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給我諸葛孔明的星落秋風五丈原的詩
回應给點15
2006-02-01 17:38:16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老師妳好 2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說到諸葛亮,日本人心裏便油然涌起“星落秋風五丈原”。這句詩見於《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次日,諸葛均回,孔明囑咐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後人有詩嘆曰: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我們讀三國,讀到三顧茅廬,無不為諸葛亮出山而興奮,哪還在乎這種詩。日本人的熟知並非來自於三國,而是土井晚翠拿這句詩作題目,詠嘆諸葛亮,廣為流傳。晚翠,筆名取自宋詩,他的詩是漢詩式的,一抹哀愁,為近代詩壇增添了浪漫色彩,但後來被歐美式新詩驅逐,如今漢字把日本人讀得絆絆磕磕。《星落秋風五丈原》開篇吟道:更深岐山悲秋風,陣雲暗暗五丈原,露珠零落繁似錦,枯草遍野馬正肥,奈何蜀軍旗無光,鼓角寂寂今無聲——丞相病奄奄。這首敘事詩長達三百四十九行,分為七章,第一章七次重復“丞相病奄奄”,低徊哀傷。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hinabroadcast.cn/9223/2006/01/06/882@849616.htm
2006-02-01 22:26:1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lilyoct16 7 · 1⤊ 0⤋
好像是一個日本人寫的
2006-11-25 18:40:3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Mike 1 · 0⤊ 0⤋
金龜車為何如此疑問 難到此詩真ㄉ非諸葛亮所寫?
2006-02-13 05:18:4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老師妳好 2 · 0⤊ 0⤋
作者:羅貫中;書名:三國演義
去書局買就有了,像誠品‧金石堂。
2006-02-02 20:26:4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2 · 0⤊ 0⤋
“星落秋風五丈原”。這句詩見於《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次日,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後人有詩嘆曰: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2006-02-02 11:25:07 補充:
樓下的大師好,我找到最新的論點,你所公布的詩,恐非諸葛孔明所做,是日本人所寫。「最早的“三国物”要数江户时代元禄三年(即公元1689,清康熙28年)开始刊行的《通俗三国志》。署名“湖南文山”。这很可能是天龙寺僧人义辙、月堂兄弟根据《三国志演义》编译的。这部多达51册的书一上市,便大得町人欢喜,由此引出一系列以中国史书与演义为依据编写的“中国军谈”的流行。到了近代,文学家更喜欢借三国故事,写日人情怀。其中两部最有名的作品,都与中日战争分不开。一部是抒情长诗《星落秋风五丈原》,一部是长篇小说《三国志》。」
2006-02-02 11:26:47 補充:
《星落秋風五丈原》作於甲午戰爭之後不久,作者是當時與島崎藤村齊名的詩人土井晚翠(1871-1951)。長詩長達350行,抓住五丈原諸葛亮病篤的場景,回顧他鞠躬盡瘁的一生。然而,土井謳歌的諸葛亮,不過是“誠”的化身,而“誠”的核心,便是對後主劉禪的愚忠。詩人自己曾說:“孔明對三國時代愚昧的蜀後主採取了盡忠節的態度,他確是千歲純粹的人。後主長著沙丁魚的腦袋,但後主本來是賢是愚,並不放在孔明眼裏,他是把後主作為蜀漢的代表者、蜀漢權威的標誌而尊敬他的。
2006-02-02 11:27:28 補充:
對採取這種態度的孔明,怎樣讚頌也是不充分的。”他還引用晚年公開擁護德國軍國主義的英國詩人卡萊爾(1795-1881)的《衣裳哲學》(漢譯為《舊衣新裁》)的話“破破爛爛的隊旗,賣破爛不值一文錢,而為了它全隊拼死作戰”,來證明後主作為戰爭標誌“力量之大”。這首詩出來,馬上流行開來,甚至還被譜曲廣為傳唱。今天的日本文學史,還評價它“體現了日清戰爭(即中日甲午戰爭)後的時代精神,鼓舞士氣”。那時日本正為未能把垂涎已久的我國遼東半島據為己有而窩火,朝野上下憋著勁兒要“臥薪嚐膽”,《星落秋風五丈原》歌頌諸葛亮精神不死、“夢幻之後/只有‘誠’永不消亡/鞠躬盡瘁/成否聽憑上蒼”。
2006-02-02 11:30:06 補充:
★上面三段文章節錄於王曉平所寫的文章<那三國不是這三國>,網址請見:http://home.njenet.net.cn/yinghuaxia/comment/jp03.xmlOS~我就想說三國演義與昭明文選都找不到此詩,答案原來是日本人寫的。
2006-02-02 11:36:42 補充:
你所引用的文章,我很仔細的看過,你似乎遺漏了裡邊很重要的一段文字「土井寫此詩不到三十歲,正當明治年間,不僅被節選收進中學課本,而且有人給譜了曲,像軍歌一樣傳唱。諸葛亮的悲劇形象從此定型,深入人心。」有告知作者應如我所找到的資料日本人「土井晚翠」,供發問者參考。
2006-02-01 18:02:26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小朋友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