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洞會吃掉...地球呢?2.會還是不會呢?為什麼呢?有什麼例子能證實呢?3.粉號奇的說
2006-01-06 17:59:06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永遠等她 6 in 科學 ➔ 另類科學 ➔ 超自然現象
黑洞的形成:黑洞的形成又可以有好幾種可能性,第一種較為可能的,是非常大量的物質集中聚集,而他們的密度保持不變,如此這一堆物質的引力就會隨著質量的增加而越來越強,最後引力強到連光都逃不出去,那麼它就會形成一個黑洞,例如把質量有1.4億個太陽的星體聚集起來,就會形成黑洞,這個黑洞的直徑是非常地驚人;第二種可能,是假若一顆恆星的質量固定不變,但是讓它不斷地收縮下去,那麼它的密度就會隨著體積的縮小而變得越來越大,引力場也越來越強,直到變成連光線也逃不出去的黑洞,例如要是把太陽收縮到半徑只有3000米那麼小,就會形成黑洞,這個黑洞直徑並不大,反而是密度非常大了。第三種可能本組以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太陽的末期,氫會融合為氦,氦再融合為碳和氧以至更重的元素,直到核融合不能再提供能量為止,那時太陽內部將沒有足夠的壓力支撐外層的巨大重力,於是整個太陽要向中心塌縮。原子將被擠碎,電子要與核子分離,直到電子產生的壓力足以阻止太陽的進一步塌縮。那時的太陽密度很大,發出的光則只有原來的萬分之一,遂成了一顆白矮星。但是若恆星的某一質量大於某限度時,電子提供的壓力將不足以與引力抗衡,於是電子被擠入原子核內,與質子結合成中子,整個恆星塌縮為中子,密度變得更大了。當恆星的質量再比這個限度更大時,塌縮的結果是中子也無法存在,這時恆星將塌縮為黑洞。因此也有人說黑洞的形成是恆星演化、終結、死亡的結果。 黑洞的存在有多大的可靠性?我們已知目前在銀河系中或為新星的物質大約10%,將成為擁有太陽的10倍以上的質量的星球。由此可以推測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有9、10個左右由質量大的星球所造成的黑洞。一部份天文學家更主張在銀河系年輕時應有更多質量大的星球,所以應該會形成更多的黑洞。天文學家最初的尋找方法,是假設如果有一個發光天體位於黑洞後方並被黑洞遮擋吸收掉一部份光,根據這種「掩蝕」的現象或許可以判斷是否存在黑洞,但是考慮到黑洞太小,這種方法難以奏效。黑洞的特點既然在於它的巨大引力,那麼可以設想的尋找方法應該藉助於黑洞巨大引力所導致的各種效應。假設太陽仍在原來位置上,但變成了半徑三公里的一個小黑洞,顯然,太陽系將漆黑一團,除閃閃星光之外別無其他亮光,但是,由於太陽的質量、引力依舊不變,地球及其他行星應該照樣沿著現在的軌道運行,因此雖然變成黑洞的太陽無法直接觀測,但從地球和其他行星的運行可以推斷它的存在。由此推廣,如果能找到一對雙星,一亮一暗,根據亮星的運行推斷出確有暗伴星存在,並且如果暗伴星的質量大於某一界限(超過塌縮成白矮星或中子星的質量上限),那麼,這個不能直接觀測的雙星系統中的暗伴星很可能就是一個黑洞。但是,單純從雙星系統的暗伴星中尋找黑洞,由於存在各種難以鑑別的可能性,因此用這種方法尋找黑洞也失敗了。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又出現了頗為不同且在之後得到進一步確認的觀測方法,1964年初,幾個理論家預言:雙星系統中的黑洞,由於它的強大引力,可以擄獲從亮伴星中流出來的氣體,在氣體被吸引衝向黑洞的途中被加熱到很高的溫度,並將發出很強的X射線,因此,如果能找到一個暗伴星,它能發出X射線,且質量足夠大,那麼它就很可能是一個黑洞。按照這種理論,從觀測上尋找黑洞的方法應該是:尋找X射線源,找到它的光學對應體(亮伴星),發現系統的雙星性質,估計暗伴星的質量。目前此種方法已得到確認,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搜尋黑洞的計劃。 如果黑洞進入太陽系,地球會受影響嗎? 不見得會,但是真正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則要視其質量的大小而定。一個木星質量的黑洞直徑只有一米左右,只有藉著行星軌道的擾動才會偵測、感知它的存在。被影響的行星也許會變成像彗星一樣的高離心率天體。如果發生在地球上,可能導致生物的滅絕,絕大部分人類也會因低溫、動植物無法生長與液態水短少而死亡。如果來襲的是一顆太陽質量的黑洞,儘管其直徑只有兩公里大,行星的軌道不只會受到極大的擾動,甚至可能會完全被彈射離開太陽系。
2006-01-06 18:01:2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軒* 7 · 0⤊ 0⤋
恆星的一生
甚麼情況下會產生黑洞
•紅超巨星:大質量恆星
•超新星爆炸: 3倍以上
•恆星質量在太陽的30倍以上
或殘核質量在3倍太陽質量以上
甚麼情況下會發生黑洞?
超新星爆炸除了往外炸開的殘骸之外,原先核心部分仍繼續向內塌縮。這時有兩種可能的情況會發生。核心質量很大的,一般認為大約大於3到5個太陽質量,會一直塌縮下去,變成一種很奇怪的物體:黑洞。
伴隨這整個過程的是極大的能量釋放。首先是許多微中子帶走了絕大部分的能量,而後向外炸開的物質,本身也具有很大的能量,使得這整個星球外圍炸開的物質溫度增高,且放出大量的光。之所以叫做「超新星」是因為它突然變得很亮,像一顆新出現的星星,並且常常有可能亮到幾乎是一整個星系的亮度。在爆炸的那一瞬間,巨大的能量也使得許多比鐵更重的元素得以形成,包括許多放射性元素。
質量在0.5-3太陽質量之間: 恆星在紅巨星階段可進一步燃點氦反應,恆星質量小故中心達簡併態,氦閃過後,恆星會回到水平分支(horizontal branch)上,氦燃燒殆盡後形成碳心,結果恆星形成氫核包氦核包碳心,但是恆星不夠高溫再次點燃碳反應,結果形成一顆碳氧為主的白矮星,隨著能量被帶走,恆星漸漸冷卻.而氫氦殼一直被推出形成行星狀星雲.
在0.5-3太陽質量之間: 恆星在紅巨星階段可進一步燃點氦反應,恆星質量小故中心達簡併態,氦閃過後,恆星會回到水平分支(horizontal branch)上,氦燃燒殆盡後形成碳心,結果恆星形成氫核包氦核包碳心,但是恆星不夠高溫再次點燃碳反應,結果形成一顆碳氧為主的白矮星,隨著能量被帶走,恆星漸漸冷卻.而氫氦殼一直被推出形成行星狀星雲.
質量在3-8太陽質量之間: 恆星在紅巨星階段可進一步燃點氦反應,核心未達簡併已可點燃氦反應,氦閃不發生.氦反應會令碳核堆積,而氫氦殼被推出,恆星又一次經歷巨星階段,再推出令殼形成行星狀星雲,然而碳核因持續塌縮令溫度不斷增高,碳核達簡併態,一剎那之點燃產生碳爆,把整個恆星炸毀.
然而要補充一點,從某些中子星可推斷出其前身是3-8太陽質量的恆星,要是每個3-8太陽質量的恆星都經歷碳爆,那些中子星有怎麼解釋呢?另外,碳爆會令鐵核中的鐵系元素拋到外太空,可是根據量度,鐵系元素在太空中之比例遠比預期中少.這個令天文學家大惑不解.
質量在30太陽質量以上: 和上述情形一樣,可是超新星爆發後,遺下的中子星不足以抗衡引力,持續塌縮演化成黑洞.
甚麼情況下不會產生黑洞
•紅巨星:質量在在太陽質量3倍以下
•白矮星:殘核質量在1.4倍以下
•中子星(波霎 ):殘核質量1.4~ 3倍之間
甚麼情況下不會發生黑洞?
而質量較小的,因為萬有引力相對地較小,當核心縮小,密度大到中子的簡併壓力足以抵擋萬有引力時,一個穩定的結構就可以形成。因為這樣一個星球是由中子簡併的壓力在支撐著,所以叫做「中子星」。中子星的直徑大約是十公里左右而已,但是質量卻和太陽相當,所以太陽不會變成黑洞。
黑洞會吃掉...地球呢?不會吧!
2006-01-07 09:06:3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莊老狐 3 · 0⤊ 0⤋
1.黑洞會吃掉...地球呢? 如果離地球很進的地方,有個可以比太陽還要大引力的黑洞,地球就有可能被吸走。不過如果有黑洞的話,應該會先從太陽系等星系先被吸走。2.會還是不會呢?為什麼呢?有什麼例子能證實呢?同上。3.粉號奇的說同第一位大大po來的文。黑洞是由死亡的「恆星」所形成的(太陽、織女星、北極星,會「自己發亮」的都是叫恆星)。如果有黑洞的形成,表示太陽系附近的恆星死亡。而恆星的引力非常的大,形成黑洞後引力會比恆星還來的大,而且會引力越來越強。如果太陽是有辦法跟附近的黑洞抗衡,那是還不至於地球會被吸走。不過太陽系最外圈的一些碎石、損石,或路過的慧星就很有可能被吸走了。那如果有好幾個黑洞出現在太陽系附近,就算太陽的引力敵不過黑洞,也會因為黑洞相互有引力,而使太陽「暫時」不會被吸走。不過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及其他碎石……,就很可能因為公轉時接近某個黑洞,因而被吸走(前提一定是太陽的引力不比黑洞的引力。)但黑洞的引力因為相互吸引,最後會因為吸力而集中,而相互吞沒,不過黑洞會因此而成為一個(最強的那個),還是會變的更大,這個就不知道了。反正總歸一句,有黑洞,真的很可怕……
2006-01-07 00:07:1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