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菓"的音怎麼發?本身字義為何?
如題↑!
告訴我一下"菓"的唸法及意義吧!
謝謝了~
2006-01-04 17:49:46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 4 in 社會與文化 ➔ 語言
從本義和派生字來看比較容易。
如前面諸位大大所言,果的本義是果實,引伸有結果,果然等義。後來為了區別本義和引伸義,為果實的果創了一個添加草部的「菓」(《說文》不見此字,故推應是在六朝創字風潮下的字)。
但很不幸地,這個菓字並不受到歡迎,大家寫果實還是寫果而不寫菓。本來是要拿來做{果實}這個意義的菓字就很委屈地被當成了俗字(如上引《干祿字書》)。
但我們怎麼知道他是在唐朝正字運動的鬥爭下輸了變成俗字的呢?我們的好鄰居–日本–在此時段的派遣大量留學生到中國來(即熟知的遣隋使與遣唐使)模仿漢字創造自己的文字體系,並用音讀和訓讀(直接用漢字漢音)並有「菓子」、「菓實」等詞。(附注:在日本唸kashi,中文果的中古音亦是以K做聲母)
像這種後來加偏旁以與引伸義或假借義做區別,但並不受青睞的字還很多。如豆字的本義是一個盛物的祭器,後來因為聲音相近而假借成{植物的種子}的豆,後來要區別{盛物的祭器}和{植物種子}這兩個意思就創了加草部的「荳」,但誰知道豆這種盛物器後來沒人要用,或是太少用,讓人完全不想再多寫四劃去寫「荳」這個字。以致於現在只能在杜牧詩裡的「娉娉嫋嫋十三餘,荳蔻梢頭二月初」看到他。和其遺用到現在的習慣套詞「荳莢」,但也愈來愈多人寫豆莢不寫荳莢了...。
所以像某些明刻本的《西遊記》都還做花菓山,這便是使用了創「菓」這個字的本義,以及在這個本義下又引伸出比較相近的糖菓,米菓表{植物製成之主食外食品}的意思。
簡單的說果的本義後來跑到了菓這個字,而果的意思就變成{結果、果然}{如果}等比較抽象的引伸義和表{果敢}{果然(竟然義)}假借義。以此來區別二者。其他如粿等字,視其加的米旁,亦不難推知是一本義的分化字。
希望這樣說明不致太混亂。
2006-01-07 20:33:2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3 · 0⤊ 0⤋
菓ㄍㄨㄛˇ
2006-01-05 10:40:1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A01876 【果】 異體字
圖片參考:http://140.111.1.40/sword/sworda/sa01876/001.jpg
部首筆畫艸-08-12研訂說明內 容〔關鍵文獻〕《干祿字書.上聲》。 字號A01876正字【果】木-04-08音讀ㄍㄨㄛˇ釋義植物所結的實。如:「水果」、「乾果」。韓非子.五 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 腹胃,民多疾病。」 事情的成效或結局。如:「成果」、「惡果」、「自食 其果」、「前因後果」。 姓。如明代有果琳。飽、充實。如:「果腹」。 實現。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 也,聞之欣然,親往。未果,尋病終。」聊齋志異.卷 一.嬌娜:「又慮翁媼不肯離幼子,終日言義不果。」堅決。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三國志.卷十 .魏書.荀彧傳:「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確實、的確。戰國策.楚策一:「齊之反趙、魏之後,而 楚果弗與地,則五國之事困也。」禮記.中庸:「果能此 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假若、若是。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是以聖人果可 以利其國,不一其用。」
2006-01-05 10:04:5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6 · 0⤊ 0⤋
"菓"的唸法就是同「果」
意義:「果」的俗字...
2006-01-04 18:03:1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gnes_b 2 · 0⤊ 0⤋
「菓」為「果」之異體。果,《說文.木部》
然「果」假借為誠實勇敢之稱,木實之「果」,乃有加「艸」以別之者,見於《金石文字辨異》引〈唐彌勒像碑〉、《敦煌俗字譜.艸部》、《干祿字書.上聲》乃以「果」為正,以「菓」為俗,其於《廣韻.上聲.果韻》、《集韻.上聲.果韻》、《類篇.木部》,皆並列二字,是以「菓」為「果」之異體,應無可疑。
2006-01-04 17:59:24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3 · 0⤊ 0⤋
果」和「菓」沒有什麼差別,注音都是唸成 ㄍㄨㄛˇ ,但是,依據教育部
的觀點來看,「果」為標準字體,「菓」則被列為「俗字」和「異體字」。
2006-01-04 17:52:32 · answer #6 · answered by Wakaka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