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何謂「菩提心」呢,而又要如何「發『菩提心』」?
已爬文,但不才劣根不懂。懇請以白話文指導開示。

2006-01-02 06:04:16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surfing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不才劣根,而問題可能涉略甚廣甚深。
懇請各位前輩大德簡單說明開示即可。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2006-01-02 06:07:59 · update #1

2 個解答

標題:菩薩為何『發菩提心』



眾所周知:小乘修持目的是在證『聲聞菩提』,大乘的目的是在證『佛果菩提』,蓋聲聞的人但求自了證入涅槃,而大乘的人自了了他,共證真常。是故大乘菩薩學處,以發『菩提心』為最切要。是故佛教『大乘』與『小乘』之區別,乃在利他與否,前者只有為『自利』,而後者『自利且利他』。所謂『自利利他』,概括言之,為發『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是也。至於菩薩為何『發菩提心』?依《佛說大乘智印經》開示:菩薩應於菩提發『七種心』。茲分述之如下:

(一) 如佛世尊往昔因地,訪善知識不惜身命,為求佛道發菩提心。

(二) 於諸微妙一切勝法,愛樂修學專心守護,為如是等發菩提心。

(三) 現諸有情有種種苦,晝夜憂惱無解脫時,起大悲心普欲救拔,為如是等發菩提心。

(四) 普欲利益一切眾生無怨親想,皆得快樂自在解脫,為如是等發菩提心。

(五) 普於一切諸眾生等,歡喜布施方便攝受,令離怖畏於如來法不生怯弱,為如是等發菩提心。

(六) 見諸菩薩發菩提心,而生欣樂親近修學,同諸菩薩發菩提心。

(七) 為聞如來身相殊勝功德圓滿第一清淨,為求出世無垢聖果發菩提心。

由此觀之,如是菩薩,發此七種最勝妙心,能於無上正等正覺漸次成就,不捨眾生守護正法,是名『七種發菩提心』。然而發『菩提心』已,貴能不退轉『菩提心』,直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達到此目標?依《佛說大乘智印經》開示:首先,菩薩若能修如是『五法』,將得不退轉『菩提心』。云何為『五法』?即(1)於諸眾生起平等心,於自眷屬不生親昵,於他有情亦不厭捨;(2)見諸有情而得利養,深生歡喜善言讚美,不生憎嫉煩惱之心;(3)於佛如來微妙勝法,意願聽聞及欲宣說,為欲護持如是法藏不惜身命,廣布流通相續不斷;(4)所有資生種種財寶無有慳吝,悉能惠施一切有情,及以上妙飲食湯藥,平等普濟皆令充足;(5)於諸如來所得最上勝功德法,廣大智慧祕密總持,歡喜愛樂精勤修學。其次,菩薩應避免如是障菩提『五法』,即(1)於三乘法不能解了;(2)貪求利養而無厭足;(3)常懷慳惜不能惠捨;(4)諂曲不實無時間斷;(5)口但談空不了諸相。何以故?蓋如是五法,慣習剛強覆障菩提,不能成就無上聖果。如是,菩薩即能不退轉於『菩提心』。

總而言之,發『菩提心』之菩薩,為一切眾生之(1)醫生,醫眾生之心病,減輕眾生之煩惱;(2)農夫,教眾生耕耘福田,播種福田;(3)航海家,引導眾生脫離六道苦海;(4)工程師,籌建清淨國土,供給眾生享用;(5)教育家,教化眾生解脫之法;(6)數學家,能算出眾生幾億年前是生在何處?幾億年後會如何如何?(7)占相師,能由眾生面相,看出心懷善意或惡意,來世將生善道或惡趣;(8)巧婦,能善調法味,適應各類眾生需求;(9)乳母,能以法乳滋養眾生,長養其法身慧命;(10)司機,能帶領眾生趨向正確之人生旅程。而發『菩提心』,即四弘誓願第四句『佛道無上誓願成』。但推動這種向上欲心、希望心期其必達,還須其他三願來互相推動以輔助之。何以故?蓋成佛是以說法度眾生為目標,不度眾生,根本不能成佛,故首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的第一悲願。成佛是不唯斷個己的煩惱,而且也要幫眾生斷其煩惱方能畢竟,故再發『煩惱無盡誓願斷』。要成佛,要度眾生,要斷煩惱,決不是盲目的衝動,須自己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說法教化眾生,有智慧才能令自若他斷除煩惱,此智慧之獲得必賴廣學佛陀所說法門,故再發『法門無量誓願學』。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unday, June 15, 2003

2006-01-03 08:58:1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果前 7 · 0 0

佛在華嚴經中,曾經這樣說過:“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種子”。種子是就因說,從世間看,是怎樣的種子,就結怎樣的果。種子是有各各不同的,如麥種子、穀種子、豆種子等,是為各自不同的不共因,因為這些不論與怎樣的緣合,穀種子終不能為麥種子的因,麥種子終不能為穀種子的因。可是水土空氣溫度肥料等,則為一切的共因,因為這些與穀種子合,就成為穀苗的因,與麥種子合,就成為麥苗的因,它們是不簡別什麼物件的,與怎樣的種子結合,就助長怎樣東西的生長。當知現在所講的無上菩提心,就是佛苗因中的不共因,如谷麥等的各各不同的種子,為成佛的主要因素。寶性論說:“信解大乘為種子,慧是能生佛法母”。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信解大乘而所發的菩提心,猶如為父的種子,通達諸法無我的殊勝慧,猶如慈愛的母親。為種子的父親,設若是屬於漢族的,那他所生的子女,必然是屬於漢人,絕對不會生為藏人或蒙族人,所以父是子姓的決定之因;至於母親,不論你是藏人還是蒙族人,如與漢族的男子結合,就生出漢人,如與蒙族的男子結合,就生出蒙人,所以母是生子的共因。本此應知:通達無我的般若慧,是三乘聖者的共母,諸佛固然依於般若波羅密,聲聞緣覺同樣是依於般若波羅密。如龍猛菩薩贊慧度說:“諸佛辟支佛,並諸聲聞人,解脫唯依慧,決定無有餘”。所以唯依般若慧不能判別大小乘,要以菩提心及廣大行,才能顯示大乘的不同於小乘。如是證諸法空性的般若慧,尚且不是大乘不共之道,除此般若慧的諸餘道品,自更不必說了。所以要想入於大乘之門,非以菩提心為教授不可,除此,更無餘門可入大乘。唯此求證無上菩提的心願,究竟要怎麼樣方能發起?詳細而言,自亦可從多方面說,現在且簡單的略說兩種:一、內在的自性發:吾人的內心本來具有菩提的覺性,但它在為煩惱之所蒙蔽的時候,覺的力量過於薄弱,不能發生強有力的作用。如人在有病的時候,運動的精神必然是提不起來的。雖在煩惱迷惑動亂不安的狀態中,但菩提的覺性仍然存在,並未因此而消失掉。但欲離此動亂不安之相,則非證得佛果菩提不可。有了這一念要成佛的心,當知這就是內在的自性發菩提心。二、外在的資助發:或有人說,內在既可發菩提心,為什麼現在不見眾生自發?由於沒有外緣的資助。什麼是外緣資助?就是善友與聖教。如聽聞大乘聖教,以此聖教經常的熏習,於是自己發起大菩提心,是為聖教力的資助發。或觀佛菩薩的神通、道力等,使自己發起大菩提心,是為善友力的資助發。

2006-01-02 07:05:1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Mindfreedom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