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施琅,被封靖海侯,所以又名施靖海..
請問一下,
\"靖海\"是個地名或哪區海的名字嗎?
它是施琅的管轄區域嗎?
或它只是個單純的封號呢?
謝謝

2006-01-18 13:03:34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Estudiante de español 6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3 個解答

單純只是封號一六八三年之日施琅奉命率領二萬多名清兵。三百餘艘戰船,攻進澎湖,東寧王國將領戰死四十一名,一五五投降,戰艦一百多艘沈沒,士兵四千八百人投降,七月十九日施琅派人到東寧出示軍民髮及各項投降清單,八月十三施琅率軍進入台灣,十八日鄭克塽率領已經 髮的東寧王國文武百官投降。因征台有功,施琅被清廷封為「靖海候」,並准許在澎湖大山嶼媽宮城內及台南城內樣仔林街建生祠,稱為「施將軍祠」,並賜以在台灣廣大的勳業地稱為「施侯租田園」、「施侯大租」的收納統歸清朝在台衛門代行,並保送至北京而轉交施琅世襲業主。台南縣的將軍鄉即因施琅將軍而得名。一六九六年三月施琅因病而亡。

2006-01-18 13:15:1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ir 6 · 0 0

元雖, 你說靖海是地名, 但我看你貼的文章裡, 並沒提到它是個地名, 也沒寫出是哪裡啊!!??

2006-01-25 19:42:3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Estudiante de español 6 · 0 0

是的靖海是個地名


  

“靖海將軍”施瑯

  聽眾朋友,在台灣海峽西岸的福建晉江,有一個名叫南潯村的濱海小漁村。自十七世紀下半葉以來,這個小漁村因為出了一位載入中國史冊的武將軍,而為世人津津樂道。這位聲名遠揚的武將軍,就是在中國清代時期統一台灣的“靖海將軍”施瑯。

  在南潯村海邊,矗立著一尊高近20米的施瑯塑像,塑像坐北朝南,遙望著祖國寶島台灣。施瑯將軍的身影執著而堅定,剛毅的眼神飽含著對兩岸最終統一的無限期望。

  聽眾朋友,現在,遍佈海外的施姓宗親有12萬多人,主要分佈在中國台灣和香港等地區及菲律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對祖先施瑯跨越海峽、一統祖國南疆的歷史,施氏宗親都由衷地感到自豪。

  為了緬懷這位當年平定並治理台灣的傑出將領,人們在施瑯府衙的舊址修建起一座紀念館。施瑯紀念館佔地兩千多平方米,具有鮮明的閩南風格。紀念館保留了當年施瑯將軍的起居室,展示了他戎馬一生,為中國統一事業殫精竭慮的歷史史實。

  施瑯,字尊侯,號琢公,出生於中國明朝末期的1621年。他自小拜師習武,喜歡鑽研戰陣兵法,1637年,17歲的施瑯加入中國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的軍隊,智勇雙全的他迅速成長為鄭軍中最出色的將領。1662年,鄭成功打敗佔據中國台灣島長達38年的荷蘭殖民者,收復了台灣。此時的施瑯,已經順應時代進程,成為清朝政府駐泉州同安總兵。鄭成功病逝後,他的兒子鄭經踞守台灣,與清政府分庭對抗。施瑯將軍以過人的戰略眼光向清王朝建議平定台灣,鞏固中國南部疆土。對施瑯將軍傑出的軍事才能,廈門大學歷史系施偉青教授說:

  “施瑯年輕的時候就熟讀兵書,而且他本身是從一個普通士兵開始,一步一步成長為一名大將軍的,所以他既有軍事理論修養,又有武裝鬥爭的實踐,兩者的結合使他成為一個傑出的軍事將領。”

  1662年到1683年期間,清政府主動與鄭氏集團先後十六次和談,但都以失敗告終。在此後的13年間,施瑯連續四次上疏,力諫康熙皇帝統一台灣,得到康熙皇帝的支援並授予“太子少保”,負責收復台灣。1683年農曆6月14,施瑯將軍統領一支由五百多艘戰船組成的強大水師,從福建東山島揚帆出海,開始了他平定台灣的征程。6月22日,憑藉嚴密的指揮和訓練有素的戰力,施瑯軍隊攻克了澎湖列島,從而打開了通往台灣島的門戶。澎湖一戰後,施瑯建議朝廷“頒赦招撫”鄭氏,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踞守台灣的鄭氏集團見大勢已去,歸降清朝。寶島從此納入清政府統一管理。康熙皇帝為此加授施瑯為“靖海將軍”。中國著名清史專家、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說,施瑯將軍統一台灣的功績非常大。他說:

  “施瑯將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清政府統一台灣前線的主要統帥,也是一個重要的決策人。他對統一台灣的功績是非常重大的,所以我們將來清史裏邊必然要對他大書特書。”

  平定台灣後,施瑯上書康熙皇帝,以親身閱歷,陳述台灣物產的豐富及其位置的重要性。康熙皇帝聽取施瑯的建後議,在台灣設置了一府三縣,正式重繪版圖。從此,中國東南部海防得到鞏固,台灣的土地迎來新一輪的開發熱潮。施瑯紀念館秘書長施青剛先生說,歷史上台灣的開發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就是明朝末年,鄭芝龍也是鄭成功的父親,在海上貿易以台灣作為一個基地,這是對台灣的第一次開發。第二次開發是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回台灣後的開發。第三次可以說是最大的開發時期,是施瑯對台灣的開發。”

  施瑯將軍的卓越功績,不僅讓大陸人民景仰,也讓海峽對岸的台灣同胞所銘記。台灣台南縣的將軍鄉,就是因為施瑯將軍而得名。施瑯將軍平定台灣後,福建和廣東等地居民大量遷居台灣,他們不僅為台灣帶去了先進的生產資料和農耕技術,還引進了更多的資金,台灣由此進入一個加速發展的時期。

  

2006-01-18 13:31:2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