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非常緊急。。。請各位大大幫忙一下吧!!

完整題目:在三國演義中,他先為劉備的謀士,後因母親被困在曹營,只好投曹,其母死後,他發誓不畏曹操用計,人稱<身在曹營 心在漢>

Q:題目中的<他>是指誰呀?

2006-02-05 06:31:08 · 14 個解答 · 發問者 秤ㄦ 逆。ˊ 1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那。。。到底是哪勾勒?
關羽還是徐蔗阿??= =

2006-02-09 15:12:41 · update #1

14 個解答

"徐庶"是也..

據《魏略》記載,徐庶字元直,少時愛擊劍,曾經替人報仇而殺人,後來被捕。問他姓名,不答,官府把他縛在車上遊街,沒有人敢相認,後來同夥把他救了出來。徐庶從此棄武從文,努力向學。可見徐庶允文允武,有勇有謀,是個人才,可惜事跡留下來的不多,若不是《三國演義》,大概沒多人注意到他。

《三國志》對徐庶的描繪非常有限。除了推薦諸葛亮及老母被擒,並無多少記述。當然也就看不出徐庶和諸葛亮齊名的稱譽。

從史書片言隻字看來,徐庶甚至於和諸葛亮差了一截。

裴松之注引《魏略》說,徐庶和諸葛亮是同學。有一次諸葛亮和要好的同學石韜、徐庶、孟建等人聊天時,問:「你們三個人未來當官,可以當到刺史、郡守。」三位同學反問諸葛亮:「你自己呢?」諸葛亮笑而不答。

《魏略》並且說,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不像包括徐庶在內的幾位同學「務於精熟」。

從《魏略》記載,諸葛亮的志向顯然高過徐庶很多,至少從諸葛亮語氣之自負聽來,諸葛亮是不把徐庶看在和自己同一層級的。

但是這樣說不代表諸葛亮看輕徐庶。《魏略》記載,曹丕掌權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諸葛亮聽說後,感慨的說:「魏國這麼人才濟濟嗎?為什麼他只能當這個官?」諸葛亮頗為這位老同學叫屈。

而說到徐庶,大家一定會聯想起他那戲劇性的投曹營情節,而且若非如此,大名鼎鼎的軍師諸葛亮還不知幾時才能登場。然而,不管事實真相為何,徐庶畢竟變成曹操麾下的一名謀士了,他在新團隊的生活,究竟過得怎樣呢?

徐庶這個人物是《三國演義》裡的飛來一筆,從化名「單福」在新野城投靠劉備,到後來進了曹營一言不發,也就沒他的戲了。然而歷史上的徐庶卻不是這般凌空出世的。

首先徐庶投劉備時並沒有化名「單福」。《魏略》記載︰「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單家子者,孤寒人家子弟也,羅貫中誤為姓單人家的兒子了。徐庶少年時有點像今天的「小混混」,老是找人打架鬥毆,曾被官府抓去示眾。後來他浪子回頭,棄武從文,與諸葛亮、石韜相善。

徐庶也並不是在舉薦了諸葛亮後馬上就投曹營去了,事實上他還跟諸葛亮在劉備手下共事過一段時間。徐庶去許都是在劉備離樊城南走途中,徐母被曹操俘虜了去後。至於《三國演義》中徐母罵曹責子的故事也不見於史傳,估計是小說家參照或移植漢初王陵母親的事跡而來的,故事如出一轍。《漢書‧王陵傳》記載︰王陵跟了劉邦,項羽就抓陵母想招王陵來降。王陵母偷偷派人去告訴兒子︰「好好地侍奉漢王,不要因為我而有二心。」說罷伏劍而死。顯然,徐母罵曹故事從此演化而來,羅貫中只是把「伏劍而死」改為「上吊自盡」而已。中國古典小說中這種演化移植技巧用得很多,多讀幾本自然看出其中雷同。

徐庶進曹營,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他的好友石韜也歷任郡守、典農校尉。諸葛亮聽說後感嘆道︰「魏國真是人才多啊!像徐庶、石韜這樣的人都不見用!」事實上,像諸葛亮這般春風得意的人,此時已很難理解徐庶的落魄了。當然也只有春風得意的人,才會同情敬重落魄的人;兩個落魄的人,尤其是兩個春風得意的人,都不會互相敬重,互相同情,只會互相傾軋。

徐庶在曹營中做的實在是一種絕望的反抗。絕望乃包括對現狀險惡的全部接受︰曹營中楊修、孔融等不合作者的下場,不能不使他意識到自己處境的險惡,從而絕望,但絕望同時也包括了對非人性的根本拒絕。因為曹操把徐庶弄進曹營,本就是看中他的才華。張繡的謀士賈詡、袁紹的謀士辛毗、劉表的謀士蒯越投了曹操都得以重用,如果他徐庶肯全心全意投曹操,倒也不必絕望。然而徐庶作為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與曹操大破大立的性格,從根本上格格不入,他也就不願摧眉折腰,泯滅自己的人性了。所以說徐庶的絕望也表明了自我存在的勇氣。它是對於自我肯定的力量的體驗,是相對於「奴隸道德」的「主人道德」。徐庶是個悲劇人物,同時,又是個了不起的英雄。

有一種說法,認為徐庶實在是個隨風倒的滑頭,因為他去曹營的時候,正是劉備最艱難,幾乎生存不下去的時候。持此論者實在是不了解徐庶啊!如果要隨風倒,劉備什麼時候勢力大於曹操過了?徐庶應該一開始就去投曹操,何必先投劉備再降曹操呢?徐庶臨去之日,劉備依依不捨,知人之明如劉備者,豈能為一滑頭而不捨?

徐庶進了曹營後,確實沒做什麼事。當然也不像《三國演義》裡說的識破龐統的連環計,把個龐統嚇得魂飛膽戰,因為那時他根本不在赤壁軍中。按史料記載,他應該與臧霸一起配合張遼等攻伐袁術餘部陳蘭去了。順便說一下,赤壁之戰中,曹營許多大將如張遼、徐晃等並未隨曹操大軍。因為曹操的戰線不止江東一處,這些大將都已獨當一面了。《三國演義》寫曹營諸大將均跟著曹操狼狽逃命,實在是為了出曹操的醜而已。

徐庶進曹營後終生不設一計,他是以固有的誠實和勇氣,表明個體存在對於處境的一種積極參與的態度,而這與各種失敗主義無緣。從明哲保身的角度講,徐庶的一言不發也較楊修、孔融的亂發議論更為高明。從這一層上講,徐庶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也是諸多懦弱的知識分子可以效法的楷模。

2006-02-05 06:37:1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港都ㄚ正 4 · 1 0

黃權嗎?= =
感覺向它
不然就關羽= =
還是徐庶

2006-02-10 10:28:3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2 · 0 0

Q:題目中的<他>是指誰呀?
A:徐庶

據《魏略》記載,徐庶字元直,少時愛擊劍,曾經替人報仇而殺人,後來被捕。問他姓名,不答,官府把他縛在車上遊街,沒有人敢相認,後來同夥把他救了出來。徐庶從此棄武從文,努力向學。可見徐庶允文允武,有勇有謀,是個人才,可惜事跡留下來的不多,若不是《三國演義》,大概沒多人注意到他。

《三國志》對徐庶的描繪非常有限。除了推薦諸葛亮及老母被擒,並無多少記述。當然也就看不出徐庶和諸葛亮齊名的稱譽。

從史書片言隻字看來,徐庶甚至於和諸葛亮差了一截。

裴松之注引《魏略》說,徐庶和諸葛亮是同學。有一次諸葛亮和要好的同學石韜、徐庶、孟建等人聊天時,問:「你們三個人未來當官,可以當到刺史、郡守。」三位同學反問諸葛亮:「你自己呢?」諸葛亮笑而不答。

《魏略》並且說,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不像包括徐庶在內的幾位同學「務於精熟」。

從《魏略》記載,諸葛亮的志向顯然高過徐庶很多,至少從諸葛亮語氣之自負聽來,諸葛亮是不把徐庶看在和自己同一層級的。

但是這樣說不代表諸葛亮看輕徐庶。《魏略》記載,曹丕掌權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諸葛亮聽說後,感慨的說:「魏國這麼人才濟濟嗎?為什麼他只能當這個官?」諸葛亮頗為這位老同學叫屈。

而說到徐庶,大家一定會聯想起他那戲劇性的投曹營情節,而且若非如此,大名鼎鼎的軍師諸葛亮還不知幾時才能登場。然而,不管事實真相為何,徐庶畢竟變成曹操麾下的一名謀士了,他在新團隊的生活,究竟過得怎樣呢?

徐庶這個人物是《三國演義》裡的飛來一筆,從化名「單福」在新野城投靠劉備,到後來進了曹營一言不發,也就沒他的戲了。然而歷史上的徐庶卻不是這般凌空出世的。

首先徐庶投劉備時並沒有化名「單福」。《魏略》記載︰「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單家子者,孤寒人家子弟也,羅貫中誤為姓單人家的兒子了。徐庶少年時有點像今天的「小混混」,老是找人打架鬥毆,曾被官府抓去示眾。後來他浪子回頭,棄武從文,與諸葛亮、石韜相善。

徐庶也並不是在舉薦了諸葛亮後馬上就投曹營去了,事實上他還跟諸葛亮在劉備手下共事過一段時間。徐庶去許都是在劉備離樊城南走途中,徐母被曹操俘虜了去後。至於《三國演義》中徐母罵曹責子的故事也不見於史傳,估計是小說家參照或移植漢初王陵母親的事跡而來的,故事如出一轍。《漢書‧王陵傳》記載︰王陵跟了劉邦,項羽就抓陵母想招王陵來降。王陵母偷偷派人去告訴兒子︰「好好地侍奉漢王,不要因為我而有二心。」說罷伏劍而死。顯然,徐母罵曹故事從此演化而來,羅貫中只是把「伏劍而死」改為「上吊自盡」而已。中國古典小說中這種演化移植技巧用得很多,多讀幾本自然看出其中雷同。

徐庶進曹營,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他的好友石韜也歷任郡守、典農校尉。諸葛亮聽說後感嘆道︰「魏國真是人才多啊!像徐庶、石韜這樣的人都不見用!」事實上,像諸葛亮這般春風得意的人,此時已很難理解徐庶的落魄了。當然也只有春風得意的人,才會同情敬重落魄的人;兩個落魄的人,尤其是兩個春風得意的人,都不會互相敬重,互相同情,只會互相傾軋。

徐庶在曹營中做的實在是一種絕望的反抗。絕望乃包括對現狀險惡的全部接受︰曹營中楊修、孔融等不合作者的下場,不能不使他意識到自己處境的險惡,從而絕望,但絕望同時也包括了對非人性的根本拒絕。因為曹操把徐庶弄進曹營,本就是看中他的才華。張繡的謀士賈詡、袁紹的謀士辛毗、劉表的謀士蒯越投了曹操都得以重用,如果他徐庶肯全心全意投曹操,倒也不必絕望。然而徐庶作為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與曹操大破大立的性格,從根本上格格不入,他也就不願摧眉折腰,泯滅自己的人性了。所以說徐庶的絕望也表明了自我存在的勇氣。它是對於自我肯定的力量的體驗,是相對於「奴隸道德」的「主人道德」。徐庶是個悲劇人物,同時,又是個了不起的英雄。

有一種說法,認為徐庶實在是個隨風倒的滑頭,因為他去曹營的時候,正是劉備最艱難,幾乎生存不下去的時候。持此論者實在是不了解徐庶啊!如果要隨風倒,劉備什麼時候勢力大於曹操過了?徐庶應該一開始就去投曹操,何必先投劉備再降曹操呢?徐庶臨去之日,劉備依依不捨,知人之明如劉備者,豈能為一滑頭而不捨?

徐庶進了曹營後,確實沒做什麼事。當然也不像《三國演義》裡說的識破龐統的連環計,把個龐統嚇得魂飛膽戰,因為那時他根本不在赤壁軍中。按史料記載,他應該與臧霸一起配合張遼等攻伐袁術餘部陳蘭去了。順便說一下,赤壁之戰中,曹營許多大將如張遼、徐晃等並未隨曹操大軍。因為曹操的戰線不止江東一處,這些大將都已獨當一面了。《三國演義》寫曹營諸大將均跟著曹操狼狽逃命,實在是為了出曹操的醜而已。

徐庶進曹營後終生不設一計,他是以固有的誠實和勇氣,表明個體存在對於處境的一種積極參與的態度,而這與各種失敗主義無緣。從明哲保身的角度講,徐庶的一言不發也較楊修、孔融的亂發議論更為高明。從這一層上講,徐庶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也是諸多懦弱的知識分子可以效法的楷模。

P.S此文為轉貼

2006-02-06 16:33:08 補充:
關羽

關羽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對原本的主子很忠心~指關羽!!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71604086

做一下修正
這一句話「在三國演義中,他先為劉備的謀士,後因母親被困在曹營,只好投曹,其母死後,他發誓不畏曹操用計」 是說 徐庶
然而「人稱<身在曹營 心在漢>」這是關羽在曹營所說的

所以此題目有兩個答案
1.A:徐庶
2.A:關羽

2006-02-05 13:54:4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3 · 0 0

並不是關羽~ 有個重點
他先為"劉備的謀士",後因"母親被困在曹營" 他發誓"不為曹操用計" ->徐庶
關羽是為了要保護劉備的老婆~ 不過個主題<身在曹營 心在漢> 應該給關羽用比較合適

2006-02-05 13:17:0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LVIN 2 · 0 0

「身在曹營,心在漢營」的應該是最近那些回到國民黨的親民黨立委

2006-02-05 08:25:25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ries 陳 3 · 0 0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三国时的徐庶,本来已投奔刘备后被曹操骗到营中,临辞别刘备时对刘备说:“庶决不为曹设一谋。”著名的赤壁之战,在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时,徐庶也正在操身边,而且两计均被徐庶识破,但徐庶“就是不说”而且向庞统讨了脱身之计。徐庶虽然身子在曹操营中,是曹操的谋臣,但心里始终惦记着刘备。这才是真正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2006-02-05 07:26:07 · answer #6 · answered by Volare 6 · 0 0

答案是: 關羽
以下資料提供佐證
*關羽忠義尋兄 曹操守信義得人心

關羽降了曹操後,曹操想盡辦法想留住關羽,不僅拜其為偏將軍,而且送金銀、美女,甚至把心愛的赤兔寶馬也送給了關羽。但是關羽不為所動,對曹操手下的張遼說:「吾極知曹操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操乃去。」(《三國誌》)。曹操聽說後,認為關羽乃重義之人,十分慨歎。

忠義關羽為報曹操厚待之恩,在白馬之戰中,斬殺了袁紹手下的大將顏良和文丑,曹操因此拜其為漢壽亭侯。

身在曹營的關羽時刻關注著兄長的消息。當他聽說劉備在袁紹軍中時,便將曹操所賜封好,拜書告辭去尋兄。曹操手下想將關羽追回,曹操卻阻攔說:「吾昔已許之,豈可失信!」進而對手下戰將張遼說:「雲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遠,我一髮結識他做個人情。汝可先去請住他,待我與他送行,更以路費征袍贈之,使為後日記念。」而後,關羽過五關斬了曹操的六員戰將,曹操仍以自己既已答應關公,就不可失信為由阻止手下人追趕。

這時劉備因官渡之戰袁紹失敗,已到荊州依附劉表。關羽歷盡萬難也來到荊州,兄弟二人終於團聚。而佔據一座城池的張飛聽說了劉備的下落後,也來到了荊州。兄弟三人重新聚首,乃不敢忘義也。

劉備投奔劉表後,劉表最初以上賓之禮待之,並給劉備增兵,讓他屯守新野。荊州的豪傑素聞劉備仁義寬厚,投奔他的人很多。於是劉表懷疑劉備另有居心,便暗地裡開始防備。

2006-02-05 06:40:54 · answer #7 · answered by 猴子 2 · 0 0

潁川徐庶,
字元直。
應該就是他了...
ps:龍狼傳也有出現喔...呵呵~~~(他妹妹是蓮花...)

2006-02-05 06:35:52 · answer #8 · answered by 房子蓋在海上 5 · 0 0

關公啊
關雲長
關二爺
關二哥
桃園三結義的二哥

2006-02-05 06:34:12 · answer #9 · answered by Shaq 6 · 0 0

三國時代的關羽不是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營」的典故嗎

2006-02-05 06:33:24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