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世說新語裡面
謝太博臨危不亂
絕妙好辭
這兩篇的全文 和意思

2006-02-03 03:58:14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 1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2 個解答

【原文】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湧,孫、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閒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而回。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譯文】謝太傅(安)逗留在東山時期,有一次與孫興公(綽)等人泛海遊玩。突然風浪興起,孫、王等人急得臉色都變了,便大聲叫喊把船划回去。謝安興致正濃,只顧吟詠歌嘯,沒有作聲。船夫因見謝神態安閒,神情喜悅,便繼續向前劃去。不一會兒,風更大,浪更猛,大家都喧鬧叫喊,再也坐不住了。謝公這才慢條斯理地說:「看這個樣子,莫非是該回去了?」大家立刻順著他的話返回。從這裡,可以看出謝安的氣量足夠安定朝野。

捷悟裡有一則故事是說「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 臼』八字。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絻。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臼,受辛木,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曹操跟楊修一塊經過曹娥碑下看到碑的背面題上「黃絹幼婦外孫 臼」曹操先問楊修是否知道此意,楊修了解但曹操要楊修先不要說,等到曹操走了三十里的路,曹操才明白此意,而自嘆自己竟差了三十里的路才領悟。由此曹操已知自己與楊修的才智差距有多少,而害怕他會背叛,後來又因楊修支持曹植繼位與曹操立場不同使自己死於非命。

【語譯】

  曹操有一次與楊脩路過曹娥碑,見石碑背面題有「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個字。他便問楊脩說:「懂嗎?」楊脩微笑,點了點頭說:「懂!」好強的曹操於是說:「你且莫講,讓我想想看。」兩人又走了三十里,曹操這才興奮地說道:「我懂了。」便叫楊脩把他猜到的意思另記下來。楊脩的解答是這樣的:「黃絹,有顏色的絲,便是個『絕』字。幼婦,便是少女,合起來是個『妙』字。外孫,女兒的兒子,則是個『好』字。虀臼,就是用來容受辛辣物的,是個「【受辛】」(辭)字。四字連起來讀,便是『絕妙好辭』。」曹操看過楊脩的解答,和自己的意思正好相符,於是歎服地說:「我的才華比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遠。」
資料取自:超群的家

http://content.edu.tw/senior/chinese/ks_rs/content/chinese/novel/note/b212.htm/http://over.tngs.tn.edu.tw/forums/90/90-m/6064.htm?ename=tnssh&cname=%E5%8F%B0%E5%8D%97%E4%BA%8C%E4%B8%AD&fnum=6064&laddle=9104

2006-02-03 04:17:0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NO.1 of gov 6 · 0 0

謝太傅臨危不亂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汎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閒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而回。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這故事敘述謝安器量過人,處變不驚的故事。謝安(謝太傅)與諸友在海上泛舟,最初「風起浪涌」,後來「風急浪猛」,而謝安始終安然自在,與諸友的驚懼惶恐、坐不安席成強烈對比,顯示謝安的不凡。

絕妙好辭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字,魏武謂脩:「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虀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於脩同,乃歎曰:「我才不如卿,乃覺三十里。」

記述曹操與楊修共讀曹娥碑文,曹操的文才本已不差,可是面對同一題目,領悟的速度卻遠不如楊脩,可見兩人才氣之高下。

2006-02-03 04:26:1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5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