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閒,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赤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微子十八篇
長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
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
曰:「為仲由。」
曰:「是魯孔丘之徒與?」
對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輟。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
丈人曰:「四禮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隱者也。」
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子路曰:「不士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這三篇的翻譯及思想特色感想
2006-01-04 13:59:51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廖想不到 4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v80245@yahoo.com.tw謝謝你喔
2006-01-05 15:02:44 · update #1
字數超過2000!給我你的信箱寄給你。【譯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坐在孔子身旁。 孔子說:“因為我比你們年長一些,不要因此而拘束。你們平常總是說;‘沒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們,那你們將怎樣 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答道:“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中間,外面受到軍事威脅,裡面發生災害飢荒。讓我來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老百姓勇敢而懂得禮義。”孔子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麼樣?” 冉求回答說。“方圓六七十裡或五六十裡的小國,我來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至於禮樂教化,則有待君子來推行了。” “公西赤!你怎麼樣?” 公西赤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做什麼,願意學習罷了。宗廟祭禮的事,或者外交會見的事,我願意穿戴好禮服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 “曾點,你怎麼樣?” 彈瑟的聲音漸漸稀落,鏗的一聲,曾皙放下瑟站起來回答道:“我的想法不同於他們三位講的。” 孔子說:“那有什麼關系呢?不過是各自談談志向罷了。” 曾皙於是說;“暮春時節,穿上春天的服裝,約上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子,沂水裡洗洗溫泉,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一路唱著歌兒回來。” 孔子感嘆說;“我贊成曾點的想法啊!”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出去了,曾皙留在後面。 曾皙問:“他們三位的話怎麼樣?” 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談志向罷了。” 曾皙說:“那老師為什麼要笑仲由呢’!” 孔子說:“治理國家靠的是禮讓,可是他卻出言不遜,所以笑他。” 曾皙說:“難道冉求就不是講的治理國家嗎?” 孔子說:“誰說方圓七十裡或五六十裡就不是國家呢?” 曾皙說:“難道公西赤就不是講的治理國家嗎?” 孔子說;“宗廟祭祀和外交會見,不是國家的事又是什麼呢? 公西赤做一個國家的小司儀,誰還能做一個國家的大司儀呢?” 【讀解】 這是一段很好的文學作品,或者說是一幕生動的話劇。 劇中人物個個形像鮮明,性格突出。子路的“率爾”,輕率急躁,冉求的謙虛,公西華的委婉曲致,尤其是曾點的高雅寧靜,都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像。至於孔子,既像是老師,又像是導演。春風化雨,循循善誘,更是體現得出神入化,異常生動。 從他們發言的內容來看,也是各有特色,很好地體現了人物性格.子路開口就是治理“千乘之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在當時算是大型的諸侯國了。而且,這個國家,照子路的設想,當時正在危難之中。所以,他是希望受命於危難之際,通過自己三年的努力而達到大治。一副力挽狂瀾的架勢,不僅有他一貫豪俠的英雄氣概.而且還有大政治家的氣魄。冉有則是一個謙謙君子, 自認只能治理方圓六七十裡或五六十裡的小小國家,而且還只能 三年達到使老百姓物質生活小康,至於禮樂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設,自己則無能為力。如果說冉有是謙謙君子,那公西華就更是委婉曲致很可以了,他壓根兒就不提治理國家的事,甚致說自己根本就不能做什麼事業,而只是可以學習學習,添入宗廟或外交場合做一個小小的司儀罷了。其實,這個司儀並不小.是相當於今天 秘書長或總務官之類的角色。所以孔於最後說“赤也為之小,孰 能為之大?”認為他實際上還是在說治理國家。實際情況也的確如 此.子路的豪俠氣魄也罷,冉有的謙遜也罷,公西華的委婉也罷, 都是說的治理國家的志向,只有曾皙來了一通完全不同的說法,一 句話也沒有談到國家大事,而只是描繪了一派優哉游哉的春游境 界,一幅老少同樂的“清明上河圖”。 妙就妙在孔子的態度,他不僅沒有贊許豪氣干雲的子路.反而會心地笑了他一笑,略略帶有譏諷的味道。對謙遜的冉求和委婉的公西華也不置可否,卻偏偏對那個不說國家大事而說春游的曾皙由衷贊嘆,脫口而出:“吾與點也!” 為什麼會這樣呢?孔子難道真是這樣貪玩好耍嗎?那怎麼還會成為聖人? 問題當然不是如此簡單。 我們在《公冶長》篇裡已見到過子路、顏淵和孔子一起談論志向。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安撫老年人,信任朋友,關懷年輕人,讓老有所樂,中有所為,幼有所養,老中青三代都有著落,社會安定,天下大平,人人過著美好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實現天下大同的理想和境界。而曾皙所描繪的那一幅優哉游哉、老少同樂的“清明上河圖”,不正是這樣一種境界的生動形像寫照嗎? 所以,表面上看來,曾皙並沒有談論什麼治國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談談風月,說說游玩。但實際上,他所描繪的,是遠較子落等人的志向高遠的境界。如果說,於路等人的胸懷至多還在小康國家,那麼,曾皙所瞻望的,則已經是大同的世界了。這就叫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 難怪得孔子要脫口而出,由衷地發出贊嘆來了。
2006-01-05 09:03:3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lilyoct16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4-10-03 23:13:2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很好的回答唷!!
2006-12-13 20:49:1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小M 2 · 0⤊ 0⤋
這個解釋真是超優!
2006-06-22 20:28:4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胖胖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