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無為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1白話譯文~~~2.對這句話的感想~~
你們所解釋的意思!!我都很認真在讀~~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解釋的方法
將所有的意見總歸起來~就是真意~謝謝各位了
2006-01-22 17:11:48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聖雲 3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版本似乎有些不同:
第37章 無為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白話解】
此教人君乘流救弊之意也。
以其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故侯王但能守之者,而萬物不期化而自化矣!此言守道之效,神速如此。然理極則弊生。且而物之始化也皆無欲。化久而信衰情鑿,其流必至於欲心復作;當其欲作,是在人君善救其弊者,必「將鎮之以無名之樸」,而後物欲之源可塞也。若施之以有名,則不濟耳!
然無名之樸,雖能窒欲,若執此而不化,又將為動源矣!譬夫以藥治病,病去而藥不忘,則執藥成病。故云:「無名之樸,亦將不欲」。此亦不欲,則可專以靜而制群動,無敢作者。故云:「天下將自正」。自正者,謂不待正而自正矣。鎮,猶壓也,如石壓草,非不生也。蓋以無名之樸鎮壓之而已;若欲樸之心,亦是欲機未絕,是須以靜制之,其機自息,機息則心定,而天下自正矣!
故雖無名之樸,可用而不可執,況有名乎?
2006-01-22 18:03:5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Y元 3 · 0⤊ 0⤋
道德經淺說
http://tw.myblog.yahoo.com/y120a225/archive?l=f&id=6
道德經是修行人的武功祕笈
每位修行人都要仔細研讀 可提升悟性及智慧
看了紫淨居士的白話注解 及多家其他作者的注解後
能夠再用自己生活的體會重新註解道德經
用自己的話寫出自己的白話註解
可以更加吸收道德經的內涵
2010-08-20 05:35:3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南無阿彌陀佛 2 · 0⤊ 0⤋
【譯文】 道通常什麼也不成為,又什麼都可以成為。侯王若能體守它,各類矛盾糾結就會自然銷化。銷化之後如果產生了某種整體性的強執趨求,我就斬斷這種趨求而使它回復到混沌態。使它回復到混沌態,它就不會有什麼強執性的趨求。沒有強執性的趨求而靜定,天下就自然地平息動盪搖擺而沒有偏倒傾覆的危險了。 【解釋】 (1)無為而無不為:即"什麼也不成為又什麼都可成為",或"無有一是又無一不可是"的意思。道不滯守於任何名狀,但又隨緣幻化、隨遇賦形地遊歷一切名狀,時刻都能柔弱靈動地作隨緣自在的自我展布,所以它"無為而無不為"。 (2)欲:行為體的強執性趨求,表現為行為者的自我驅動、自我逼迫,對應于行為取向與取態的某種固著。鑒於老子往往在各種行為體之間作比擬類推的事實,從上下文關係看,這裏的欲應是指社會系統在演化過程中因某種結構固著而產生的整體性強執趨求。系統內部矛盾抵牾的銷化有助於系統整體取向的一致化、強化,甚至強執化,所以有"化而欲作"的說法。這在禪修者是一個非常真切的體驗,在社會則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 (3)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樸都是混沌的不同說法,鎮之以無名之樸即打破強執之欲所根源的結構固著而回復混沌,從而使行為體重新擁有隨遇自在﹑到處平安的活力的意思。欲的無限制擴張會導致行為體的自毀,所以,老子指出有欲要注意觀徼而知返。"鎮之以無名之樸"就是觀徼而知返的履行。 (4)自正:合於垂線標準而不偏不倚為正,它意味著對勢作用的充分因順。因順於勢作用的靜定是穩態的,不會有因勢作用而偏倒傾覆的危險。"自正"即自然地平息動盪搖擺而沒有偏倒傾覆的危險之義。說天下會自正,是對社會的自穩態能力的肯定。 【評析】 本章顯示了名與欲之間的關聯,強調在社會中貫徹"無為而無不為"原則的重要性,勸導統治者要注意打破社會系統在演化過程中形成的強執性結構僵化,以便永遠保持社會的靈動因應以維護國家航船的永久平安。可以看到,在中國封建社會,"鎮之以無名之樸"──即打破因日深月久而形成的結構性僵化而使國家恢復靈動活力,從來都沒能真正成為某一王朝的自主行為,因而也就沒有一個王朝可以逃脫"物壯則老"的結局。從這個角度看,老子的觀點是超絕古今的。
2006-01-22 21:57:1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lilyoct16 7 · 0⤊ 0⤋
道雖然是無為的,但是因為他的無為,反而使他無所不為,例如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變遷,四季之調配,沒有一樣不是它的造化,沒有一樣不是從它的懷裡生長出來,所以是無為而無所不為。因此假使一位君主,能夠守住無為之道,萬物自然就歸向於他。但是在萬歸順之後,難免還有一些惡人使出欺詐的作為。如果為君王的人能善挽救的話,只要以無為的道理去開導他,人民自好清好靜而無爭奪。倘若人民好清好靜無爭奪的話,則他們自然歸化於清靜自正安定了。
2006-01-22 17:34:32 · answer #4 · answered by Mindfreedom 7 · 0⤊ 0⤋
道對萬物運作無有分別對待,以致萬物皆無不依照道的法則而作。
侯王行事如果能謹守道的運作法則,則萬物將會自然生長。
萬物自然生長,而後慾望升起,
我就用無名的樸去安定它。
當施以無名的樸後,也就無私欲了。
去除私欲,歸向寧靜,天下將自然安定。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註:道之動靜是極其自然的,它的作用是沒有痕的,不可捉摸的,卻是天下萬物沒有一項不是它之所為的。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註:治理天下的侯王,如果能用一個無為之道去治理天下,則天下之人自能會歸化於他也。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註:化而欲作(人心之動)天下人類歸化了,所行所作應用無欲望,無色彩無名純真不二的樸素本來面目去行事才是。
無名之樸,亦將不欲。
註:無色彩之無名純真不二之樸素去行,就是要到了無欲心的境界了。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註:個個所行無欲心而清清靜靜如此者天下自然安定了。
2006-01-22 17:29:3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udi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