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聽說利比亞這個國家對台灣很友善。請問各位大大們,那裏可以找到介紹利比亞這個國家的書籍或文章呢?謝謝

2006-01-22 03:56:02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天堂的Centipede 6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
.
謝謝三位大大的解答!
因為內容大同小異,
且並未提供尋找這類資料的詳細路徑或方法。
敝人難以抉擇,
所以交由投票決定,
敬請見諒。
謝謝三位大大的解答!
.

2006-01-25 06:44:49 · update #1

2 個解答

歷史篇  正式名稱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北非國家。面積1,757,000平方公里。人口約5,241,000(2001)。首都︰的黎波里。柏柏爾人曾一度是主要的族群,現在大部分人已被阿拉伯文化所同化;其他族群有義大利人、希臘人、猶太人和非洲黑人。語言:阿拉伯語(官方語)和含米特語(柏柏爾人)。宗教︰伊斯蘭教(國教),基督教徒占很小比例。貨幣︰利比亞第納爾(LD)。除兩個很小地區之外,全境均為撒哈拉沙漠:西北角為的黎波里塔尼亞,東北部是昔蘭尼加。的黎波里塔尼亞是全國最重要的農業區,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區。經濟以石油生產和出口為基礎,其他資源有天然氣、錳和石膏。畜牧業在北部占重要地位,有綿羊和山羊。政府形式為社會主義國家,有一決策機構;國家元首為格達費(實際上),政府首腦是總理。    16世紀鄂圖曼土耳其人將費贊、昔蘭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亞置於的黎波里攝政的統治之下。1911年義大利宣稱取得控制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約有15萬義大利人移居到利比亞,戰爭期間是激戰的戰場。1951年利比亞宣告獨立,1953年成為阿拉伯國家聯盟的成員國。1959年境內發現石油,利比亞由此致富。十年後,以格達費為首的一群軍官廢黜了國王,將該國變為伊斯蘭共和國。在格達費的統治下,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和恐怖集團,遭到許多國家的抗議,尤其是美國。與查德斷斷續續的戰役(1970~1980年代)到1987年查德擊敗利比亞才結束。1988年美國一架飛機在蘇格蘭洛克爆炸,美國指控為利比亞民族主義者所為,對利比亞實行貿易禁運,1992年獲得聯合國支持。格達費西元1942年~Qaddafi, Muammar al-    亦作Muammar al-Khadafy    利比亞領袖(1969年起),貝都因農夫之子,出生於利比亞沙漠帳篷內。畢業於利比亞大學和利比亞軍事學院,其後在軍中逐漸穩定地發跡,1969年的軍事政變中推翻伊德里斯國王,掌握政權。遵奉其個人的伊斯蘭教義,外交政策是反西方和反以色列。1970年關閉美國和英國在利比亞的基地,並將義大利和猶太居民驅逐出境。宣布飲酒與賭博為非法。1973年將石油工業收歸國有。促使利比亞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統一,均告失敗。其政府廣泛資助世界各地的革命或恐怖團體,其政府也涉嫌介入鄰近國家的流產政變,1986年美國戰機轟炸利比亞,造成他的幾個孩子死亡或受傷,他自己也險些失蹤。

2006-01-22 07:39:5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bookp 5 · 0 0

利 比 亞 概 況

國名: 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獨立日:12月24日(1951年)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地為綠色,沒有任何圖案。利比亞是穆斯林國家,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綠色是伊斯蘭教信徒所喜愛的顏色。利比亞人還把綠色看成革命的象徵,綠色代表吉祥、幸福和勝利的顏色。

國徽: 為一隻胸前有綠盾的鷹。相傳這種鷹是先知穆罕默德統治地區古萊希部落的象徵。鷹爪下的飾帶上用阿拉伯文寫著“阿拉伯共和國聯邦”。利比亞曾數次更改國名,但國徽上的文字一直未變。

國家政要: “九·一”革命領導人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上校(omar mouammer al gaddafi) ,1969年9月1日就任。

自然地理:面積1759540平方公里。位於非洲北部。東部與埃及交界,東南與蘇丹為鄰,南部同乍得和尼日爾毗連,西部與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接壤。北部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1900餘公里。全境95%以上地區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區平均海拔500米。北部沿海有平原。境內無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佈較廣,為主要水源。北部沿海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侯,冬暖多雨,夏熱乾燥,1月平均氣溫12℃,8月平均氣溫26℃;夏季常受來自南部撒哈拉沙漠幹熱風(當地稱“吉卜利風)的侵害,氣溫可高達5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為100—600毫米。內陸廣大地區屬熱帶沙漠氣侯,幹熱少雨,季節和晝夜溫差均較大,1月15℃左右,7月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乾燥地區。的黎波裏1月氣溫8—16℃,8月22—30℃。

人口:622萬(1999年),主要是阿拉伯人(約佔83. 8%),其他為埃及人,突尼斯人、柏柏爾人。絕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佔97%。阿拉伯語為國語,在主要城市也講英語和義大利語。

利 比 亞 女 兵



嚴格遵循伊斯蘭教傳統的利比亞大多數婦女都習慣披戴頭巾出門。


首都:的黎波裏(Tripoli),人口:175萬(1998年)。

的黎波裏——“地中海的白色新娘”

行政區劃: 1990年利比亞重新劃分行政區域,將原來的13省合併為7個省,下設42個地區。各省名稱如下:沙拉拉、巴延奧盧、五點、錫爾特灣、的黎波裏、綠山、西山。 



利比亞古老的穆萊依·穆罕默德清真寺

簡史:古代利比亞居民是柏柏爾人、圖阿雷格人和圖布人。西元前7世紀左右迦太基人入侵。西元前201年利比亞人在反抗迦太基統治的鬥爭中曾建立統一的努米底亞王國。西元前146年羅馬人入侵。7世紀阿拉伯人打敗拜佔庭人,征服當地的柏柏爾人,帶來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16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攻佔的黎波裏塔尼亞和昔蘭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區。1912年10月利比亞在意土戰爭後成為義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英、法佔領利比亞南北部。英國佔領北部的黎波裏塔尼和昔蘭尼加地區,法國佔領南部費讚地區,並分別成立了軍政府。二戰後,由聯合國對利全部領土行使管轄權。1951年12月24日利比 亞宣告獨立,成立利比亞聯合王國,實行聯邦制,伊德裏斯一世為國王。1963年4月15日取消聯邦制,改國名為利比亞王國。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領導的一“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伊德裏斯王朝統治,成立了以卡扎菲為首的革命指揮委員會,行使國家最高權力,並宣佈建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1977年3月2日卡扎菲發表《人民權力宣言》,宣佈利進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權的民眾時代”,取消各階級政府,建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改共和國為民眾國,同時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建立各級革命委員會。1986年10月,又改現國名。

2006-01-22 04:02:2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Indigo Children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