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出去比皮影戲 需要資料
因為很急 所以請快一點
2006-01-11 01:50:53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節慶 ➔ 其他民俗與地方節慶
東港東隆宮主神王爺姓溫,名鴻,字德修。生於隋煬帝大業五年(公元六0九年)歲次己已牢十一月一日。屬山東濟南府歷城縣白馬巷人,是個書香門第,長文武兼備的人,在唐朝貞觀年代,皇帝李世民微服出遊時,遇到危險,溫鴻捨身救駕,皇帝並賜他為進士,當時救駕者總共有其三十六人,也一併賜封進士,皇帝任他出仕山西知府,到任後政通人和,清廉愛民,民稱父母,在同時鄰近地方匪寇作亂,最後皇帝派溫鴻統領軍隊討伐。溫鴻,舉兵直搗匪穴,主帥下令招撫,數萬叛軍來歸。自此國泰民安,溫鴻班師回朝,受皇上誥賞,策封王爺。
解脫成仙
太平盛世,三十六進士奉旨巡行天下,宣揚大唐德威,一次乘船出巡不幸在海上遇險,三十六人全部罹難無一倖免,據當時生還水手與侍從目睹,三十六進士喪生之時,有聞仙樂飄奏,海上即時呈現一片祥雲紫氣,世人咸認溫鴻之死乃解脫而成神,貞觀皇帝得聞此一訊息,痛失功臣之餘,復信其成神之說,乃追封『代天巡狩』,頒旨全國建廟奉祀,春秋致祭,敕封永享人間香火,並下旨建立巨舶,名為『溫王船』,內奉溫王爺及其結義兄弟之神位,於清醮畢送入海中,王船上有御書『遊府吃府,遊縣吃縣』八字。敕告天下,凡溫王船所到之處,百姓府官一體奉迎,均應殺豬宰羊設祭,大事供祀,以慰溫王在天之靈。
↑溫府千歲
駐蹕東港
溫王成神之後,經常在閩浙沿海地區顯靈,每當船隻在海上遇到驚濤風險時,若見檣懸『溫』字旗之巨船出現,立即風平浪靜,履險如夷,自後王船所及之處,必造福地方,庇護百姓。福建的泉、漳二州,對於溫王爺在海上顯靈護航之事,皆耳熟能詳,人人稱頌。台灣早期因地廣人稀,溫王爺末曾在台出現,直到明、清兩代,移民渡海來台者日眾,出海的漁民慣以溫王爺為其精神之所寄,約在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東港一地設置巡檢署,福建泉、漳兩州人士定居東港時均奉祀溫王爺以保平安,迄康熙四十五年(公元一七0六年),距今二百九十年,東港海岸上發現神木漂來,神靈顯示溫王欲在台灣定居,放棄飄浮生涯,東港居民相信王爺是為地方造福,興隆有望,將神木興建溫王爺廟,名為『東隆宮』,此即台灣溫王信仰肇基之始。
2006-01-11 02:09:1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Indigo Children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18 14:30:3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王爺崇拜原屬瘟神信仰,臺灣在漢人拓墾之初,由於荊棘遍野,蚊蚋滋生,加上當時衛生不良、醫療不發達,致使瘴癘瘟疫肆虐,因此形成瘟神信仰之興盛。臺灣早期王船祭多因王船飄至,民眾畏懼瘟疫而舉行醮典以祈求遠離疾厄,而東港「東隆宮」則屬原鄉香火分靈類型。按《東隆宮沿革志》之載:主神溫府王爺姓溫名鴻(溫與瘟同音),隋代人氏,貞觀年間唐太宗微服出遊遇難,溫鴻與兄弟三十六人因救駕有功被封為進士,再以平定山西匪亂冊封王爺;後因奉旨巡視天下遭遇海難,太宗乃將之追封為「代天巡狩」,下旨造瘟王船御書「遊府吃府,遊縣吃縣。」並敕令凡王船所至,百姓官府一同奉迎。溫鴻成神後每在海上顯靈救難護航,至康熙年間王爺示意放棄漂泊,欲在臺灣東港定居,此乃「東隆宮」肇造緣由。
「東隆宮」溫王爺史略除簡述王爺生平史蹟外,也說明溫王爺與其他王爺為結拜關係,並顯現「神權君授」觀念和「代天巡狩」任務,以及海上救難之神蹟;又謂王爺欲放棄漂泊生涯乃選擇定居東港,這種論點非常人性化。代天巡狩的王爺原本必須雲遊四海、機動巡邏,不應定居一處;然而當溫王爺「流浪」多年之後,選擇東港作為終點,成為東港的守護神,此說不但改變了王爺的職務,也象徵東港的特殊性。
代天巡狩原為政治體制中,天子派遣巡按大臣訪查民情、監督地方官吏的制度,對應在宗教信仰中則成為王爺降臨祛瘟除疫、驅逐凶煞的觀念,王船祭就是迎接當值王爺蒞臨執行巡狩任務的宗教儀式。王船即為王爺所乘押解瘟疫邪煞之船,送船方式有二:火化謂之「遊天河」,放流謂之「遊地河」,目前臺灣的送王船多屬於燒王船遊天河方式。
王船原為遣載瘟疫凶煞之用,演變至今卻轉化為神體,成為民眾膜拜的對象,因此王船建造特別審慎,造船期間並供奉王船爺等神像負責監督工程,且具有許多禁忌。東港王船構造仿如漁船,船體以檜木建造,外形加上彩繪,船上設備甚至比一般船舶更加齊全。
【請王】
東港王船祭典自「請王」儀式揭開序幕,事前執事者在宮中祕密搏杯請示溫王爺本科輪值大千歲姓氏。請王之日東港各角頭神轎則齊聚海邊恭迎王駕,此時乩童以轎竿在沙灘上書寫:「奉玉旨代天巡狩」某王爺姓氏;但通常請王都須耗費多時才能迎接到值科王爺,只見乩童在海灘上來回奔走輪番書寫姓氏,如符合溫王爺密示,則表示王駕降臨,隨即在幡旗寫上當值大千歲姓氏,再由迎王之陣頭神轎簇擁遶境回府,沿途民眾則以香案祭拜恭迎王駕。迎王隊伍在進廟之前先由溫王爺率領「過火」,再入廟安座,王爺安座後即出榜告示,榜文內容多為訓令境內陰陽兩界,遵循法紀揚善除惡。
【王駕出巡】
「請王」之後連續四天,王駕將分別在鎮內北、南、中與郊區出巡遶境,行使代天巡授緝煞除瘟之職責,王駕出巡具有掃除凶煞、疫病,撫慰民心的作用。遊行隊伍包括神轎神將、表演藝陣、宗教陣頭、衙役排班、旗隊、鑼鼓陣等,還有還願信徒組成掃街、馬伕隊伍,也有祈求身體康復消災解厄的信徒戴著紙糊枷鎖參與遊行。神轎所經之處民眾紛紛跪在路中讓神轎從身上越過,俗稱「鑽轎腳」,咸信可以趨吉避凶。
【宴王】
祭典第六天宮內舉行「宴王」盛筵,意即宴請當值之大千歲及四位千歲,酬謝王爺們巡狩地方之辛勞。宴王儀式莊嚴隆重,程序繁蕪冗長,目的在使王爺們於享用山珍海味之後,能欣然押船離去,莫使瘟疫駐留當地。
【遷船遶境】
第七日進行祭船,由旗牌官奉王令驗船,並由道士持鋤頭在船頭前劃溝象徵「開水路」。下午二時開始「遷船遶境」,隊伍所至鑼鼓喧天、旌旗飛揚熱鬧非凡,家家戶戶也擺設香案拈香膜拜,並以紙糊人形之「替身」在身上比劃,意謂活人災厄概由紙人替代。傍晚王船回府進行「添載」,將王船所需用品搬入船艙。添載物品琳瑯滿目,如航運器材、生活用品、食物蔬果、文具賭具、馬轎生畜、服飾旗幟、儀杖樂器等,應有盡有;添載上船後,道士再依清冊一一清點之後再行「封艙」。此外也要唱名清點兵將、役伕,以免迷糊的神兵沒搭上王船。
【和瘟押煞】
「和瘟押煞」是第七天晚上最重要的宗教科儀。「和瘟」在勸請眾瘟神疫鬼登船,如有不從者再施法術強制押解上船,謂之「押煞」,最後再行祭拜祈求瘟疫邪煞遠離斯土。
燒王船是在王船祭的最後一天子時,「送王」儀式結束後,宮中鐘鼓齊鳴,王船啟駕出發在夜裡緩緩前進,到了海邊王船豎桅、揚帆蓄勢待發,信眾則將紙人替身、金紙、庫銀堆置在王船四周,時辰一到役班鳴放火炮並點燃金紙,華麗的王船就在熊熊火燄中押送著瘟疫陰煞航向天穹。
王船已成為東港的圖騰。東港王船祭不僅具有驅瘟除煞的原始功能,它對內凝聚東港人的向心力,對外則能彰顯東港的文化特色。王船祭典具有潔淨祛穢安定民心的宗教意義,揭櫫忠孝節義、善惡有報的道德規範;也負有整合族群關係、發揚民俗文化、促進觀光休閒等現代意義。
2006-01-11 02:09:4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