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我要找中國朝代的髮型介紹~哪裡可找到的~

美髮報告~請大家幫幫忙喔!!謝謝

2006-01-15 12:58:39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抹茶女孩 1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3 個解答

   據迄今為止的文物史料所表明,秦漢時期大多流行平髻,日常生活中,髻上不梳裹加飾,以頂發向左右平分式較為普遍。高髻只是見諸於少數貴族女子的一種發式。秦有望仙九鬟髻、凌雲髻、垂雲髻等。漢有墜馬髻、盤桓髻、分髾髻、百合髻等。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發式妝飾也已日趨流行。   九鬟仙髻:自秦代開始在貴族女子中盛行。鬟意為環形發髻、九鬟之意是指環環相扣、以多為貴。仙髻之名則來自於神話傳說,漢武帝時王母下凡,頭飾仙髻,其美艷超群。故這種美與仙所結合的產物,自然為當時的貴婦所青睞,奉之為高貴華麗的發式之一。   墜馬髻:『墜馬髻者,側在一邊』。『髻式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狀,墜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惑。』古人描繪此種發髻既有嫵媚之色,又具嬌柔之態。其式樣如同騎馬墜落之態,故名之墜馬髻。這是當時最具特色,且歷史上最富生命力的一種發式。自漢始,直至清代亦有之,只是歷代的形式略有不同而已。如今我們在西安任家坡西漢墓出土陶俑中,湖北江陵鳳凰山出土彩繪木俑上就能見到漢墜馬髻的形象。   分髾髻:此種發式形近垂雲髻,始於漢代。在髻尾留髾或結辮式,並加裝飾帶。梳分髾髻行走時,左右晃動,上下跳躍加之於裝飾帶似錦上添花,確實活潑可愛。現時一般認為此發式可能是受少數民族辮發的影響,並佩上裝飾帶來進一步強調該發式的個性美。   在同一時期,與發式相配套的各種妝飾也開始流行開來。『步搖』乃是一種附在簪釵上的裝飾物。《拜名》:『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由此而得名。今天我們可以從一些漢代石刻及帛畫中一睹其風采。『步搖』一經出現就風行開來,直至唐代貴婦仍偏愛將步搖作美發的裝飾物,而且其華麗程度大有發展。   『巾幗』是當時的另一類型裝飾物,是用假發編制成為形似發髻的頭套。使用時只需直接將其套在頭上即可。現今從廣州市郊東漢墓出土陶俑上就能見到『巾幗』。

2006-01-15 13:07:3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6 · 0 0

1先 秦
   這一時期經歷了中國歷史上奴隸制的形成、發展,直至逐步走向衰退、瓦解的全部過程。人類髮式在這一時期,已經從原始時期的披頭散髮,逐步演變到梳辮、挽髻的階段。髮式的妝飾品也隨即出現。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眾多出土文物中所顯示的資料,足以說明這一切。春秋戰國時期所流傳至今的有玉雕人形所展示的垂髻。湖南長沙陳山大隊楚墓中出土的帛畫中描繪了梳椎髻的楚國婦人。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玉人,塑造了結髮至頂、腦後垂辮的商代人物。洛陽金村出土的弄雀青銅女孩則梳理著分垂兩邊的雙辮。還有安陽殷墟出土的石人,蓄長髮,並將髮梢擰在一起後而盤至頭頂,再戴上帽箍。這是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較為流行的一種發石妝飾,且商代以後的部分史料亦反映出當時所流行的帽箍已經出現了裝飾品和裝飾紋樣。這就足以說明其不僅具有實用性而且帶有強烈的裝飾性,並進一步側重於裝飾性,成為一種髮式妝飾品。
2.商代的髮式辮發局部(河南安陽股墟婦好墓出土的玉人)。商代男子髮式,以梳辮發為主。從形象資料來看,這個時期的男子辮發樣式較多,有總發至頂,編成一個辮子,垂至腦後的;有左右兩側梳辮,辮梢捲曲,下垂至肩的;有將發編成辮子盤繞於頂的等等。
商代的髮式 辮發盤頂的商代男子,此圖為商代陶俑。(河南安陽股墟小屯出土,原件現在台灣)。商代男子髮式,以梳辮發為主。從形象資料來看,這個時期的男子辮發樣式較多,有總發至頂,編成一個辮子,垂至腦後的;有左右兩側梳辮,辮梢捲曲,下垂至肩的;有將發編成辮子盤繞於頂的等等。本圖為將發編成辮子盤繞於頂的。
商代的髮式 左圖為梳辮發、穿華麗服裝的商代貴族,身上有明顯的圖案花紋,前胸飾有龍紋,兩臂飾有降龍紋(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人)。右圖為梳辮發的商代奴僕(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人)。殷墟是商代後期的都城,位於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在殷墟遺址裡,曾發現出大批玉器,是研究商周時期社會風尚的珍貴資料。其造型優美、題材廣泛、姿態生動,足以說明這時期的玉器工藝水平。更難得的是在這一些玉器玉珮上還雕刻出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髮式衣著各具特色,反映了當時衣冠服飾的典型特點。
商代髮式 商代笄飾男女(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人)。圖中人物似孩童形象,身上刻有清晰的紋樣,可能是早期的文身,頭上插的飾物,可能是一對發笄 ,由此可見商代發笄的安插方法。笄是我國在新時器時代就有的骨笄、蚌笄、玉笄、銅笄等用來固定髮髻。周代男女都用笄,笄的用途除固定髮髻外,也用來固定冠帽。古時的帽大可以戴住頭部,但冠小只能戴住髮髻,所以戴冠必須用雙笄從左右兩側插進髮髻加以固定。固定冠帽的笄稱為「衡笄」,周代設「追師」的官來進行管理。衡笄插進冠帽固定於髮髻之後,還要從左右兩笄端用絲帶拉到頜下拴住。從周代起,女子年滿十五歲便算成人,可以許嫁,謂之及笄。如果沒有許嫁,到二十歲時也要舉行笄禮,由一個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個髮髻,插上一支笄,禮後再取下。
秦、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歷經戰亂,終於達到了「六王畢而四海一」的目的,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偉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綜合各國文化,化異為同,為今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礎。漢承秦後,基本沿襲了秦代的體制,廢除了秦末的苛政,以農業、手工業為主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中國社會出現了繁榮昌盛得景象,封建社會的經濟和文化都有了初步的發展和提高。
  
  

以下還有很多朝代可以自行閱讀整理喔
簡體轉成繁體就okㄌ

2006-01-15 13:11:4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vivi 1 · 0 0

http://hk.geocities.com/vinnelung/
希望這對你有所幫助!

2006-01-15 13:09:4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Rebecca 2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