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常常聽人說 動了一念嗔恚心 之前所修的功德也就沒了
又要從新(零)開始修
唐朝也有個國師動了傲慢心 就被債主找上(長人面瘡那位)
學佛人要如何避免這些情況發生

2006-01-13 05:14:10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樓下的大仔先生說話真是簡潔跟富有禪理!
讓我想起有兩篇文章,值得大家去看看.
開示語錄—開悟的鑰匙
http://www.bfnn.org/hsuanhua/talk/talk03.htm
第二難,就難在保護它(八風不動)
http://www.siddham.org/yuan4/teachings3_10.html

2006-01-14 16:26:27 · update #1

大家回答地都很好,真不知該選那位,所以交付投票吧,謝謝大家。

2006-01-15 04:43:28 · update #2

8 個解答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我慢如高山,法水不能入。」人的貪、瞋、癡、慢、疑、邪見,都是解脫的大礙,唯有勤修戒定慧,才能去除貪瞋癡。總之,要避免瞋慢之心,唯有靠平常的修行。時時警惕自己啊! 

2006-01-13 05:47:4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知恩 7 · 0 0

很難不火燒功德林=.=

2011-01-12 15:06:4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一念善☆ 5 · 0 0

【人的貪、瞋、癡、慢、疑、邪見,都是解脫的大礙,唯有勤修戒定慧,才能去除貪瞋癡。總之,要避免瞋慢之心,唯有靠平常的修行。時時警惕自己啊!】???

末學愚見:
人的貪、瞋、癡、慢、疑、邪見,都是解脫的材料!修行的考題與前行方便!
唯有知道緣起緣滅真理,了解自己,真正懺悔,才能化解:貪、瞋、癡、慢、疑、邪見。

2006-01-25 15:45:0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5 · 0 0

避免火燒功德林的最好方法就是隨時做迴向,把功德迴向給自己或他人,就像把口袋的存入銀行避免亂花掉一樣,

2006-01-14 19:27:0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路人甲 2 · 0 0

如何避免火燒功德林的好方式?






時時注意自己的





勿放縱自己 !

佛法以忍辱來對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切法都是對治法,火燒功德林,是意味著所修行的德行,不要因一時的憎恨或發脾氣,把修行所得的一切功德全部燒盡,毀在自己的手中,這是要不得的,因此,才有這句火燒功德林的格言。

凡夫易起無明(梵語avidya),因無明暴跳如雷,這是常事,有時候防也防不得,避也避不開,閃也閃不來,真是難以免的事實,修行者要將忍辱得到徹底解脫,要修到好幾劫的功夫,才能度彼岸。

既然如此,修行的法門該如何著手呢?現在分別闡述三點,供給諸位同參共同勉勵:

一.諸法本空,了不可得:脾氣是空性的,憎恨心是如幻如化的,心意識是生滅不已的,暴跳如雷也是無常的,何必多此一舉,跟境界過意不去,引來與別人結下惡緣呢?

二.功德(梵語guna)是功德,脾氣是脾氣,罪過是罪過:雖互有牽連,但是境界是截然不同的,功不能抵過,過不能抵功,因果絲毫不差,始終沒有錯亂,功德林豈有被燒呢?這是勉勵行人要堅守忍辱之道,以達成度脫憎恨之心,乃至暴跳如雷之脾氣,免得八識田中再種下惡因,導致循環不已,其義在此也。

三.發脾氣,生大憎恨,必招惡果,除自心腐化之外,亦傷及別人,觸惱他人,如是廣結惡緣,將招來因果(梵語hetu-phala)循環的後遺症,怨怨相報,這是划不來的,非菩薩道行者所應有的風範,戒之!戒之!

2006-01-14 08:30:3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度凡 6 · 0 0

善知識,釋迦牟尼佛於滅度之夜如是交代眾弟子,是為佛遺教經。http://book.bfnn.org/books/0084.htm其中論及持戒與忍辱,可避免火燒功德林。吾等當學。經文: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為諸弟子略說法要。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卑畜生,一切種植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坑。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占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淨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慢,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顯異惑眾,於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畜積。此則略說持戒之相,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當持淨戒,勿令毀缺。若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中略...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瞋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當知瞋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瞋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無法自制,瞋猶可恕。出家行道,無欲之人,而懷瞋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雲中,霹靂起火,非所應也。

2006-01-13 09:57:3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確實「嗔恚心」是非常難修斷的、從父母,小孩家人,親族朋友,政治人物,社會問題,國家政策,甚至開車,購物,甚至是擦身碰觸而過的路人甲,都有可能是生起嗔恚心的原因,可見沒時間空間限制,所有人事時地物,都有可能是起瞋心的「因」,個人也深刻體認到,瞋心不除,豈能見道。
遂詳查各善書經典,了知嗔心所造成個人家庭失和、以至對個人修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是下三惡道的業因,並同時尋找佛法的對治之法「以忍辱對治嗔恚」「忍辱生福田」從因果面先了解,比較嗔心與不嗔心的善惡果報、使自己不敢違犯、甚至欣喜不違犯。
並師法 → 常不輕菩薩的方法。只有將每一位眾生,當成是未來的佛菩薩,每一位都不可看輕他,不管他是唐氏症或愚癡或小孩或窮困,或對我不敬的人,都一律尊重恭敬、如此傲慢無從立足,瞋心漸消。
另一方面謹尊師父教誨:對外在事相修如幻三摩地,就是金剛經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無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既然世間一切事物都如夢如幻,又有何好計較個人面子得失呢,又有何瞋心可起,而與因果過不去呢。
我以恭敬心行之多年,頗有效驗,唯尚未能統統斷除瞋心,自己也還要繼續努力。以此→小心得,共勉之。

2006-01-13 08:09:53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2 · 0 0

剛剛有人說過了,我們無始劫來
所造的惡業,無量無邊如果真的
債主來討我該怎麼辦?其實只要
您持戒就會有戒神護法神,如果
您又兼修六渡那一切惡緣逆原順
緣,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都是用六
渡,哪您的心就是平靜的,要體
會六渡其中的道理,如果您能用
佈施的心,冤親平等,持戒生定
生智慧,忍辱內外皆捨三輪體空
,精進您才不會說話沒有味道,
禪定外不著相內不動心,解脫六
道往返自在.


六般羅密.

2006-01-13 05:24:08 · answer #8 · answered by ?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