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佛菩薩是「不起念」亦或「將剎那之心念化空」呢?
不才不懂佛學詞彙,若問題表達不夠明確不易了解,
敬請前輩大德提出,不才當再次補充說明提問意思。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2006-01-18 23:50:54 · 9 個解答 · 發問者 surfing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此則提問的回答篇篇精采。從各角度切入皆各有風采。
不同觀點有不同詮釋特色。不才劣根駑鈍實難以抉擇。
所以此則提問則交由投票。再次感恩各位大德善知識。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2-01 22:39:45 · update #1

************************

懇請參與投票的大德們:
『詳閱問答內文』再予投票!感恩喔!

懇請參與投票的大德們:
『詳閱問答內文』再予投票!感恩喔!

懇請參與投票的大德們:
『詳閱問答內文』再予投票!感恩喔!

************************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2-01 22:46:19 · update #2

9 個解答

佛菩薩是「不起念」亦或「將剎那之心念化空」呢?善知識,末學對佛學詞彙亦無法十分精確掌握,故所答僅供參考,絕非定論,勞您再三思惟。    末學見此題,如是思惟:觀世音菩薩若不起念,或將剎那之心念化空,那又如何對芸芸眾生「尋聲救苦」?所以佛菩薩不是「不起念」。而是「無所住而生其心」。如金剛經,佛陀教導眾聖弟子,「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若論生活真實面,惠能大師亦說得好: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如六祖壇經【定慧一體第三】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宗。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        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應住於察覺,則能並將為空。(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若有所住,則會以對我有利或不利的角度,來感受或取捨這些緣起,而非以生命的原則(理念)來面對這一切。即是以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為實有。結果真正實有的生命的理念,卻被疏忽了。所以這一切的關鍵,在於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能將萬事將為空。無念、無相、無住。是以不同的角度說明那「不二」,行者常被外境所染,因此惠能大師教之以「無念」;行者常常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是故大師教之以在諸法上念念「無住」;行者常不能見理念而外離一切相,所以大師教之以法體清淨「無相」。為何要如此教?因為惠能大師不離體說法,離體說法是為相說。阿含經記載某一尊者出外托缽,見女子莊嚴而動心,問於阿難有何法對治,阿難教之「畫瓶觀」以對治。若是當時阿難教的是法體清淨「無相」,自性哪有男女?就像維摩詰經天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墬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墬。天曰:「勿謂此華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耳!若於佛法出家,有所分別,為不如法;若無所分別,是則如法。觀諸菩薩華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無能為也;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這段對話的後半段,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轉女身?」天曰:「我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若知生命真相(法體清淨),則不有男女,亦不畏生死,但珍惜這段表演生命的時機而已。    定慧一體,總結於在生活中起用,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念念分明),於第一義而不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至諸法如義。) 

2006-01-19 06:00:2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1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03 17:47:3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1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02 15:28:2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1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17 07:29:2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1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08 02:04:33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1 0

不起念是大覺悟者的境界~(佛).我們再如何說明解說也只是依經論.善知識们的言論發表...因此非如石頭禪.木頭般的定...而是於萬法中覺了緣亦是緣.何有真實不變.存在的東西?故雖幫助眾生.也無*起心動念*這種事情.心都無.何來動?~~又落入兩邊了....

"將剎那之心念化為空"這是修行的一種法門...雖不究竟.但是可以化解一些煩惱.也可得定.甚至因此而有一些預感...但畢竟未解脫.有待再突破..這也是一個過程...每個人經歷不同也!

2006-02-02 03:46:37 · answer #6 · answered by ? 6 · 1 0

菩薩都是很雞婆
菩薩都是碎碎念
但念眾生得離苦
不惟為己求安樂
菩薩那能不起念
**************
菩薩的心都是空
心空方能包太虛
說空是空腦空空
空瓶能容那是空
空屋能住那是空
不空那能裝東西
眾生一天到晚忙
拜啊拜又求啊求
菩薩心要不放空
那天塞爆變阿達
心空才能容萬法
心空才能會至道
**********************
老夫子慚愧
怎麼老是照見五蘊皆有啊
末學
也沒有五眼四智的
找找
勉強說
小小的
心眼倒有一個
看不到摸不著
經常跑進跑出
用即遍一切處
亦不著一切處
妙哉
妙哉
感恩
感恩

2006-01-26 23:41:20 補充:
春節已快到了!
祝福各位行者:
萬事迪吉
福慧圓滿

2006-01-22 06:32:34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5 · 1 0

阿彌陀佛:

我們要知道菩薩明心見性,所以念念
都是召見五蘊皆空,所以有五眼四智
,肉眼簡擇;天眼通達;法眼清淨;
慧眼見真;佛眼具足,覺了法性。


http://book.bfnn.org/books/0810.htm

2006-01-19 08:14:50 補充:
各位大德阿彌陀佛:

末學要講的是(不起念),不起心動念,或者說念念都是
安住在戒律當中,這邊所講的不起念,可以稱為六根清淨
的意思,因為我們眼睛如果不貪色塵,比如說我不會去貪
看美女或者不該看的影片我都不會去看,那眼識最不會生
起看美女的感受,耳朵也是我如果不去貪愛聽那個美妙的
聲音,那我也不會生那個美妙聲音的聲塵以及耳識,所以
說如果有修戒定慧,那個六根清淨不該看的不會去看,不
該聽的不會去聽,所以就會生智慧,如果沒有持戒內心會
有貪欲,這個貪欲會讓你起心動念,六根去追求六塵的享
受,所以內心會起煩惱,所以說不起念的意思在凡夫地,
要修不起妄念。

2006-01-19 08:19:38 補充:
如果能夠安定六根,內心不會起心動念想要去追逐六塵的境界,那內心是平靜的,就會回歸本來的如來藏性,那個眼識不生,耳識不生,既然不生就是回歸真空不動寂滅的境界,如鏡照物物來則現物去不留痕跡,會留下痕跡的是我們起心動念想要去追求,所以我們凡夫修觀修定不能成就都是因為,貪嗔痴慢疑沒斷。所以才會生起邪知邪見邪解。

2006-01-19 08:23:41 補充:
很多人他說我都修行空觀阿,比如說我觸摸到美女我會生起樂受,但是我有修那個觸塵細滑的觸塵,我把他觀成性空空性了,我這樣不是修五蘊皆空嗎?這樣他有沒有修空觀呢?他有那他這樣對不對呢?對的他這樣修是對的,但是因為那個內心的貪欲沒斷,不要說他說我自己,如果我抱著女人然後弄出不淨,然後說我再修空觀你說誰要相信你是清白的,再說如果對方不識自願的,那有可能會被判刑。

2006-01-19 08:28:17 補充:
再說有塵就有體相用,那個是頑空不是真空,就好比說我手拿一個杯子,我說他是空的然後我就把他偷拿走,警察問說你有沒有偷拿杯子,我說杯子是五蘊皆空,那我不是偷東西,那請問我有沒有算偷,算偷然且如果杯子不是我的我拿走我就算偷,我要被判刑的。所以說六塵應該說成頑空,他是因為根受樂所以有塵體,他不是真空是頑空,所以不官怎麼觀成五蘊接空都是頑空。

2006-01-19 08:33:04 補充:
何謂真空?就是我的六根沒有生起接觸細滑的觸塵,身根寂靜,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樂受,所以身根是真空的,所以沒有五蘊心,那懂不懂阿我的大師兄!!希望大家要認清,真空和頑空的意思,比如說我沒有偷東西,所以我手拿的是真空,也是五蘊皆空。這樣根塵識都清淨這樣就可以起妙用,因為真空是無量無邊是可以包容天地萬物三千大千世界的。

2006-01-19 08:34:38 補充:
「自性三寶」之外,尚有「常住三寶」,此是形象。佛像是「佛寶」,經典是「法寶」,出家人是「僧寶」。形象上的三寶很有用,如果沒有三寶形象,今天雖將三寶的大意為大家講得很詳細、很明白,恐怕大家下樓就忘了,過兩天就完全沒有了。因此,供養形象三寶的利益太大了。家裡供養佛像,一見到佛像,就想到自己要皈依自性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學佛菩薩,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見到佛像自然就提醒自己。佛像就是這個用處,不是教你天天香花水果供養,向他磕頭,那一點用都沒有。你以為這樣佛菩薩會喜歡你,佛菩薩早就跑了!

2006-01-19 03:14:50 · answer #8 · answered by ? 6 · 1 0

感謝前輩【心鏡】大德再次悉心指導喔!
敢問大德可否撥冗回答下列問題參考呢?

問題:佛學的「識」分哪幾個層面/次,各識作用為何呢
位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6011802369

不才再次向您道謝!恭敬合十發心感恩!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2006-02-02 13:46:32 補充:
感恩前輩【思甯師】大德!
謝謝大德您寶貴的開示喔!
感恩!感恩喔!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2-07 04:21:03 補充:
感恩所有參與投票的大德善知識!阿彌陀佛!
感恩所有參與評價的大德善知識!阿彌陀佛!
感恩所有有緣路過的大德善知識!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1-19 00:12:51 · answer #9 · answered by surfing 2 · 1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