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所提及西方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寶樹行列..等」,
只是在描述佛國淨土的相貌,或者是有蘊含著什麼特別意義?
懇請各位前輩大德善知識以簡單白話文指導開示。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2006-01-21 03:09:04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surfing 2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經》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段經文說明西方世界地利之樂,亦即居住的環境。各位如有休閒時間,可到大陸北京皇宮參觀,其建築有一道一道的欄干。「欄楯」即欄干,欄是橫的,楯是豎的。「羅網」在中國未看到,日本仍有。日本佛教亦很興盛,寺廟保養的非常之好。說到日本,近百年中欺負中國人,造成莫大的災難。當到日本參觀時,對於這個民族不得不佩服。他們全心全力吸收西方科技文明,而對於自己固有古蹟保護得非常完整。他們的寺廟都是唐宋時代建築的,其建築之結構是用漢唐時代的模式,殿宇很大,一塵不染。所用材料即使有損壞,在修復時仍用同樣的材料恢復原狀。殿宇之宏偉整潔,不能不叫人敬佩。我們看了之後生慚愧心,尤以中國古禮上所講的風格在中國已見不到,禮記所講的生活方式,在日本仍然保存著。日本人穿的衣服叫「和服」,又稱「吳服」,吳越春秋戰國時代的式樣,一直保留到現在。在中國已絕跡,對古蹟之愛好與保存,實為世界第一。在日本大的寺廟,我們看到羅網,用銅絲製作,保護樑棟,樑棟都是高級藝術品,另外還可以防止雀鳥作巢。「七重行樹」,「行樹」是樹木。「七」指四方上下當中,代表圓滿之義,並非數字。蕅益大師說,「七」是表「七科道品」,「四寶」代表「常樂我淨」,皆是表法,而其表法並不止此,以上諸義在無量壽經中皆有詳細說明。
《解》七重表七科道品。四寶表常樂我淨四德。周匝圍繞者。佛菩薩等無量住處也。皆四寶。則自功德深。周匝圍繞。則他賢聖遍。此極樂真因緣也。
此是總說西方世界之殊勝,殊勝由那裡來的?一個是自功德深,一個是他賢聖遍。我們發願往生西方,在此世界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非常困難,因為修學環境障礙甚多,處處有阻撓。生西之人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復與西方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西方世界無一有惡念之人,在一切佛剎中推為第一。大師在此文中對於七的表法只略舉一種,即七科道品(七科道品即三十七道品,有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四寶」是性德,即「常樂我淨」。通常說,法身、般若、解脫三種,各有常樂我淨,可謂遍一切法,但見性的人才有。凡夫在迷,對這四字有名無實,我們感覺此世界是無常、苦、實有、不淨的。如自己無真實功德,常樂我淨覺察不到的。在此世界事事物物均有常樂我淨四德,我們看不出也想不出。十方世界往生西方者,無量無邊,阿彌陀佛一人如何能教導如此眾多之人?殊不知阿彌陀佛的化身無量無邊,化身與真身無二無別。因此每一往生者隨時均可見到阿彌陀佛。經中說西方寶樹眾多,每棵寶樹下均有西方三聖在那裡說法。「周匝圍繞」是無量化佛菩薩,即大師所說「他賢聖遍」。一般講「賢」指三賢,「聖」指地上菩薩,此處「賢」指「諸菩薩」,「聖」指「阿彌陀佛」。
2006-01-21 09:49:5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度凡 6 · 0⤊ 0⤋
極樂世界做如此描述應該是適應當時佛陀的社會環境.
因為淨與不淨的分別.完全來自人心
如智論說:美女
不淨觀人視為骷髏
嫉妒之人仇視其人
無知之人視為無物
慾念之人視為美女
經中極樂也界做此描述.應是為吸引當時極為缺少這些物質印度人來學佛的方便吧.
2006-02-06 09:22:5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2 · 0⤊ 0⤋
個人理解
佛陀為因材施教
開示八萬四千餘種教法
而描述佛土莊嚴..無盡寶物等
為非是如來慈悲 為度重生 吸引根器較"不利"的眾生發心向佛的方便說
須知四聖道的眾生 了知諸法空相 又怎會在乎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雕欄畫柱呢^^?
先"利誘"之,為眾生導向正途
再慢慢開示也是佛菩薩的苦心阿!!
2006-02-03 11:54:1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5 · 0⤊ 0⤋
如果西方世界真的是那樣的世界你真的想去?那裡是一個指方的地方,那裡的東西是不存在的東西,你的心淨了,佛國土也就淨了,蘊含著什麼特別意義?沒有只是心淨了,你的週遭一切就變美好了,層層的困境對你來講多是寶,
2006-01-22 12:56:0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BUMEGG 7 · 0⤊ 0⤋
七寶池:七寶所形成的池
http://www.infs.idv.tw/02_books/d_amitaba/d22.htm
我們就要來談七寶了。雜阿含經第722經說,轉輪聖王出現於世間時,具有七寶─金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夜明珠)、玉女寶、主藏臣寶(探礦師)、主兵臣寶出現於世間。同樣的,當佛陀出興於世時,也有七覺分─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出現於世間。
雖然後期的經文,已經從印度傳統的七寶─金輪寶等,轉變成波斯化的七寶─金、銀、琉璃(水晶)、玻王黎(綠寶石)、硨磲、赤珠(紅寶石)、瑪瑙,但它象徵的寓意還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修習佛陀所教導的八聖道 ,就會擁有七覺分的寶貴體驗,讓您充分感受到種種離欲之樂─極樂。「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就是說惟有八正道的功德水,才能令七寶池全部充滿七覺分的喜樂。
2006-01-21 08:26:38 · answer #5 · answered by 王儷齡 3 · 0⤊ 0⤋
佛言「若離妄想」,
祖師說「但去凡情」何能欺人。
但談之容易,作之困難,
果能離妄想去凡情,即成就矣。
只是百千萬劫之習氣作祟,
不肯離,不肯去,故愈迷愈深,
毫無抖擻之力,故沈淪於六道耳。
2006-01-21 07:52:56 · answer #6 · answered by SON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