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第一任長官,陳儀,傾心社會主義,所以接收台灣之後,經濟上實施國有化,公營化!
請問各位,
為什麼陳儀會傾心社會主義呢?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
2006-02-04 14:50:41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Estudiante de español 6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Syuanhou,您離題了~ 我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也小有瞭解,所以,謝謝你的心得報告。我想要知道的是,陳儀這個人有哪些背景、經歷,促使他傾心社會主義~
請您看清題目再回答哦!謝謝囉!
2006-02-05 21:07:21 · update #1
當陳儀被任命為台灣省行政長官時,在重慶、昆明、桂林等地的台人團體及閩人,曾紛紛要求蔣主席收回成命。他們認為陳儀在對日抗戰期間出掌福建省,但其治績卻使閩人怨聲載道,例如閩人批評其用人基本原則是委之於外省人。福建有六十多個縣,大部分縣長係由浙江省人或其他外省人擔任,只中下級人員採用閩人。其用人方法在台灣亦未改變,各縣市長也多委之於外省人,台灣人為縣市長者寥寥無幾。
經濟上,陳儀表示:「戰爭時代運輸必須政府統制,此乃各國通例,惟不識政治之人,故有反對。然政府必行其任務,以顧大局。」因此他絕不輕易放棄其治閩時之統制政策。陳儀治閩,令省府委員徐學禹創立「統制運輸條例」,將「運輸概歸政府一手辦理,創設各處分局,凡各區域所有運輸,概歸由該局搬運,甚至肩挑苦力及小販,數十斤亦不得自由,需到該局納完手續費,否則貨物充公並罰罪。」結果卻造成了「不但缺乏有經驗之人,凡愚妄無形之流,亦不免濫竽,狡猾者則乘機舞弊,或與奸商合作,有意緩運商家貨物,居奇貿利,造成百物高貴之淒慘狀況。」當時,陳儀雖遭受嚴厲抨擊,但他依然固執己見。
陳儀在福建的統制政策最後失敗了,但他被任命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到台後,看到日本在台專賣制度的成功,更加強他的統制思想。他除繼續日人在台的專賣制度設置專賣局之外,又設了控制省內外運輸的貿易局,幾乎壟斷了台灣的民生貿易與工業各層面,一般私人企業無法發展,造成人民更多的不滿與失望。
因此,「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這兩機構便成為改革者要求廢除的目標。
平心而論,二二八風暴之造成,固由於政府對台灣實況不夠了解但台灣同胞對祖國的隔閡,及不知政治現狀因而期望過大,亦為原因之一。由於大陸國共戰事不斷升高,全國性經濟危機發生,物價上漲,社會失序,人心不穩,以致中央政府難以致力經營台灣。但台人長期在日人封鎖下,對祖國情形所知不多,因此台人處處拿日據時期的軍、政、經、社會等方面與戰後中國政府所治理者相比較,在強烈的對比下,情緒上反而感到祖國不如日人,轉生輕視鄙夷之心理。此外,有些大陸來台者對台灣婦女騙婚、欠缺現代知識之生活習慣的差距,不同社會背景產生之價值觀與道德觀之差異,加上語言的溝通不良,均加深了省籍的鴻溝。台人初對祖國期望過高,不久即由失望轉為輕視。適因緝煙事件發生,乃形成一股反政府的力量,以改善現狀作為他們的目標。至於置身在事件漩渦中的台灣專賣局,認為此一事件純係「導源於日本殘餘勢力與奸黨的勾結,企圖奪取政權,平民無知,盲目附和,初非由查緝問題,更遑論制度本身之得失。」則於事實有多有出入。以實質言,此一不幸事件只是久受壓抑人士對現實不滿與失望的一種宣洩。其對現況不滿而要求改革,雖屬合情合理,然超越了法律限度之言論與行動,則又不無可議之處。
2006-02-04 19:45:2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5 · 0⤊ 0⤋
抹大對台灣歷史醬有研究阿~~~失敬失敬~~~大家也回的很有知識+~~~死狐狸看完後變乖乖狐狸。
2006-03-10 07:57:4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death_fox 4 · 0⤊ 0⤋
李遠哲也是社會主義的信徒。
西方哲人說:20歲以前不是社會主義的信徒的人,沒有人性。
社會主義絕對不是共產主義,
簡單來說它是一種極高理想的生活型態。
我想每個有人性的人,都會醉心這種烏托邦社會。
當時的國際環境即如此,
下層階級的人都希望社會主義可以讓他們脫離貧窮與飢餓,
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兩者是當時世界的潮流
就像現在的泛藍與泛綠一樣,雖然不是深藍或深綠
但是也一定會傾向於某一種顏色的態度。
陳儀絕對不是個屠夫,不要受到現在所謂台灣民族主義者的影響
現在的台灣史已經偏頗了,你可以參考王曉波老師和李敖老師關於228事件的著作,或許可以給你更多關於陳儀的生平。
2006-02-05 18:32:1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rhao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