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張遷通西域有一個大下國被大月氏佔領西蠟亞力山大大帝追殺大流士也有一個大夏國是同一個國家是屬於那一個種族現在是那一個國家ㄇ有這個國家的歷史ㄇ用甚ㄇ種語言
2006-01-19 19:40:00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1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在我國歷史上稱雄一時的黨項族立國時為何稱為“大夏國”?“黨項”的本義又是什麼?最近,寧夏文管會副研究員李志清在探索黨項族屬問題時提出令人稱奇的見解:“黨項”就是“大夏”,所謂的黨項族,是西羌的一支,是上古夏禹族的後裔。 我國歷代史籍記載的民族名號多得不可勝計。古往今來,學者無不為這些名稱的本義所困惑。元代史學家慨歎:“部落之名,氏族之號,得其音而未得其字,歷代踵訛,艱于考索。”李志清為此翻閱大量典籍,另闢蹊徑,直接從探索名稱音義名實入手,運用歷史語言學、對此語言學進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雖然古代各個地區的古漢語語音和語彙各不相同,但不少古代民族的名號音義是彼此相通的。 歷史上與宋、遼鼎立的大夏國,是由黨項族建立的割據王國。其大夏國國號和黨項族族號異名很多,元朝初年蒙古族把黨項建的大夏國稱為“唐兀”或“唐古特”,現代蘇聯學者仍然以“唐古特”之名稱黨項人,但不解其義。宋代所稱的“西夏”,並不是大夏國的別名,而是唐宋以來對西北地方的泛稱。把內徙北方的黨項據地稱謂“夏國”一詞,早在西夏政權建立之前就已產生了。唐末拓拔思恭有功于唐室,被唐封為“夏”國公”。黨項的“黨”是什麼意思?李志清經過考證認為,“黨”與“唐”古音相同,讀作“多”或“托”,此又與西北方言“大”音近同,因而考證“黨”與“唐”皆為“大”的通假音字,黨、大、唐互通。“夏”在中古音中,除四季之夏讀作今日之“夏”以外,其他皆作為假借音,如“大夏”之夏讀作“烏”或“兀”。“大禹”和“大夏”是同義異詞,古讀方言即“唐兀”或“唐古”,而“唐兀”和“唐古”就是“大禹”和“大夏”的方言記音,“唐古特”則是“大夏國”的方言記音。黨項的“項”也是通假音字,與“向”通用,“項”又釋義為“大”,是“夏”的對音通假。 那麼,隋唐時的史官為什麼不書正字“大夏”而要書為“黨項”或“大峽”呢?李志清認為這可能是為了避免與上古由禹建立的大夏雷同,而藉以通假。到李元昊立國國號為“大夏”,是沿襲先世固有之號,只不過是將隱其名實的“黨項”通假還之為正字,以“大夏”正字還其名實。 黨項族屬西羌,西羌為什麼以“大夏”為號呢?《史記·夏本紀》中說:“夏禹……本西夷人也。”根據史籍記載,夏禹族源於沒山郡,也就是現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境內,隋唐時,這裏正是黨項族聚居地之一。這說明,黨項(大夏)羌和出於西羌的夏禹屬於同一地區,夏禹族正是黨項的先民。難怪西夏政權的創建者李元昊自命“祖宗本出帝胄”。西羌以大夏為號,淵遠流長,秦漢時隴西郡曾設“大夏”縣,土著者依然因襲先民“夏”或“大夏”為其族名,這不僅提供了“黨項”就是“大夏”的對音通假的歷史依據,也可說明黨項族和中原的諸夏族有共同的族源關係,同樣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 請參考!!
2006-01-19 19:43:0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az331.pixnet.net/blog
2014-10-28 05:50:5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中文詞條】大夏 【作 者】孫毓棠 中亞古地名和國名﹐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古希臘人稱為巴克特里亞(Bactria﹐Bactriana)﹐主要指阿姆河(古希臘稱Oxus)以南﹐興都庫什山(古希臘稱Paropamisus)以北地區。原始居民為伊朗人。在古波斯帝國﹑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及塞琉古帝國時代﹐大夏都是其所屬的一個郡。在希臘人統治時期﹐有很多希臘軍人和殖民者留居此郡﹐他們在各處興建塢堡﹐進行屯田。公元前255年﹐郡守狄奧多塔斯(Diodotus)向塞琉古王朝宣告獨立﹐他割據的土地除本郡外﹐可能還包括阿姆河以北的索格底亞那(Sogdiana﹐漢稱粟弋﹑粟特)和阿拉科西亞郡(Arachosia)的一部分。它以監市城(亦作藍氏城﹐古波斯稱為Zariaspa﹐即今阿富汗巴里黑Balkh)為都城﹐此城是古代中亞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區寬大﹐人口眾多﹐日後阿拉伯人稱之為“眾城之母”(Ummvalbilad)。 大夏在歐提德姆斯(Euthydemus﹐前230或前225~前189)和德米特里(Demetrius﹐前189~前160)父子在位時期﹐向四方擴展疆土。北面曾一度到達費爾干納(漢代稱“大宛”)﹔西向佔有瑪爾吉亞那(Margiana)及阿里亞(Aria)郡﹔南面囊括阿拉科西亞﹑德蘭癸亞那(Drangiana)等郡﹐並跨過興都庫什山侵入帕拉帕米薩德(Parapamisadae)和南亞次大陸西北部﹐一時形成了龐大的希臘-大夏王國。德米特里及其將軍彌南德(Menander)的南侵﹐曾深入到印度中部和恆河下游﹐此為大夏極盛時期。 公元前167年﹐歐克拉提德(Eucratides)受塞琉古王安條克四世(AntiochusⅣ﹐前175~前164)之命﹐率軍西來﹐攻佔了伊朗高原東部各郡和大夏﹐又越過興都庫什山佔領帕拉帕米薩德﹐篡奪了大夏王位。公元前159或前158年﹐歐克拉提德死﹐其子黑黎歐克里(Heliocles)繼位﹐國內紛亂﹐大部分領土復為安息所得﹐只剩下大夏本郡和索格底亞那南半部。此時﹐大月氏(見月氏)人從東北遷入中亞﹐先佔有河中地區﹐迫使該地塞人南遷入安息及大夏。不久﹐約公元前140~前130年之間﹐大月氏又渡過阿姆河﹐征服了大夏。大月氏先以大夏為臣屬﹐張騫於前128年左右抵此時﹐還說月氏“臣畜大夏”﹔可能就在張騫歸國後不久﹐大月氏便跨過阿姆河滅亡了大夏﹐佔領了它的全部國土。西方的記載稱此後的大月氏為吐火羅人﹐他們所居住的地區便逐漸通稱為吐火羅﹐但中國卻長期仍稱之為大月氏。大夏王及其破落王室後裔的殘餘勢力﹐則退居到喀布爾河流域和南亞次大陸各地﹐分成為幾個小國﹐維持著希臘殖民者最後一點力量。 中文詞條】大夏 【外文詞條】Tokhara﹐or Tuchari﹐Thohara 【作 者】黃靖 中亞古國。又譯作“吐火羅”﹑“
圖片參考:http://wordpedia.pidc.org.tw/FontImage/C/HZ/W00886.Bmp
貨羅”﹑“吐火羅斯坦”。大夏故地在中國西北地區﹐大夏人生活中心大致在今新疆和田一帶﹐屬東伊朗人種。大夏很早就與中原地區有交往﹐古籍中對其多有記載。公元前174~前161年﹐伊塞克湖東岸和伊犁河上游流域的塞種部落受大月氏第一次西遷的衝擊﹐向南遷徙。途中與大夏發生衝突。戰敗的大夏人除一部分傍南山(今阿爾金山﹑祁連山山脈)東逃﹐進入隴西洮河流域外(漢時曾在此置大夏縣)﹐大部向西遷徙﹐翻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後進入中亞阿姆河以北地區﹐與同樣受大月氏衝擊而從伊塞克湖以西遷徙至此的塞種部落匯合﹐約在公元前145年﹐他們同一部分塞人衝過阿姆河﹐佔據巴克特里亞(今阿姆河與興都庫什山之間的地區)﹐將盤踞此地兩百餘年的中亞希臘人逐往興都庫什山以南地區。公元前 128年﹐張騫出使大月氏至阿姆河時﹐見大夏人定居巴克特里亞﹐遂以“大夏”之名稱呼之﹐後來的西方史家和阿拉伯人則稱之為“吐火羅斯坦”。大夏人在巴克特里亞安頓不久﹐就被第二次西遷而來的大月氏征服。 大夏人為半農半牧者﹐有自己的語言。20世紀初﹐在新疆庫車﹑龜茲發現一種古語言﹐曾一度被認為是吐火羅語。近年來﹐在巴克特里亞發現一種屬中古波斯語的地方方言﹐書寫時租藉希臘字母。一些學者認為這才是大夏人的語言﹐故稱之為“真正吐火羅語”。另有一說主張大夏人為巴克特里亞土著﹐“大夏”即巴克特里亞王國之異稱。
2006-01-20 00:55:3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蝌蚪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