「二二八事件」(說明1)於台灣光復(說明2後不到一年半之時間發生,其背景極為錯綜複雜,並非單一因素所能解釋的。首先,由於長達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同胞對祖國的政治制度與社會現況,均缺乏了解,因而於光復之初,期望過高(說明3)。其次,在政治方面,行政長官制度說明4),確有諸多缺失,而官箴(說明5)、軍紀欠佳(說明6),政治參與和待遇也不盡公平(說明7)。在經濟方面,由於不當之管制政策說明8),百業蕭條(說明9),物價飛漲(說明10),失業嚴重。在社會方面,復員返鄉的前台籍日軍軍人(說明11),就職無路,一文莫名,因而逐漸形成一股不滿政府的暗潮。此外,行政長官陳儀個性剛愎(說明12),以致下情不能上達,官民關係惡劣。由於以上種種因素,有識之士早已預感危機之瀕臨(說明13),然而,長官公署猶渾然不覺(說明14)。

【二、事件之爆發】
「二二八事件」源自緝私員與憲警單位因緝私煙處理失當( 說明15),始導致二月二十八日部分台北市民之請願示威,並罷工、罷市( 說明16)。又因當日發生公署衛兵槍擊請願民眾事件( 說明17),紛亂益發不可收拾,乃由請願懲兇一變而為對抗公署( 說明18),進而激化為省籍衝突( 說明19)。此一抗爭與衝突,迅即蔓延全島,使原本單純的治安事件變質為政治運動,地方領袖乘機要求全面改革,部分地區並因接收軍警武器( 說明20),以致發生武裝衝突。

【政府日後改善】
二二八事件」誠然為近代台灣史上之重大悲劇,而此悲劇的造成,乃為諸多因素交互激盪的結果。台民在殖民統治下五十年,日人處心積慮所設計的隔離政策,造成台民對祖國的隔閡,更何況在日人有心的教育下,台民的認知和價值觀,已與大陸民眾有明顯的差距。相對地,大陸民眾及政府官員對台灣情形,亦非常陌生; 加上當時大陸戡亂情勢日趨惡化,政府自無心力對台灣付出更多的關懷,而主政者不能體察民情,反在政治上打壓台籍人士。再者官員無能,貪污情況嚴重,更加深人民對政府的不滿。惟台灣在二次大戰時曾遭到嚴重破壞(說明78),中國大陸又因政局動盪,戰亂不絕,無力支援台灣(說明79),復原工作自非短期所能達成(說明80),此項客觀事實始終未能普遍為台民所了解。故悲劇的發生實亦有當時主觀與客觀因素的存在,亦非主政者所能完全控制。


內容詳情,請參考http://www.228.org.tw/history228_general.php?id=17

2006-02-06 10:19:1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